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分)
氮气是制备含氮化合物的一种重要物质,而氮的化合物用途广泛。
(1)下面是利用氮气的一种途径
①步骤I中主要利用N2与液态空气中其它成分的________(填性质)不同。
②最新研究发现在碱性溶液中通过电解反应2N2+6H2O4NH3+3O2实现氮的固定,阴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氨气可以用于侯氏制碱法,其流程如下图所示:
①循环I、II中循环利用的物质X是_________,Y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
②向沉淀池中通入气体时,需要先通入NH3,再通入CO2,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9分)
(1)①沸点 (2分) ②N2+6e-+6H2O=2 NH3+6OH-(2分)
(2)①CO2、NaCl(2分)
②先通入溶解度大的NH3,使溶液呈碱性,增强CO2的溶解度(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①N2与液态空气中其它成分的沸点不同,沸点低的先挥发。
②阴极N2得到电子,化合价升高,发生还原反应,阳极OH-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所以阴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N2+6e-+6H2O=2 NH3+6OH-。
(2)①碳酸氢钠煅烧生成碳酸钠、水、二氧化碳,所以X是二氧化碳(CO2);过滤除去析出的碳酸氢钠,溶液中还有部分碳酸氢钠未析出,是碳酸氢钠的饱和溶液,还有溶解在溶液中未析出的NaCl、NH4Cl、NH4HCO3,NaCl可循环使用,所以Y是NaCl。
②氨气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氨气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增大CO2的溶解度,所以需要先通入NH3,再通入CO2。
考点:本题考查化学流程的分析、方程式的书写、电解原理。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届福建省、安溪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现将1mo1Cu2S与144克FeO投入到足量稀硝酸溶液中,充分反应得到Fe(NO3)3、Cu(NO3)2 、CuSO4的混合溶液,并产生NO气体。则最终消耗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是
A.12mo1 B.15mo1 C.16mo1 D.17mo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届福建省、安溪第一中学高三9月摸底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过程中,没有明显实验现象的是
A.向饱和碳酸钠溶液通入CO2气体
B.少量过氧化钠投入AlCl3溶液
C.向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D.向Fe(NO3)2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届福建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用下列装置进行的实验,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装置①可除去Cl2中的HCl杂质
B.装置②可用于制备氢氧化亚铁并观察其颜色
C.装置③可制取金属锰
D.装置④可用于收集H2、CO2、Cl2、HCl、NO2等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届福建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类型的反应,一定发生电子转移的是
A.化合反应 B.置换反应 C.复分解反应 D.分解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届福建省高三上学期半期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X、Y、M、N是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X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3倍,X、M同主族,Y的原子在短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与X形成的化合物对应的水化物一定是强酸
B.Y2X和Y2X2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相同,化学键类型也完全相同
C.X、Y的简单离子半径:r(X2-)>r(Y+)
D.M的气态氢化物比N的气态氢化物稳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届福建省高三上学期半期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 H2O含有NA个分子
B.1L 1mol·L -1的NaClO 溶液中含有ClO-的数目少于NA个
C.0.1molAlCl3完全转化为氢氧化铝胶体,生成0.l NA个胶体粒子
D.0.1molCl2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2 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届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溶液中大量存在五种离子:NO3-、SO42-、Fe3+、H+、X,其物质的量之比为:n(NO3-):n(SO42-) :n(Fe3+) :n(H+) :n (X) = 2 :3 :1 :3 :1,则X 可能为 ( )
A.Cl- B.Fe2+ C. Mg2+ D.Ba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届福建省高二上学期半期联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相同条件下,下列各反应均为放热反应,其中△H值最小的是
A.2A(g) +B(g) ==2C(l) △H1
B.2A (g) +B(g) ==2C(g) △H2
C.2A (l)+B(l)==2C(g) △H3
D.2A (l) + B(l)==2C(l) △H4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