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2.下列有关第三周期元素的性质递变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从左到右,金属性减弱B.从左到右,非金属性增强
C.从左到右,正化合价的数值增大D.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分析 第三周期元素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元素正化合价的数值增大、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据此进行解答.

解答 解:A.第三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金属性减弱,故A正确;
B.三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故B正确;
C.从左到右,正化合价从+1→+7,正化合价的数值增大,故C正确;
D.同一周期中,各元素的电子层数相同,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元素周期律的作用,题目难度不大,明确元素周期律的内容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关系,试题培养了学生的灵活应用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化学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选项化学性质实际应用
AAl2(SO43和小苏打反应泡沫灭火器灭火
B铁比铜金属性强FeCl3腐蚀Cu刻制印刷电路板
C次氯酸盐具有氧化性漂白粉漂白织物
D乙酸具有酸性常用于去除水垢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氮氧化物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之一,消除氮氧化物有多种方法.
(1)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烟气氮氧化物脱除技术是NH3催化还原法,化学反应可表示为:2NH3(g)+NO(g)+NO2(g)═2N2(g)+3H2O(g)△H<0
①该反应中,反应物总能量>(填“>”、“<”或“=”)生成物总能量.
②当该反应有2mol N2(g)生成时,电子转移的物质的量为6mol.
③该反应中,还原剂为NH3(填化学式),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比为1:1.
(2)也可以利用甲烷催化还原氮氧化物.已知:
CH4(g)+4NO2(g)=4NO(g)+CO2(g)+2H2O(g)△H=-574kJ/mol
CH4(g)+2NO2(g)=N2(g)+CO2(g)+2H2O(g)△H=-867kJ/mol
则CH4(g)将NO(g)还原为N2(g)的热化学方程式是CH4(g)+4NO(g)=2N2(g)+CO2(g)+2H2O(g)△H=-1160kJ•mol-1
(3)还可利用ClO2 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反应过程如下(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略去):NO$→_{反应Ⅰ}^{ClO_{2}}$NO2$→_{反应Ⅱ}^{Na_{2}SO_{3}水溶液}$N2
反应I的产物中还有两种强酸生成,且其中一种强酸为硝酸,且硝酸与NO3物质的量相等,则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NO+ClO2+H2O=NO2+HNO3+HCl,反应中若生成22.4L N2(标准状况),则消耗ClO2135g.
(4)氢氧燃料电池是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新型发电装置.如图为电池示意图,该电池电极表面镀一层细小的铂粉,铂吸附气体的能力强,性质稳定.
(1)氢氧燃料电池的能量转化主要形式是化学能转变为电能,工作时电流方向为b→a(用a、b和箭头表示).
(2)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H2-2e-+2OH-=2H2O.
(3)电极表面镀铂粉的原因为增大电极单位面积吸附H2和O2的分子数,增大反应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有关碳及其化合物的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乙炔的结构式为CH≡CHB.甲烷分子的比例模型为
C.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D.碳原子最外层电子的轨道表示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元素属于第ⅦA族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测定含有少量氯化钠小苏打(主要成分为NaHCO3)的含量有多种方法.
(1)I.用重量法.加热法样品,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的反应原理是: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H2O+CO2↑;
II.量气法:通过测得CO2的体积,从而通过换算求得小苏打的含量.
(2)III.滴定法(容积法)反应原理:NaHCO3+HCl→NaCl+H2O+CO2↑,
NaHCO3呈弱碱性,故不宜用酚酞做指示剂,而常用甲基橙作指示剂.用标准盐酸滴定样品,滴定终点时的现象是滴入最后一滴盐酸,溶液由黄色突然变为橙色并在半分钟内不变色,滴定法实验步骤如图示

(3)“称量→溶解、定容”这两大步骤需要的仪器主要有:电子天平、药匙、100mL的容量瓶、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等
(4)“取出20mL”使用的滴定管在水洗后没对其进行润洗,对滴定结果的影响是偏低(“偏高”“偏低”“无影响”);
必须“做二次实验”的理由减少误差.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重量法测定某品牌小苏打中NaHCO3的质量分数,进行了以下实验:称量样品置于烧杯中,向其中慢慢滴加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测得的有关数据如表所示.
物质样品消耗的稀盐酸反应后的溶液
质量(g)4.5g37.7g40g
试计算:
(5)生成的质量CO22.2g;样品中的NaHCO3的质量分数93.3%(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
A.氯与钠形成离子键,氯与硅形成共价键
B.向淀粉KI溶液中滴加溴水,溶液变蓝
C.向Na2SO3溶液中滴加盐酸,有气泡生成
D.F2在暗处遇H2即爆炸,I2在暗处遇H2几乎不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微粒半径由大到小的排列是(  )
A.Ca,Mg,NaB.Cl-,S2-,O2-C.P3-,S2-,Cl-D.K+、Cl-,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有关叙述或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S2-的结构示意图:
B.过氧化氢的电子式:
C.Ge原子的简化电子排布式:[Ar]4s24p2
D.氯化钠的分子式:Na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