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0.二氧化氯(ClO2)是高效安全的饮用水消毒剂,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合成ClO2常用盐酸或双氧水还原氯酸钠(NaClO3).
①盐酸和NaClO3反应时有ClO2和Cl2生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lO3-+4H++2Cl-=2ClO2↑+Cl2↑+2H2O,当反应中转移0.2mol 电子时,参加反应的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为0.2mol.
②使用双氧水作还原剂的优点是使用双氧水作还原剂时氧化产物为氧气,对环境无污染.
(2)ClO2可用于合成亚氯酸钠(NaClO2).将ClO2通入NaOH溶液中,并加入适量双氧水,在稳定装置中充分反应可制得NaClO2成品. 已知:当pH≤2.0时,NaClO2能被I-完全还原成Cl-;二氧化氯(ClO2)是高效安全的饮用水消毒剂,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回答下列问题:
溶液中Na2S2O3能与I2反应生成NaI和Na2S4O6.欲测定成品中NaClO2的含量,现进行如下操作:
步骤Ⅰ称取样品Wg配成溶液置于锥形瓶中,并调节PH≤2.0
步骤Ⅱ向锥形瓶中加入足量KI晶体,充分搅拌,并加入少量指示剂
步骤Ⅲ用c mol/L的Na2S2O3溶液滴定
①步骤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O2-+4H++4I-=2I2+Cl-+2H2O,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溶液,溶液由蓝色变化为无色且半分钟不变化,加入指示剂的名称是淀粉溶液.
②若上述滴定操作中平均消耗VmL Na2S2O3标准溶液,则成品中NaClO2的质量分数为$\frac{9.05×10{\;}^{-2}VC}{4W}$×100%(用含w、c、V的代数式表示).
(3)ClO2和Cl2均能将电镀废水中的CN-氧化为无毒的物质,自身被还原为Cl-.处理含相同量CN-的电镀废水,所需Cl2的物质的量是ClO2的2.5倍.

分析 (1)①盐酸和NaClO3反应时有ClO2和Cl2生成,反应中HCl为还原剂,被氧化生成氯气,化合价由-1价升高到0价,NaClO3被还原成ClO2,氯从+5价变为+4价,据此书写离子方程式和计算还原剂的物质的量;
②双氧水作还原剂时氧化产物为氧气,对环境无污染;
(2)①步骤Ⅱ中发生反应是酸性溶液中ClO2-能被I-完全还原成Cl-,碘离子被氧化为碘单质,溶液中Na2S2O3能与I2反应:2Na2S2O3+I2=2NaI+Na2S4O6,可以用淀粉溶液作指示剂,判断反应终点;
②依据ClO2-+4H++4I-=2I2+Cl-+2H2O,2Na2S2O3+I2=2NaI+Na2S4O6,反应的定量关系计算得到;
(3)每摩尔Cl2得到2mol电子,而每摩尔ClO2得到5mol电子,故为2.5倍.

解答 解:(1)①盐酸和NaClO3反应时有ClO2和Cl2生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ClO3-+4H++2Cl-=2ClO2↑+Cl2↑+2H2O,反应中HCl为还原剂,被氧化生成氯气,化合价由-1价升高到0价,当转移0.2mol电子时,参加反应的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为为0.2mol,
故答案为:2ClO3-+4H++2Cl-=2ClO2↑+Cl2↑+2H2O;0.2mol.
②双氧水作还原剂时氧化产物为氧气,对环境无污染,
故答案为:使用双氧水作还原剂时氧化产物为氧气,对环境无污染;
(2)①步骤Ⅱ中发生反应是酸性溶液中ClO2-能被I-完全还原成Cl-,碘离子被氧化为碘单质,离子方程式为:ClO2-+4H++4I-=2I2+Cl-+2H2O,溶液中Na2S2O3能与I2反应:2Na2S2O3+I2=2NaI+Na2S4O6,可以用淀粉溶液作指示剂,
故答案为:ClO2-+4H++4I-=2I2+Cl-+2H2O,淀粉溶液;
②依据ClO2-+4H++4I-=2I2+Cl-+2H2O,2Na2S2O3+I2=2NaI+Na2S4O6,反应的定量关系计算得到,设NaClO2
ClO2-~2I2~4Na2S2O3+
1                  4
x             cV×10-3mol
x=$\frac{cV×10{\;}^{-3}}{4}$,
样品中NaClO2的质量分数=$\frac{\frac{cV×10{\;}^{-3}}{4}mol×90.5g/mol}{Wg}$×100%=$\frac{9.05×10{\;}^{-2}VC}{4W}$×100%,
故答案为:$\frac{9.05×10{\;}^{-2}VC}{4W}$×100%.
(3)每摩尔Cl2得到2mol电子,而每摩尔ClO2得到5mol电子,则所需Cl2的物质的量是ClO2的:$\frac{5mol}{2mol}$=2.5倍,
故答案为:2.5.

点评 本题考查亚氯酸钠制备实验的基本操作、亚氯酸钠的性质及中和滴定等知识,理解原理是解题的关键,同时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Ⅰ.体积为5L的恒温、恒容密闭容器甲起始投入2molN2、3molH2经过l0s达平衡,测得平衡时NH3的物质的量为0.8mol.
Ⅱ.容器乙起始投入3molN2、bmolH2,维持恒温、恒压到平衡,测得平衡时NH3的物质的量为1.2mol.此时与容器甲中平衡状态温度相同、相同组分的体积分数都相同.
(1)容器甲10s内用H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H2)=0.024mol•L-1•s-1,达平衡时N2的转化率=20%.
(2)甲容器中反应的逆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t1时改变了某种条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升高了温度、增大了氨气的浓度.(填写2项)
(3)下列哪些情况表明容器乙已达平衡状态ADE.(填字母)
A.容器乙的气体密度不再交化
B.反应的平衡常数不再变化
C.氮气与氨气的浓度相等
D.断裂lmolN≡N键同时断裂6molN一H键
E.容器乙中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而变化
(4)b=4.5 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在FeSO4溶液中滴加少量NaOH溶液,现象为生成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所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FeSO4+2NaOH=Fe(OH)2↓+Na2SO4,4Fe(OH)2+O2+2H2O=4Fe(O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化学与环境、材料、信息、能源关系密切,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用O3替代Cl2作饮用水消毒剂更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
B.“光化学烟雾”、“臭氧空洞”的形成都与氮氧化合物有关
C.尽量使用含12C的产品,减少使用含13C或14C的产品符合“促进低碳经济”宗旨
D.高纯度的二氧化硅广泛用于制作光导纤维,光导纤维遇强碱会“断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5.常温下,测得0.1mol/L氨水的pH=11,能说明NH3•H2O是弱电解质的实验操作是(  )
A.用pH计测定0.1mol/L氨水的pH
B.用pH试纸测定0.1mol/LNH4Cl溶液的pH
C.将氨水连接在一个带灯泡的通电电路中,观察灯泡亮度
D.等浓度、等体积的氨水和NaOH分别与等浓度的盐酸反应,比较消耗盐酸体积的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说法或表达正确的是(  )
A.H2SO4的摩尔质量是98
B.通电时,溶液中的溶质分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
C.丁达尔效应可用于区别溶液和胶体,云、雾均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D.将98gH2SO4溶解于500mL水中,所得溶液中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2.已知A、B、C、D、E、X存在图示转化关系(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略).

(1)若E为非金属氧化物,则A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NO2+H2O=2HNO3+NO.
①当X是碱性溶液,C分子中有22个电子时,表示X溶液呈碱性的离子方程式为CO32-+H2O?HCO3-+OH-,用结构式表示C分子:O=C=O.
②当X为金属单质时,则X与B的稀溶液反应生成C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Fe+4H++NO3-=Fe3++NO↑+2H2O.
(2)若E为常见单质气体,D为白色胶状沉淀,A的化学式可能是Na或Na2O2,B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为离子键和极性共价键,C与X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AlO2-+6H2O=4Al(OH)3↓.
(3)若B为单质气体,D可与水蒸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可逆反应生成C和一种可燃性气体单质,则该可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g)+H2O(g)?CO2(g)+H2(g).t℃时,在密闭恒容的某容器中投入等物质的量的D和水蒸气,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该温度下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1,则D的转化率为5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9.某课外活动小组探究FeCl3溶液与Mg反应的实验:
(1)甲同学将镁条放入FeCl3溶液中有大量气泡,且溶液慢慢变成红褐色,产生红褐色的原因是:镁与水解生成的氢离子反应生成氢气,促进了三价铁离子的水解,生成红褐色的Fe(OH)3溶液.当反应继续一段时间后,产生了红褐色沉淀,导致沉淀的原因是一是生成氢氧化铁量多,二是溶液中的氯化镁也增多,离子浓度增大,使红褐色的Fe(OH)3溶液聚沉生成红褐色Fe(OH)3沉淀.(回答两个要点)
(2)乙同学分析了溶液中的离子,依据2Fe3++Cu=2Fe2++Cu2+,你认为溶液中离子氧化性:Fe3+>H+(填>或<),他推测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Mg=2Fe2++Mg2+
(3)丙同学为了证实乙同学分析的正确性,验证以上反应的存在(溶液还有Fe3+),该同学的实验操作和结论为取反应后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如果不变血红色,说明反应存在,反之则没有存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将物质X逐渐加入(或通入)Y溶液中,生成沉淀的量与加入X的物质的量关系如图所示,符合图示情况的是(  )
ABCD
XCO2HClNaOHAlCl3
YCa(OH)2Na[Al(OH)4]AlCl3NaOH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