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8.将下列物质进行分类(填序号)
126C与136C  ②O2与O3  ③金刚石与石墨  ④冰与水
互为同位素的是①
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②③
属于同一种物质的是④.

分析 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原子互称同位素;分子式相同,结构也相同的数以同种物质.

解答 解:①126C与136C 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属于同位素;
②O2与O3 均是氧元素形成的不同种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
③金刚石与石墨均是碳元素形成的不同种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
④冰与水分子式相同,结构相同,属于同种物质,故答案为:①;②③;④.

点评 本题考查了几种常见的化学用语,难度不大,解答时注意从其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出发,缜密思考,正确解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各组物质中一定属于同系物的是(  )
A.C3H4和C4H6B.C2H5Cl和C3H6Cl2
C.CH2=CH2和CH2=CH-CH=CH2D.C3H8和C5H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在0.1mol•L-1 CH3COOH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平衡:CH3COOH?CH3COO-+H+,对于该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加入水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加入少量NaOH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加入少量0.1 mol•L-1 HCl溶液,溶液中c(H+)减小
D.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醋酸电离程度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可证明甲烷分子是正四面体结构的是(  )
A.一氯甲烷没有同分异构体B.甲烷分子的四个键完全不相同
C.甲烷分子的四个键完全相同D.二氯甲烷没有同分异构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实验室常利用甲醛(HCHO)法测定(NH42SO4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其反应原理为:4NH4++6HCHO=3H++6H2O+(CH26N4H+[滴定时,1mol (CH26N4H+与 l mol H+相当],然后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反应生成的酸.
某兴趣小组用甲醛法进行了如下实验:
步骤I  称取样品1.500g.
步骤II  将样品溶解在250mL容量瓶中,定容,充分摇匀.
步骤III  移取25.00mL样品溶液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10mL 20%的中性甲醛溶液,摇匀、静置5min后,加入1~2滴酚酞试液,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按上述操作方法再重复2次.
(1)上述操作步骤Ⅱ是否正确否(填“是”或“否”);若不正确,请改正把样品溶解在小烧杯中,冷却后再转入容量瓶 (若正确,此空不填).
(2)根据步骤III填空:
①该实验用的是50ml滴定管,如果液面处的读数是a mL,则滴定管中液体的体积D(填代号)
A.是a ml       B.是(50-a)ml      C.一定大于a ml     D.一定大于(50-a)ml
②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直接加入NaOH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则测得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偏高(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③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水未倒尽,则滴定时用去NaOH标准溶液的体积无影响(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④滴定时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眼睛应观察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⑤滴定达到终点时现象:溶液由无色变为粉红(或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
(3)滴定结果如下表所示:
滴定
次数
待测溶液的
体积/mL[
标准溶液的体积/mL
滴定前刻度滴定后刻度
125.001.0221.03
225.002.0021.99
325.000.2020.20
若NaOH标准溶液的浓度为0.1010mol•L-1,则该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为18.8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经测定,由C3H7OH和C6H12组成的混合物中氢的质量分数为14%,则此混合物中碳的质量分数为(  )
A.78%B.22%C.14%D.1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关于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镁条失火可以用CO2进行扑灭B.镁不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H2
C.镁制容器可以盛放浓硝酸D.镁在空气中燃烧产物并不全是Mg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1)某同学为了证明并观察到铜与稀硝酸反应的产物NO,实验时首先向下图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块状固体,再滴加过量的稀硝酸,待反应产生的气体充满试管后,再将铜丝插入稀硝酸溶液中.你认为试管中的块状固体是碳酸钙,其作用是赶走试管中的空气,实验结束时,用注射器向试管内推入氧气(或空气)的目的是检验NO,观察到红棕色气体.
(2)铜片与浓硝酸反应,所得溶液呈绿色是Cu2+与NO2的两种颜色“混合”的结果,你认为要证明上述结论,可采取的最简单的实验方案应是加热,观察到的现象是有红棕色气体产生,溶液呈蓝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某地甲、乙两个工厂排出的废液中都含有污染环境的物质,甲工厂排出的废液中含有一种有毒的盐,使废液呈现蓝色;乙工厂排出的废液中含有一种污染水源的碱.为了防止污染,变废为宝,两厂将排出的废液按一定比例混合,发生化学反应后溶液变成无色.经测定,这种无色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钠.
(1)根据以上叙述判断:甲工厂排出的废液中含有的盐是CuCl2;乙工厂排出的废液中含有的碱是NaOH;
(2)两厂排出的废液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生成物除氯化钠外还有Cu(OH)2
(3)写出两厂废液混合后发生反应的方程式:CuCl2+2NaOH=Cu(OH)2↓+2NaCl.该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复分解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