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2.不纯的金属X混有Z金属,生锈时X先腐蚀,将X、Y组成原电池时,X是电池的正极,则X、Y、Z三种金属活动性的是(  )
A.X>Y>ZB.Y>X>ZC.X>Z>YD.Y>Z>X

分析 在原电池中,一般来说,作负极的金属活泼性较强,较不活泼的金属作正极,根据原电池中正负极判断金属活泼性强弱;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较活泼的金属首先被腐蚀,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 解:原电池中,一般来说,作负极的金属活泼性较强,较不活泼的金属作正极,根据原电池中正负极判断金属活泼性强弱;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较活泼的金属首先被腐蚀;
不纯的金属X混有Z金属,生锈时X先腐蚀,说明活泼性X>Z;
将X、Y组成原电池时,X是电池的正极,则金属活泼性Y>X,
通过以上分析知,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是Y>X>Z,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判断,为高频考点,明确原电池中正负极与金属活泼性关系是解本题关键,还可以根据金属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强弱、金属之间的置换反应判断金属性强弱,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已知A、B、C、D和E均为元素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是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B和C形成的-1价阴离子最外层均为8电子,D和E属同一周期,又知E是周期表中1-18列中的第7列元素.D的原子序数比E小5,D跟B可形成离子化合物其晶胞结构如图.请回答:
(1)A元素的名称是氢;A与碳元素形成最简单的化合物的VSEPR模型为正四面体.
(2)B与A形成的化合物比C与A形成的化合物沸点高,其原因是氟化氢分子间存在氢键,氯化氢分子间没有氢键.
(3)E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为第四周期第VIIB族,它的+2价离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
(4)从图中可以看出“O”代表元素为Ca(填元素符号),该离子化合物晶体的密度为a g•cm-3,则晶胞的体积是$\frac{78×4}{a{N}_{A}}$cm3(只要求列出算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品种繁多,用途各异.下列物质中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是(  )
①陶瓷,②胆矾,③水泥,④漂白粉,⑤玻璃,⑥晶体硅,⑦液氨.
A.①③⑤B.②④⑥C.⑤⑦D.⑥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0.(1)用甲烷制氢是一种廉价的制氢方法.有关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CH4(g)+$\frac{1}{2}$O2(g)?CO(g)+2H2(g);△H=-36kJ/mol…①
CH4(g)+H2O(g)?CO(g)+3H2(g);△H=+216kJ/mol…②
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D.
A.2H2O(l)═2H2(g)+O2(g)△H=+504kJ/mol
B.当反应①中υ(CH4=υ(CO)时,表明该反应达平衡状态
C.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大体系压强,反应①②中甲烷的转化率均减小
D.为维持恒定温度(不考虑热量损失),某反应器中同时发生反应①与②时,消耗甲烷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1
②某温度下,在100L反应器中充入甲烷和水蒸汽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00mol和300mol时,假定只发生反应CH4(g)+H2O(g)?CO(g)+3H2(g).当甲烷的转化率为0.5时,此时平衡常数为1.35.
(2)发蓝液是由NaNO3、NaNO2及NaOH配成的,在加热条件下,通过三步反应使铁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Fe3O4
3Fe+NaNO2+5NaOH$\frac{\underline{\;\;△\;\;}}{\;}$3Na2FeO2+H2O+NH3↑…①;
8Fe+3NaNO3+5NaOH+2H2O$\frac{\underline{\;\;△\;\;}}{\;}$4Na2Fe2O4+3NH3↑…②;
以及第三步生成四氧化三铁.请补充第三步反应的方程式并配平:Na2FeO2+Na2Fe2O4+2H2O=Fe3O4↓+4NaOH.
(3)将固体草酸锰MnC2O4•2H2O放在一个可以称出质量的容器里加热.固体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质量单位为g):则214℃时,剩余固体的成分为MnC2O4.(填化学式);在280℃时,剩余固体的成分为MnO.(填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镀铜铁制品镀层受损后,铁制品比受损前更容易生锈
B.CaCO3(s)═CaO(s)+CO2(g)室温下不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的△H<0
C.N2(g)+3H2(g)═2NH3(g)△H<0,升高温度,反应速率v(H2 )和H2的平衡转化率均增大
D.水的离子积常数Kw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说明水的电离是放热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实验室常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备乙酸乙酯,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中导管不能插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中,目的是防止倒吸.
(2)实验时,还需向试管a中加入几块碎瓷片,其目的是防止暴沸.
(3)写出制备乙酸乙酯的化学反应方程式CH3COOH+CH3CH2OHCH3COOC2H5+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Ⅰ.某实验小组同学为了探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进行了如下系列实验.
【实验1】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步骤:
①先连接好装置,检验气密性,加入试剂;
②加热A试管直到B中品红褪色,熄灭酒精灯;
③将Cu丝上提离开液面.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frac{\underline{\;\;△\;\;}}{\;}$CuSO4+SO2↑+2H2O.
(2)熄灭酒精灯后,因为有导管D的存在,B中的液体不会倒吸,其原因是试管A中气体压强减小,空气从D导管中进入试管A中.
(3)拆除装置前,不需打开胶塞,就可使装置中残留气体完全被吸收,应当采取的操作是从D导管口向试管A中通入大量的空气.
Ⅱ.饱和的NaHSO3溶液可以与醛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水溶性的α-羟基磺酸钠.发生的反应为:R-CHO+NaHSO3═R-CH(OH)SO3Na反应是可逆的,在通常条件下有70%-90%向正反应方向转化.
(4)利用Ⅰ中装置制取少量NaHSO3溶液,应采取措施,将装置进行部分改变.这种措施是:将B和C的位置对调;确认有NaHSO3生成的现象是品红溶液褪色.
(5)若溴苯中混有杂质乙醛,欲将此杂质除去,可采用的试剂是饱和的NaHSO3溶液,其分离的方法是分液.
(6)若在CH3CH2CH(OH)SO3Na 水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硫酸,有机物转化为CH3CH2CHO,请设计实验检验该有机物:取适量反应后的溶液于干净的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和过量的硫酸并使溶液呈碱性,向试管中加入1mL新制的Cu(OH)2悬浊液,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若出现砖红色沉淀,则证明反应后溶液中有CH3CH2CH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表示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钢铁制品表面水膜的酸性较强时,正极的电极反应:2H++2e-═H2
B.常温下,氯化铵溶液呈酸性:NH4++OH-?NH3•H2O
C.向硫酸镁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将溶液中的SO42-完全沉淀下来:SO42-+Ba2+═BaSO4
D.向氯化银浊液中加入硫化钠溶液产生黑色沉淀:2Ag++S2-═Ag2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氧原子总数为0.2NA的SO2和O2的混合气体,其体积为2.24 L
B.0.1mol•L-1的NaHSO4溶液中含有Na+的物质的量为0.1mol
C.7.8 gNa2S和7.8 gNa2O2中含有的阴离子数目均为0.1 NA
D.标准状况下,22.4 L盐酸含有NA个HCl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