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4.某校化学实验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在实验室制备Cl2的过程中有水蒸气和HCl挥发出来,同时证明氯气的某些性质,甲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支撑用的铁架台省略),完成下列问题.

(1)装置B、E的作用分别为验证水蒸气,吸收氯气,排除对氯化氢的干扰;.
(2)装置C、D的现象分别为有色布条不褪色,有色布条褪色.
(3)装置F中AgNO3溶液的作用是检验氯化氢,倒置漏斗的作用是防止倒吸.

分析 实验室用加热浓盐酸与二氧化锰方法制取氯气,浓盐酸易挥发,所以制取的氯气中含有水蒸气和氯化氢,水蒸气能够与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的五水硫酸铜,氯气与水反应生成具有漂白性的次氯酸,为检验氯化氢的存在通常用硝酸银溶液,注意排除氯气的干扰,可以用四氯化碳吸收氯气,据此分析解答.
(1)硫酸铜吸水生成蓝色硫酸铜晶体,检验是否含有水蒸气;四氯化碳能够吸收氯气,排除对氯化氢的干扰;
(2)依据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氯气不具有漂白性解答;
(3)氯化氢能够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据此检验氯化氢存在,氯化氢易溶于水,吸收时应注意防止倒吸的发生.

解答 解:验证Cl2中含有有水蒸气和HCl,装置A验证水,装置B吸收水,装置C和D验证Cl2的性质,装置E除Cl2,装置F验证HCl溶于水生成的Cl-
(1)无水硫酸铜吸水能生成蓝色五水硫酸铜晶体,检验是否含有水蒸气;四氯化碳能够吸收氯气,排除对氯化氢的干扰;
故答案为:验证水蒸气;吸收氯气,排除对氯化氢的干扰;
(2)从B中出来的氯气为干燥氯气不具有漂白性,所以C中布条不褪色,氯气进入D中遇到湿润的有色布条,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所以看到有色布条褪色;
故答案为:有色布条不褪色;有色布条褪色;
(3)氯化氢能够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据此检验氯化氢存在,氯化氢易溶于水,吸收时应注意防止倒吸的发生;
故答案为:检验氯化氢;防止倒吸.

点评 本题考查了氯气的制备及净化,明确制备原理及杂质性质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实验设计严密性:检验氯化氢应排除氯气的干扰.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人们对苯的认识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1)由于苯的含碳量与乙炔相同,人们认为它是一种不饱和烃,写出 C6H6的一种含叁键且无支链的链烃的结构简式HC≡C-C≡C-CH2CH3
(2)苯不能使溴水褪色,性质类似烷烃,任写一个苯发生取代反应的方程式(注明条件)
(3)1866年凯库勒提出了苯的结构学说,解释了苯的部分性质,但还有一些问题尚未解决,它不能解释下列AD事实.
A.苯不能使溴水褪色            B.溴苯没有同分异构体
C.苯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       D.邻二溴苯只有一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已知化学反应X+Y=M+N为吸热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的能量一定低于M的,Y的能量一定低于N的
B.因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所以一定要加热反应才能进行
C.断裂反应物中的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放出的能量
D.反应物X和Y的总能量一定小于生成物M和N的总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1)如图1,某烃类化合物A的质谱图表明其相对分子质量为84,红外光谱表明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核磁共振氢谱表明分子中只有一种类型的氢原子.
①A的结构简式为
②A中的碳原子是否都处于同一平面?是(填“是”或“不是”).
(2)有机物B的红外光谱图如图2,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4,B的结构简式为CH3CH2OCH2CH3

(3)相对分子质量不超过100的有机物C,既能与金属钠反应产生无色气体,又能与碳酸钠反应产生无色气体,还可以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C完全燃烧只生成CO2和H2O.经分析其含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7.21%.经核磁共振检测发现C的氢谱如下:
C的摩尔质量为86g/mol,C的结构简式为CH2=C(CH3)-CO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有关0.1mol/LNH3•H2O溶液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氨水电离方程式为:NH3•H2O=NH4++OH-
B.溶液中有:c(NH4+)+c(H+)=c(OH-
C.溶液中:c(NH3•H2O)=0.1mol/L
D.加入少量NaOH固体,溶液中碱性增强,c(H+)•c(OH-)的乘积将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颜色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向品红溶液中滴加亚硫酸
B.KMnO4溶液滴定NaHSO3溶液,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30s不褪色,即为滴定终点
C.久置氯水变成无色
D.向苯酚溶液中滴加FeCl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合成氨技术的创立开辟了人工固氮的重要途径,其研究来自正确的理论指导,合成氨反应的平衡常数K值和温度的关系如下:
温 度(℃)360440520
K值0.0360.0100.0038
(1)①写出工业合成氨的化学方程式N2+3H2$\frac{\underline{\;\;催化剂\;\;}}{高温高压}$2NH3
②由上表数据可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理由是随温度升高,反应的平衡常数K减小.
③理论上,为了增大平衡时H2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ad.(填序号)
a.增大压强              b.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c.升高温度              d.及时分离出产物中的NH3
(2)原料气H2可通过反应 CH4(g)+H2O (g)═CO(g)+3H2(g) 获取,已知该反应中,当初始混合气中的 $\frac{n({H}_{2}O)}{n(C{H}_{4})}$ 恒定时,温度、压强对平衡混合气CH4含量的影响如图所示:
①图中,两条曲线表示压强的关系是:P1<P2(填“>”、“=”或“<”).
②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3)原料气H2还可通过反应CO(g)+H2O(g)═CO2 (g)+H2(g) 获取.
①T℃时,向容积固定为5L的容器中充入1mol水蒸气和1mol CO,反应达平衡后,测得CO的浓度为0.08mol•L-1,则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60%,该反应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2.25.
②保持温度仍为T℃,改变水蒸气和CO的初始物质的量之比,充入容器进行反应,下列描述能够说明体系处于平衡状态的是cd(填序号).
a.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改变
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改变
c.单位时间内生成a mol CO2的同时消耗a mol H2
d.混合气中n (CO):n (H2O):n (CO2):n (H2)=1:1: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含有Cu(NO32、Zn(NO32、Fe(NO33、AgNO3各0.1mol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0.1mol铁粉,充分搅拌后,Fe溶解,溶液中不存在Fe3+,同时析出0.1mol Ag,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溶液质量减轻
B.Fe3+的氧化性大于Cu2+
C.溶液中Cu2+与Fe2+的物质的量比为1:1
D.1 mol Fe可还原2 mol Fe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部分果蔬中含有下列成分:
柚子黄瓜脐橙
HOCH2COOHC3H4O5 
已知:

②1mol乙消耗NaHCO3 的物质的量是甲的2倍
$\stackrel{Fe,HCl}{→}$$→_{(2)H_{2}O,H+,△}^{(1)NaNO_{2},HCl}$
回答下列问题:
(1)甲可由已知①得到.
①甲中含有不饱和键的官能团名称为羧基.
②A→B为取代反应,A的结构简式为CH3COOH.
③B→D的化学方程式为BrCH2COOH+2NaOH$→_{△}^{H_{2}O}$HOCH2COONa+NaBr+H2O.
(2)乙在一定条件下生成链状酯类有机高分子化学物的化学方程式为n HOOCCH(OH)COOH$\stackrel{一定条件}{→}$+(n-1)H2O.
(3)由丙经下列途径可得一种重要的医药和香料中间体J(部分反应条件略去):
丙$→_{催化剂,△}^{H_{2}}$$\stackrel{经两步}{→}$$→_{(2)H+,△}^{(1)Fe,HCl}$$\stackrel{{C}_{8}{H}_{11}NO}{H}$$→_{(2)H_{2}O,H+,△}^{(1)NaNO_{2},HCl}$J
①用化学方法除去E中残留的少量丙(室温时E和丙呈液态,忽略它们在水中的溶解),第1步加入试剂的名称为新制氢氧化铜或银氨溶液,第2、3 步操作分别是过滤、分液.
②经E→G→H保护的官能团是羟基,可以表征有机化合物中存在何种官能团的仪器是红外光谱仪.
③J的同分异构体中在核磁共振氢谱上显示为两组峰,峰面积比为3:2的链状且不存在支链的异构体共有8种(不含立体异构),其中某异构体L中的官能团都能与H2 发生加成反应,则L的结构简式为CH3CH2COC≡CCOCH2CH3或CH3COCH2C≡CCH2COCH3(只写一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