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常温常压下,14 g丙烯和环丙烷混合气体中碳原子数为NA | |
B. | 标准状况下,11.2 L乙烷含有共价键数为3NA | |
C. | 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I2(g)和2 mol H2(g)充分反应,生成HI分子数为2NA | |
D. | Na2O2与CO2反应时,生成0.5 mol O2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
分析 A、丙烯和环丙烷的最简式均为CH2;
B、求出乙烷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乙烷中含7条共价键来分析;
C、碘和氢气的反应为可逆反应;
D、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时,氧元素由-1价变为0价从而生成氧气.
解答 解:A、丙烯和环丙烷的最简式均为CH2,故14g混合物中含有的CH2的物质的量为1mol,则含NA个碳原子,故A正确;
B、标况下11.2L乙烷的物质的量为0.5mol,而乙烷中含7条共价键,故0.5mol乙烷中含3.5NA条共价键,故B错误;
C、碘和氢气的反应为可逆反应,故不能进行彻底,则生成的HI分子个数小于2NA个,故C错误;
D、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时,氧元素由-1价变为0价从而生成氧气,故当生成0.5mol氧气时反应转移1mol即NA个电子,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难度不大,应注意掌握公式的运用和物质的结构.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丙与戊的原子序数相差28 | |
B. |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庚<己<戊 | |
C. | 常温下,甲和乙的单质均能与水剧烈反应 | |
D. | 丁元素主要以单质的形态存在于自然界中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反应①使用催化剂,△H1减小 | |
B. | 反应②生成物总能量低于反应物总能量 | |
C. | 反应③一定能自发进行 | |
D. | 反应③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v(正)、v(逆)的变化如图所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0.4mol AgNO3受热完全分解(2AgNO3$\frac{\underline{\;\;△\;\;}}{\;}$2Ag+2NO2↑+O2↑),用排水法最终收集到气体的分子数为0.2NA | |
B. | 6.4g CaC2中含有的离子总数目为0.3NA | |
C. | 1 mol FeI2与一定量氯气反应时,若已知有1mol Fe2+被氧化则转移的电子数为3NA | |
D. | 1mol 苯和苯甲酸的混合物完全燃烧时消耗O2的分子数为7.5N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113号元素的氧化物为碱性氧化物 | |
B. | 115号元素位于第七周期VA族 | |
C. | 含176个中子的Ts原子表示为${\;}_{117}^{176}$Ts | |
D. | 118号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8个电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E3+的氧化性比M2+的氧化性强 | |
B. | 在反应①中硫酸既表现了酸性、又表现了氧化性 | |
C. |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反应②冶炼金属M的国家 | |
D. | 在③反应中若不加稀硫酸可能看到红褐色沉淀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a、c、d均存在两种以上的氧化物 | |
B. | b的氧化物与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反应后的溶液呈酸性 | |
C. | a是短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 |
D. | 工业上是通过电解b、d形成的化合物制取b单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