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9.常温下,向100mL 0.01mol•L-1HA溶液中逐滴加入0.02mol•L-1的MOH溶液,图中所示曲线表示混合溶液的pH变化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HA为一元强酸,MOH为一元弱碱
B.滴入MOH溶液的体积为50 mL时,c(M+)>c(A-
C.N点水的电离程度大于K点水的电离程度
D.K点时,c(MOH)+c(M+)=0.02 mol•L-1

分析 0.01mol•L-1 HA溶液中pH=2,则HA是强酸,N点时溶液呈中性,MOH的物质的量大于HA的物质的量,说明MOH是弱碱,酸或碱性溶液抑制水电离,含有弱根离子的盐促进水电离,根据物料守恒计算K点c(MOH)和c(M+)的和.

解答 解:A.0.01mol•L-1 HA溶液中pH=2,则HA是强酸,50ml碱溶液恰好反应后,溶液呈酸性,51ml恰好溶液呈中性,说明碱为弱碱,故A正确;
B.MOH是弱碱,滴入MOH溶液的体积为50 mL时,溶液呈酸性,由电荷守恒可知溶液中c(A-)>c(M+),故B错误;
C.由图象可知,N点溶液呈中性,水电离的氢离子为10-7mol/l,K点溶液呈碱性,MOH电离的氢氧根离子抑制了水电离,水电离的氢离子小于10-7mol/l,所以N点水的电离程度大于K点水的电离程度,故C正确;
D.在K点时混合溶液体积是碱溶液的2倍,根据物料守恒结合溶液体积变化知,c(MOH)和c(M+)的和是原来MOH浓度的一半,c(MOH)+c(M+)=0.01 mol•L-1,故D错误.
故选AC.

点评 本题考查了酸碱混合时的定性判断、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酸碱混合的定性判断方法,需要根据酸溶液的pH和酸的浓度确定酸的强弱,为易错点;要求学生能够根据电荷守恒、盐的水解、物料守恒判断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大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硬脂酸甘油酯属于高级脂肪酸甘油酯,是高分子化合物
B.含淀粉或纤维素的物质可以制造酒精
C.鸡蛋清的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鸡蛋清凝聚,蛋白质变性
D.不同种类的氨基酸能以不同的数目和顺序彼此结合,形成更复杂的多肽化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以下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NaHSO3溶液中投入过氧化钠粉末:4HSO3-+2Na2O2═4SO32-+O2↑+4Na+
B.AlCl3溶液与烧碱溶液反应,当n(OH-):n(Al3+)=7:2时,离子方程式为:2Al3++7OH-═Al(OH)3↓+AlO2-+2H2O
C.钠与CuSO4溶液反应:2Na+Cu2+═Cu↓+2Na+
D.碳酸和次氯酸的电离平衡常数见表,二氧化碳通入次氯酸钠溶液中:2NaClO+CO2+H2O═Na2CO3+2HClO
碳 酸4.2×10-7(K1
5.6×10-11(K2
次氯酸3.2×10-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实验方案实验目的或结论
A取一个小木条,放入饱和硅酸钠溶液中,充分吸湿、浸透,取出稍沥干后,置于酒精灯外焰处,木条未燃烧证明硅酸钠可作木材防火剂
B向取好未知浓度氢氧化钠溶液的锥形瓶中加入2mL酚酞,然后进行正确滴定,最后一滴盐酸滴入,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不恢复准确判断已知浓度的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定的终点
C向装有石灰石的简易启普发生器中加入浓醋酸,将产生的气体先通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再通入苯酚钠溶液中,苯酚钠溶液产生浑浊酸性:醋酸>碳酸>苯酚
D向盛有苯酚的浓溶液的试管里逐滴加入稀溴水,边滴边振荡苯酚的定性检验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gD2O与2gH218O含有的中子数均为NA
B.1L0.1mol•L-1Na2S溶液中S2-和H2S的数目之和为0.1NA
C.漂白粉中加入浓盐酸,每生成1molCl2,转移的电子数2NA
D.常温下,将1molNO2气体加压生成N2O4的分子数为0.5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7.8 gNa2S和Na2O2的混合物中,阴离子所含电子数为1.8NA
B.标准状况下,11.2 L 二氯甲烷中含有的分子数目为0.5NA
C.常温常压下,28 g乙烯与丙烯的混合气体含有的碳原子数目无法计算
D.0.1 mol•L-1MgCl2溶液中含有的Mg2+数目小于0.1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已知A、B、C、D、E、F是周期表前四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的基态原子2p能级有2个单电子;C占整个地壳质量的48.6%,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E的单质常温常压下为黄绿色气体,化学性质十分活泼,具有毒性;F位于ds区,最外能层有单电子,是热和电最佳导体之一,是唯一的能大量天然产出的金属;D与F不同周期,但最外能层电子数相等.
(1)写出基态D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3s1
(2)A、B、C三种元素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N(用元素符号表示)其原因是同一周期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总体呈现增大趋势,N原子原子2p轨道为半满稳定状态,能量较低.
(3)A、C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AC2的分子空间构型直线形.与 AC2互为等电子体的粒子的化学式N2O,NO2+(分子和离子各写一种).
(4)D、E形成的一种离子化合物,在图1晶胞结构图中黑球表示E的位置,白球表示D的位置,已知该晶胞的边长为n cm,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求晶胞的密度ρ=$\frac{234}{{n}^{3}•{N}_{A}}$g/cm3(用含a、NA的计算式表示).
(5)由F原子形成的晶胞结构如图2,F原子的半径为r,列式表示F原子在晶胞中的空间利用率$\frac{\sqrt{2}π}{6}$(不要求计算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 molNaN3所含阴离子总数为3NA
B.常温常压下,28 g乙烯气体中σ键与π键数目之和为6NA
C.标准状况下,22.4L C12通入到足量FeBr2溶液中,被氧化的Br-数目为2NA
D.500 mL 18 mol/L的H2SO4溶液与足量Cu共热,电子转移数目为9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向A、B、C和D四支试管中的溶液分别进行表中的操作,通过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操作现象结论
A①滴加稀HNO3
②滴加BaCl2溶液
无明显现象
白色沉淀
原溶液一定含SO${\;}_{4}^{2-}$
B滴加稀盐酸有大量气泡产生原溶液一定含CO${\;}_{3}^{2-}$
C①滴加稀HCl
②滴加AgNO3溶液
无明显现象
白色沉淀
原溶液一定含Cl-
D①滴加KCSN溶液
②滴加氯水
无明显现象
溶液呈红色
原溶液一定含Fe2+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