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列关于NaHCO3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俗名是苏打或纯碱 B. 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比Na2CO3大
C. 与盐酸反应时比Na2CO3快 D. 热稳定性强,受热难以分解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X、Y、Z、W是四种常见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其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变化如下图所示。已知Y、Z两种元素的单质是空气的主要成分,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Ne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差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Y、Z、W处于同一周期
B. Y、W的最简单氢化物的水溶液能相互反应
C. 非金属性:Y<Z
D. X、Z、W形成的化合物均为强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实验设计能够成功的是( )
NaI溶液溶液变紫色→氧化性:H2O2>I2
A. 检验亚硫酸钠试样是否变质:试样白色沉淀沉淀不溶解→说明试样已变质
B. 除去粗盐中含有的硫酸钙杂质:粗盐精盐
C. 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Fe2+:试样溶液颜色无变化溶液变红色→溶液中含有Fe2+
D. 证明酸性条件H2O2的氧化性比I2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研究小组利用下图装置探究CO还原Fe2O3所得到的一种黑色粉末的成分(固定装置略去)。(已知:Fe2+遇到K3[Fe(CN)6]溶液生成蓝色沉淀)
请回答问題:
(1)按气流方向,各仪器接口从左到右的连接顺序为:
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g→h→__________→__________→j → k→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编号)
(2)证明Fe2O3己被还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小组对黑色粉末的成分提出下列猜想:
【猜想一】黑色粉末的成分可能是Fe。
【猜想二】黑色粉末的成分可能是FeO。
【猜想三】黑色粉末的成分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并完成实验如下:
步骤 | 操作 | 现象 |
1 | 加入稀盐酸 | 溶解,无气泡 |
2 | 取步骤1中溶液,滴加K3[Fe(CN)6]溶液 | 蓝色沉淀 |
3 | __________________ | 变红 |
①根据实验现象,则猜想_________成立。
②研究小组又向步骤3的溶液中滴加新制氯水,发现溶液红色褪去。可能的原因及验证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装置还有不妥之处,改进措施为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A为正盐,常温、常压下,B、C、D、E、G、H、I均为气体,其中D、G、H为单质,气体B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气体E本身为无色气体,但是与空气接触会生成一种红棕色气体I,H为黄绿色气体。F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液体。C、J的水溶液分别为两种强酸。图中反应条件(除加热外)均已略去。
⑴写出它们的化学式: A________、C________、J________;
⑵实验室制备气体B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⑶写出B+D→E+F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⑷ J的浓溶液与单质Ag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图甲装置制取氨气并探究氨气的有关性质。
(1)装置A中烧瓶内试剂可选用________(填序号)。
a.碱石灰 b.浓硫酸 c.五氧化二磷 d.NaOH固体
(2)若探究氨气的溶解性,标准状况下,装置D中收集满氨气后,关闭K1、K2,打开K3,引发喷泉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完成喷泉实验后,装置D中充满液体,则装置D中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
(3)K2的导管末端需要连接氨气的吸收装置,则不能在K2的导管末端连接图乙中的________装置(填序号Ⅰ、Ⅱ、Ⅲ)。
(4)若探究氨气的还原性,需关闭K1、K3,K2连接纯净、干燥氯气的装置。
①D中氨气与氯气反应产生白烟,同时生成一种化学性质稳定气体单质,该反应可用来检验氯气管道是否有泄漏,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②尾气可用C装置处理,若尾气中含有少量Cl2,则C装置中应盛放__________溶液(填化学式),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桶烯(Barrelene)结构简式如图所示,则下列有关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 0. 1mol桶烯完全燃烧需要消耗氧气22. 4L
B. 桶烯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加成反应,不能发生加聚反应
C. 桶烯二氯取代产物只有三种
D. 桶烯与苯乙烯(C6H5CH=CH2)互为同分异构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