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4.硫酸亚铁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在工业上有重要的用途.学生探究烧渣(主要成分为铁的氧化物及少量FeS、SiO2等)制备绿矾(FeSO4•7H2O式量为278),并进一步计算产品的纯度.工艺流程如下所示:

(1)烧渣在进行酸溶时用到的酸为硫酸.
(2)过程中灼烧时产生的气体通入下列溶液中,溶液不会褪色的是B
A.品红溶液    B.紫色石蕊溶液   C.酸性KMnO4溶液  D.红色的酚酞试液
(3)X是铁粉,检验溶液Q中含有的金属阳离子的实验方法是取待测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KSCN,无明显现象,滴入双氧水或氯水,溶液变血红色,则说明溶液中含有亚铁离子.
(4)操作III的操作步骤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填操作名称)
(5)测定绿矾产品中Fe2+含量的实验步骤:
a.称取6.0g产品,溶解,在250mL容量瓶中定容;
b.量取25.00mL待测溶液于锥形瓶中;
c.用硫酸酸化的0.01mol•L-1 KMnO4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KMnO4溶液体积为40.00mL.(滴定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Fe2++MnO4-+8H+═5Fe3++Mn2++4H2O).
①标准液装在酸式滴定管中(填“酸式”或“碱式”),计算上述产品中FeSO4•7H2O的质量分数为92.7%;
②若在a步操作中,进行定容时仰视刻度线定容,则会使测得的产品中FeSO4•7H2O的质量分数偏小.(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分析 烧渣(主要成分为铁的氧化物及少量FeS、SiO2等)制备绿矾,为了减少引入新杂质,所以用硫酸溶解并通入足量氧气,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M和溶液N,滤渣M中含硫,灼烧后会产生二氧化硫,溶液N中主要溶质为硫酸铁,加入足量的铁粉反应生成硫酸亚铁,过滤除去多余的铁粉,得到硫酸亚铁溶液,将硫酸亚铁溶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绿矾.
(1)本实验要制备绿矾,为了不引入新杂质,要用硫酸溶解;
(2)过程中灼烧时产生的气体为SO2,具有还原性和漂白性及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3)根据流程分析可知,溶液N中主要溶质为硫酸铁,要制得绿矾要加铁粉,检验亚铁离子可以用KSCN溶液及氧化剂,看溶液颜色的变化;
(4)从硫酸亚铁溶液中得到绿矾,要将硫酸亚铁溶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5)①高锰酸钾有强氧化性,应用酸式滴定管,根据电子得失守恒有关系式KMnO4~5FeSO4•7H2O,利用高锰酸钾的物质的量可以计算出FeSO4•7H2O的物质的量,进而确定质量分数;
②若在a步操作中,进行定容时仰视刻度线定容,则所得样品溶液浓度偏小,消耗的高锰酸钾的体积也会偏小,据此答题.

解答 解:烧渣(主要成分为铁的氧化物及少量FeS、SiO2等)制备绿矾,为了减少引入新杂质,所以用硫酸溶解并通入足量氧气,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M和溶液N,滤渣M中含硫,灼烧后会产生二氧化硫,溶液N中主要溶质为硫酸铁,加入足量的铁粉反应生成硫酸亚铁,过滤除去多余的铁粉,得到硫酸亚铁溶液,将硫酸亚铁溶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绿矾.
(1)本实验要制备绿矾,为了不引入新杂质,要用硫酸溶解,
故答案为:硫酸;
(2)过程中灼烧时产生的气体为SO2,具有还原性和漂白性及酸性氧化物的通性,能使品红褪色,能与酸性KMnO4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使其褪色,能与碱反应使红色的酚酞试液褪色,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褪色,
故答案为:B;
(3)根据流程分析可知,溶液N中主要溶质为硫酸铁,要制得绿矾要加铁粉,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Fe+2Fe3+=3 Fe2+,检验亚铁离子的方法是取待测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KSCN,无明显现象,滴入双氧水或氯水,溶液变血红色,则说明溶液中含有亚铁离子,
故答案为:铁粉; 取待测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KSCN,无明显现象,滴入双氧水或氯水,溶液变血红色,则说明溶液中含有亚铁离子;
(4)从硫酸亚铁溶液中得到绿矾,要将硫酸亚铁溶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故答案为:冷却结晶;洗涤;
(5)①高锰酸钾有强氧化性,应用酸式滴定管,高锰酸钾的物质的量为0.01mol•L-1×0.04L=0.0004mol,根据电子得失守恒有关系式KMnO4~5FeSO4•7H2O,则6.0g产品中含有FeSO4•7H2O的质量0.0004mol×$\frac{250}{25}$×5×278g/mol=5.56g,所以FeSO4•7H2O的质量分数为$\frac{5.56g}{6g}$×100%=92.7%,
故答案为:酸式;92.7%;
②若在a步操作中,进行定容时仰视刻度线定容,则所得样品溶液浓度偏小,消耗的高锰酸钾的体积也会偏小,根据①的计算可知测得的产品中FeSO4•7H2O的质量分数偏小,
故答案为:偏小.

点评 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物质含量的测定、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等知识,题目难度中等,注意常见化学实验操作方法及实验误差分析方法.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4.下列反应中属吸热反应的是(  )
A.镁与盐酸反应放出氢气B.高锰酸钾分解
C.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D.Ba(OH)2•8H2O与NH4Cl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有以下物质:①铁红  ②Al  ③C   ④稀硫酸  ⑤浓硫酸  ⑥NaOH溶液⑦Al2(SO43
(1)写出①与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Fe2O3+6H+=2Fe3++3H2O.
(2)既能跟④又能跟⑥反应的是②(填序号),写出它与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Al+2NaOH+2H2O=2NaAlO2+3H2↑.
(3)写出写出③与⑤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2H2SO4$\frac{\underline{\;\;△\;\;}}{\;}$2SO2↑+CO2↑+2H2O,下列关于该反应中⑤体现的性质说法正确的是b.
a.既体现氧化性又体现酸性  b.只体现氧化性  c.只体现酸性    d.体现吸水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1999年11月7日在兰州召开的一次能源地质国际研讨会传出讯息:“可燃冰”将帮助人类摆脱日益临近的能源危机.“可燃冰”是水与天然气相互作用形成的晶体物质,主要存在于冰土层和海底大陆坡中:据测定每0.1m3固体“可燃冰”可释放出20m3的甲烷气体.
(1)甲烷燃料电池是一种新型的电池,电池的构造如图1所示:两个电极均由多孔碳制成,通入的气体由孔隙中流出,并从电极表面放出.

①请写出甲烷燃料电池中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H4+10OH--8e-═CO32-+7H2O.
②此时电池内的总反应方程式为CH4+2O2+2KOH=K2CO3+3H2O.
(2)某课外活动小组利用如图2所示装置探究甲烷与氯气的反应.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中可观察的实验现象有:量筒内壁出现油状液滴,饱和食盐水中有少量固体析出,量筒内黄绿色气体颜色变浅,量筒内液面上升.
②写出甲烷与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只写一个)CH4+Cl2$\stackrel{光照}{→}$CH3Cl+HCl;该反应属于取代反应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一定温度下在容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A(s)+2B(g)?C(g)+D(g),当下列物理量不发生变化时,能表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①混合气体的密度 ②容器内气体的压强 ③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④B物质的量浓度⑤混合气体的摩尔质量(  )
A.①④⑤B.②③C.②③④D.只有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9.下列实验不用水浴加热的是(  )
A.实验室制乙烯B.苯的硝化C.银镜反应D.乙酸乙酯的制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6.120℃时,1L气态烃在5L的氧气中完全燃烧,反应后气体体积变为6.5L(温度和压强均不变),则该烃不可能是(  )
A.丙烷B.丙烯C.1,3-丁二烯D.乙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离子在溶液中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
A.+NO3- Fe 2+Na +B.Ag +NO3- Cl -+
C.+Ba 2+OH -SO42-D.Cu 2+NH4+ Br -OH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除电解法,工业炼镁还可采用硅热法(Pidgeon法).即以煅白(CaO•MgO)为原料与硅铁(含硅75%的硅铁合金)混合置于密闭还原炉,1200℃下发生反应:2(CaO•MgO)(s)+Si(s)?Ca2SiO4 (l)+2Mg(g)
(1)已知还原性:Mg>Si,上述反应仍能发生的原因是1200℃时反应生成的镁以蒸气的形式逸出,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能发生
删除.
(2)由图,推测上述反应正向为吸热(填“吸热”或“放热”) 反应;平衡后若其他条件不变,将还原炉体积缩小一半,则达到新平衡时Mg(g)的浓度将不变(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3)如果上述反应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当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填序号).
a.反应物不再转化为生成物       b.炉内Ca2SiO4与CaO•MgO的质量比保持不变
c.平衡常数到达最大值           d.单位时间内,n(CaO•MgO)消耗:n(Ca2SiO4生成=2:1
(4)若还原炉容积为400m3,原料中煅白质量为9.6t,5小时后,测得煅白的转化率为50%,计算这段时间内Mg的生成速率0.025 mol/(L•h).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