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理论上讲,任何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都可以设计成原电池.请利用反应“Cu+2Ag+=2Ag+Cu2+”设制一个化学电池(正极材料用碳棒),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电池的负极材料是______,发生______反应(填“氧化”或“还原”),电解质溶液是______;
(2)正极上出现的现象是______;
(3)若导线上转移电子1mol,则生成银______克.
【答案】分析:在Cu+2Ag+=2Ag+Cu2+反应中,Cu被氧化,应为原电池的负极,电解反应为:Cu-2e-=Cu2+,Ag+得电子被还原生成单质Ag,正极上有银白色物质生成,电极反应为Ag++e-=Ag,应为原电池正极反应,正极材料为活泼性比Cu的金属或非金属材料,电解质溶液为含Ag+离子的溶液,如AgNO3
原电池工作时,电子从负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溶液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以形成闭合回路.
解答:解:(1)在Cu+2Ag+=2Ag+Cu2+反应中,Cu被氧化,应为原电池的负极,电解反应为:Cu-2e-=Cu2+,电解质溶液为含Ag+离子的溶液,如AgNO3,故答案为:Cu;氧化;AgNO3溶液;
(2)Ag+得电子被还原生成单质Ag,正极上有银白色物质生成,电极反应为Ag++e-=Ag,应为原电池正极反应,
故答案为:碳棒上出现银白色物质;
(3)正极反应为Ag++e-=Ag,若导线上转移电子1mol,则生成银1mol,质量为108g,故答案为:108.
点评:本题考查原电池的设计,题目难度不大,注意两极材料的判断以及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方法.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理论上讲,任何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都可以设计成原电池.请利用反应“Cu+2Ag+=2Ag+Cu2+”设制一个化学电池(正极材料用碳棒),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电池的负极材料是
Cu
Cu
,发生
氧化
氧化
反应(填“氧化”或“还原”),电解质溶液是
AgNO3溶液
AgNO3溶液

(2)正极上出现的现象是
碳棒上出现银白色物质
碳棒上出现银白色物质

(3)若导线上转移电子1mol,则生成银
108
108
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理论上讲,任何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都可以设计成原电池.请你利用下列反应“Cu+2Ag+=2Ag+Cu2+”设制一个化学电池,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电池的正极材料是
C
C
,负极材料是
Cu
Cu
,电解质溶液是
AgNO3 溶液
AgNO3 溶液

②在外电路中,电流方向是从
极到
极.
③正极上出现的现象是
正极质量增加
正极质量增加
.负极上出现的现象是
负极质量减少
负极质量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理论上讲,任何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都可以设计成原电池.请利用下述反应:Cu+2AgNO3=Cu(NO32+2Ag设计一个原电池装置.
(1)画出装置图,并标明电极材料和电解质溶液;
(2)写出电极反应式:
正极:
2Ag++2e-=2Ag
2Ag++2e-=2Ag

负极:
Cu-2e-=Cu2+
Cu-2e-=Cu2+

(3)若导线上转移电子0.1mol,则生成银
10.8
10.8
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理论上讲,任何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都可以设计成原电池.
(1)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图示方式插入同浓度同体积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则甲、乙两种装置中属于原电池的是
,甲装置中铜片上的现象是
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
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

(2)利用反应“Cu+2Ag+=2Ag+Cu2+”可以设计一个化学电池,若正极材料用石墨碳棒,则该电池的负极材料是
Cu
Cu
,电解质溶液是
AgNO3溶液
AgNO3溶液

(3)据报道,最近摩托罗拉公司研制了一种由甲醇和氧气以及强碱作电解质溶液的新型手机电池,电量可达现用镍氢电池或锂电池的10倍.已知该电池的总反应为:2CH3OH+3O2+4OH-=2CO32-+6H2O,则该燃料电池的正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O2+4e-+2H2O═4OH-
O2+4e-+2H2O═4OH-
,当外电路通过1.2mol e-时,理论上消耗甲醇
6.4
6.4
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理论上讲,任何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都可以设计成原电池.请利用反应“2Fe3++Cu=2Fe2++Cu2+”设计一个化学电池(正极材料用碳棒),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电池的负极材料是
,发生
氧化
氧化
反应(填“氧化”或“还原”),电解质溶液是
氯化铁溶液
氯化铁溶液

(2)正极的电极反应式
2Fe3++2e-=2Fe2+
2Fe3++2e-=2Fe2+

(3)外电路中,电子是从
负极沿导线经正
负极沿导线经正
极流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