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惰性电极分别电解下列各物质的水溶液,一段时间后,向剩余电解质溶液中加入适量相应的溶质能使溶液恢复到电解前浓度的是( )
A.AgNO3 B.Na2SO4 C.CuCl2 D.KCl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已知:
①H2O(g)====H2O(l) ΔH=- Q 1 kJ·mol-1
②C2H5OH(g)====C2H5OH(l) ΔH=- Q 2 kJ·mol-1
③C2H5OH(g)+3O2(g)====2CO2(g)+3H2O(g) ΔH=-Q3 kJ·mol-1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酒精的燃烧热为Q3 kJ
B.若使23 g液态酒精完全燃烧,最后恢复到室温,释放出的热量为(1.5Q1-0.5Q2+0.5Q3) kJ
C.H2O(g)→H2O(l)释放出了热量,所以该过程为化学变化
D.由反应③可知1 mol C2H5OH(g)的能量高于2CO2(g)和3H2O(g)的总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已知在1×105 Pa、298 K条件下,2 mol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484 kJ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H2O(g)===H2(g)+O2(g) ΔH=242 kJ·mol-1
B.2H2(g)+O2(g)===2H2O(l) ΔH=-484 kJ·mol-1
C.H2(g)+O2(g)===H2O(g) ΔH=242 kJ·mol-1
D.2H2(g)+O2(g)===2H2O(g) ΔH=484 kJ·mo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红磷P(s)和Cl2(g)发生反应生成PCl3(g)和PCl5(g)。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如下图所示(图中的ΔH表示生成1 mol产物的数据)。
根据上图回答下列问题:
P和Cl2反应生成PCl3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Cl5分解成PCl3和Cl2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P和Cl2分两步反应生成1 mol PCl5的ΔH3=__________________,P和Cl2一步反应生成1 mol PCl5的ΔH4____ΔH3(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用惰性电极电解下列溶液一段时间后再加入一定量的某种纯净物(方括号内的物质),能使溶液恢复到原来的成分和浓度的是( )
A.AgNO3[AgNO3] B.NaOH[H2O] C.KCl[KCl] D.CuSO4[Cu(O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图中电极a、b分别为Ag电极和Pt电极,电极c、d都是石墨电极。通电一段时间后,在c、d两极上共收集到336 mL (标准状况)气体。回答:
(1)直流电源中,M为__________极。
(2)Pt电极上生成的物质是________,其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g。
(3)电源输出的电子,其物质的量与电极b、c、d分别生成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______∶______∶________。
(4)AgNO3溶液的浓度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AgNO3溶液的pH______,硫酸的浓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硫酸的pH________。
(5)若硫酸的质量分数由5.00%变为5.02%,则原有5.00%的硫酸________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粒子半径:Al3+>Mg2+>F-
B.热稳定性:HI>HBr>HCl>HF
C.酸性:H2SiO3<H3PO4<H2SO4<HClO4
D.碱性:Al(OH)3>Mg(OH)2>Na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近年来,科学家正在研制利用铝粉作为新能源的可能性,以期望铝能成为一种石油的取代物。假如铝作为一种普遍使用的新型能源被开发利用,关于其有利因素的下列说法,你认为错误的是( )
A.铝质轻,便于运输、贮存,且安全
B.铝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大,且燃烧后产物对环境的污染容易得到有效的控制
C.在地球上,铝矿资源比较丰富
D.现代电冶炼铝的工业技术已为铝作为新能源奠定了重要基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化学反应2A===B+D在四种不同条件下进行。B、D起始浓度为0,反应物A的浓度(mol·L-1)随反应时间(min)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实验序号 | 温度 | 0 min | 10min | 20min | 30min | 40min | 50min | 60min |
1 | 800℃ | 1.0 | 0.80 | 0.67 | 0.57 | 0.50 | 0.50 | 0.50 |
2 | 800℃ | c2 | 0.60 | 0.50 | 0.50 | 0.50 | 0.50 | 0.50 |
3 | 800℃ | c3 | 0.92 | 0.75 | 0.63 | 0.60 | 0.60 | 0.60 |
4 | 820℃ | 1.0 | 0.20 | 0.20 | 0.20 | 0.20 | 0.20 | 0.20 |
根据上述数据,完成下列填空:
(1)在实验1中,反应在10至20 min时间内平均速率为________mol·L-1·min-1。
(2)在实验2中,A的初始浓度c2=______mol·L-1,反应经20 min就达到平衡,可推测实验2中还隐含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设实验3的反应速率为v3,实验1的反应速率为v1,则v3______v1(填“>”、“=”或“<”),且c3______1.0 mol·L-1(填“<”、“=”或“>”)。
(4)比较实验4和实验1,可推测该反应是_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