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AIN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Ga(镓)、P、As都是形成化合物半导体材料的重要元素.
( 1 ) As基态原子的电子占据了4个能层,最高能级的电子排布式为4p3.和As位于同一周期,且未成对电子数也相同的元素还有2种.
(2)元素周期表中,与 P紧邻的4种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是N(填元素符号).Si、P、S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是P>S>Si.
(3)NH3、PH3、AsH3三者的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是NH3>AsH3>PH3,原因是NH3分子间存在氢键,氨的沸点比同主族元素的氢物高,AsH3和PH3分子间不存在氢键,分子量大的氢化物范分子间作用力大,沸点高.
(4)白磷是由 P4分子形成的分子晶体,P4分子呈正四面体结构,P原子位于正四面体的四个顶点,其中P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sp3. 白磷易溶于 CS2,难溶于水,原因是P4和CS2是非极性分子,H2O是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的原理,P4易溶于 CS2,难溶于水.
(5 )采用 GaxIn1-xAs(镓铟砷)等材料,可提高太阳能电池的效率.GaxIn1-xAs立方体形品胞中每个顶点和面心都有一个原子,晶胞内部有4个原子,则该品胞中含有4个砷原子.
(6)AIN晶体的晶胞结构与金刚石相似(如图),设晶胞的边长为 a cm,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该品体的密度为$\frac{164}{{a}^{3}{N}_{A}}$g•cm-3

分析 (1)基态As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4p3;和砷位于同一周期,且未成对电子数也相同的元素,它们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34s2、3d74s2
(2)在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中从左向右,元素的非金属性增强,电负性增强,同主族元素从上向下,元素的非金属性减弱,电负性减弱;
同一周期元素,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增大,但第IIA族、第VA族元素第一电离能大于其相邻元素;
(3)NH3分子间存在氢键,氨的沸点比同主族元素的氢物高,AsH3和PH3分子间不存在氢键,分子量大的氢化物范德华力强,沸点高;
(4)P4分子为正四面体构型,P4分子中P原子形成3个σ键、含有1对孤对电子,杂化轨道数目为4;依据相似相溶的原理进行解答;
(5)GaxIn(1-x)As立方体形晶胞中每一个顶点和面心都有一个原子,晶胞内部有4个原子,晶胞含有总数为4+8×$\frac{1}{8}$+6×$\frac{1}{2}$=8,由化学式可知晶胞中As数目占原子总数的$\frac{1}{2}$;
(6)计算晶胞的体积和质量,根据密度$ρ=\frac{m}{V}$计算.

解答 解:(1)基态As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4p3,含有4个能层,最高能级的电子排布式为4p3,和砷位于同一周期,且未成对电子数也相同的元素,它们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34s2、3d74s2,分别为钒、钴两种,
故答案为:4;4p3;2;
(2)在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中从左向右,元素的非金属性增强,电负性增强,同主族元素从上向下,元素的非金属性减弱,电负性减弱,在元素周期表中,与 P紧邻的4种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是N.
同一周期元素,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增大,但第IIA族、第VA族元素第一电离能大于其相邻元素,Si、P、S元素处于同一周期且原子序数逐渐增大,P处于第VA族,所以第一电离能P>S>Si,
故答案为:N;P>S>Si;
(3)NH3分子间存在氢键,氨的沸点比同主族元素的氢物高,AsH3和PH3分子间不存在氢键,分子量大的氢化物分子间作用力大,沸点高,故沸点:NH3>AsH3>PH3
故答案为:NH3>AsH3>PH3;NH3分子间存在氢键,氨的沸点比同主族元素的氢物高,AsH3和PH3分子间不存在氢键,分子量大的氢化物分子间作用力大,沸点高;
(4)P4分子为正四面体构型,P4分子中N原子形成3个σ键、含有1对孤对电子,杂化轨道数目为4,P原子采取sp3杂化.
相似相溶原理是指由于极性分子间的电性作用,使得极性分子组成的溶质易溶于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难溶于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质易溶于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难溶于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P4和CS2是非极性分子,H2O是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的原理,P4易溶于 CS2,难溶于水,
故答案为:sp3;P4和CS2是非极性分子,H2O是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的原理,P4易溶于 CS2,难溶于水;
(5)GaxIn(1-x)As立方体形晶胞中每一个顶点和面心都有一个原子,晶胞内部有4个原子,晶胞含有总数为4+8×$\frac{1}{8}$+6×$\frac{1}{2}$=8,由化学式可知晶胞中As数目占原子总数的$\frac{1}{2}$,即晶胞中As原子数目为8×$\frac{1}{2}$=4,
故答案为:4;
(6)AIN晶胞中Al原子数目为8×$\frac{1}{8}$+6×$\frac{1}{2}$=4,N原子数目为4,故晶胞质量m=$\frac{4(27+14)}{{N}_{A}}$,体积V=a3,密度$ρ=\frac{m}{V}$=$\frac{164}{{a}^{3}{N}_{A}}$.
故答案为:$\frac{164}{{a}^{3}{N}_{A}}$.

点评 本题是对物质结构与性质的考查,涉及核外电子排布、电离能及电负性、杂化方式判断、晶胞计算等,本题关键是结合化学式、均摊法计算晶胞中原子数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实验室常利用甲醛法测定某(NH42SO4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其反应原理为:4NH4++6HCHO=4H++(CH26N4+6H2O,然后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反应生成的酸.某兴趣小组用甲醛法进行了如下实验:
步骤①用电子天平准确称取样品1.5000g.
步骤②将样品溶解并冷却后,完全转移到250mL容量瓶中,定容,充分摇匀.
步骤③移取25.00mL样品溶液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10mL 20%的中性甲醛,摇匀、静置5min,加入2滴酚酞试液,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到终点.重复步骤③操作2次.
(1)根据步骤③填空:
①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直接加入NaOH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则测得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将偏高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②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水未倒尽,则滴定时用去NaOH标准溶液的体积将无影响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③滴定时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眼睛应观察B.
A.滴定管内液面的变化
B.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④滴定达到终点时,酚酞指示剂由无色变为红色,半分钟内不褪色.
⑤滴定后俯视读数,测得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将偏低(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2)滴定结果如下表所示:
滴定次数待测溶液的体积/mL标准溶液的体积
滴定前刻度/mL滴定后刻度/mL
125.001.0221.04
225.002.0022.00
325.000.2020.21
若NaOH标准溶液的浓度为0.1000mol•L-1,则该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为18.68%.(保留两位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25℃时,已知Ksp(Ag2SO4)=1.2×10-5,Ksp(AgCl)=1.8×10-10,Ksp(Ag2C2O4)=3.5×10-11,Ksp(AgI)=1.5×10-16,该温度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gCl、Ag2C2O4、AgI三者的饱和溶液中c(Ag+)大小顺序:Ag2C2O4>AgCl>AgI
B.将0.02mol•L-1AgNO3溶液和0.02mol•L-1Na2SO4溶液等体积混合,有沉淀生成
C.向5mL饱和AgCl溶液中滴加0.5mL0.1mol•L-1KI溶液,无沉淀生成
D.向浓度均为0.1mol•L-1的NaCl和KI混合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先有白色沉淀生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有机物H是一种可降解的聚酯类高分子材料,在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H的一种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
①有机物G发生脱水反应的产物能使溴水褪色
②1molG能与3molNa反应
③1molG能与2molNaHCO3反应并产生CO2气体
回答下列问题:
(1)D中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为醛基、溴原子,G的结构简式为HOOCCH2CH(OH)COOH.
(2)i的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ii的反应类型为氧化反应.
(3)由A生成B的反应试剂和条件是氢氧化钠水溶、加热.
(4)与G具有相同官能团的同分异构体共有2种(不含立体异构),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显示为3组峰,且峰面积比为3:2:1的是HOOCC(OH)(CH3)COOH(写结构简式).
(5)由E生成F的化学方程式为
(6)H为G的聚合物,H在生物体内发生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1)H2O→n HOOCCH2CH(OH)CO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一种三室微生物燃料电池污水净化系统原理如图所示,图中废水有机物可用 C6H10O5表示.下列有关该燃料电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中间室中的 Cl-向左室移动
B.左、右两室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的酸性:反应前<反应后
C.X气体为CO2
D.左边离子交换膜为阴离子交換膜,右边离子交换膜为阳离子交換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关于化学键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化学键可以使离子相结合,也可以使原子相结合
B.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之间只能形成共价键
C.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分子内的化学键断裂,产物分子中化学键形成
D.化学键是一种作用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微粒半径的大小顺序不正确的是(  )
A.S>O>FB.S2->Cl->K+>Ca2+C.F->O2->Na+>Mg2+D.Fe>Fe2+>Fe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向无水乙醇中加入浓H2SO4,加热至170℃,将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紫红色褪去,使溶液褪色的气体一定是乙烯
B.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得到苯酚和碳酸钠溶液
C.正丁烷的所有碳原子都在同一条直线上
D.实验室可用电石与饱和食盐水反应制取乙炔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利用如图装置测定中和热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量取50mL 0.25mol/L H2SO4溶液倒入小烧杯中,测量温度;
②量取50mL 0.55mol/L NaOH溶液,测量温度;
③将NaOH溶液倒入小烧杯中,混合均匀后测量混合液温度.请回答:
(1)如图所示,仪器A的名称是环形玻璃搅拌棒;
(2)NaOH溶液稍过量的原因确保硫酸被完全中和.
(3)加入NaOH溶液的正确操作是B(填字母).
A.沿玻璃棒缓慢加入   B.一次迅速加入   C.分三次加入
(4)使硫酸与NaOH溶液混合均匀的正确操作是用环形玻璃棒轻轻搅动.
(5)设溶液的密度均为1g•cm-3,中和后溶液的比热容c=4.18J•(g•℃)-1,请根据实验数据写出该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H2SO4(aq)+2NaOH(aq)Na2SO4(aq)+2H2O(l)△H=-113.7kJ•mol-1
温度
实验次数
起始温度t1/℃终止温度
t2/℃
温度差平均值
(t2-t1)/℃
H2SO4NaOH平均值
125.025.2 28.5 
224.925.1 28.3
325.526.5 31.8
425.625.4 29.0
(6)上述实验数值结果与57.3kJ/mol有偏差,产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是(填字母)abc
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b.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
c.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H2SO4溶液的温度
(7)怎样才能确保读取混合液的最高温度?不断读取温度数据,并记录,直到出现下降,取最大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