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0.目前“低碳经济”正成为科学家研究的主要课题.请回答下列问题:
Ⅰ.(1)甲烷自热重整是一种先进的制氢方法,其反应方程式为:CH4(g)+H2O(g)?CO(g)+3H2(g)
阅读下图,计算该反应的反应热△H=+161.1kJ/mol.

(2)以CH4、O2为原料,100mL0.15mol/LNaOH溶液为电解质设计成燃料电池,若放电时参与反应的氧气体积为448mL(标准状况),产生的气体全部被溶液吸收,则所得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Na+)>c(HCO3-)>c(CO32-)>c(OH-)>c(H+).
Ⅱ.一定条件下,治理汽车尾气的反应是2NO(g)+2CO(g)?2CO2(g)+N2(g)△H<0.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通入n(NO):n(CO)=2:1的混合气体,发生上述反应.下列图象正确且能说明反应在进行到t1时刻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D(选填字母).

Ⅲ.相同温度下,在两个容积均为2L的密闭容器中,分别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H=-49.0kJ/mol.相关数据如下:
容器
反应物投入量1molCO2(g)和3molH2(g)1molCH3OH(g)和1molH2O(g)
平衡时c(CH3OH)C1C2
平衡时能量变化放出29.4kJ吸收akJ
请回答:
(1)n=19.6kJ.
(2)若甲中反应10s时达到平衡,则用CO2来表示甲中反应从开始到平衡过程中的平均反应速率是0.03mol•L-1•s-1

分析 Ⅰ(1)由能量图,可得:①CH4(g)+2O2(g)=CO2(g)+2H2O(g)△H=-846.3kJ•moL-1
②CO2(g)═CO(g)+$\frac{1}{2}$O2(g)△H=+282kJ•moL-1
③$\frac{1}{2}$O2(g)+H2(g)═H2O(g)△H=-241.8kJ•moL-1
根据盖斯定律,①-③×3+②可得:CH4(g)+H2O(g)=CO(g)+3H2(g),反应热也进行相应计算;
(2)参与反应的氧气物质的量为 $\frac{0.448L}{22.4L/mol}$=0.02mol,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知,生成二氧化碳为 $\frac{0.02mol×4}{8}$=0.01mol,n(NaOH)=0.1L×0.15mol•L-1=0.015mol,n(NaOH):n(CO2)=0.015mol:0.01mol=3:2,发生反应:2CO2+3NaOH=Na2CO3+NaHCO3+H2O,所得溶液中n(Na2CO3):n(NaHCO3)=1:1,溶液中碳酸根水解,碳酸氢根的水解大于电离,溶液呈碱性,碳酸根的水解程度大于碳酸氢根,钠离子浓度最大,由于水解程度不大,碳酸根浓度原大于氢氧根离子;
Ⅱ.A.t3时刻起反应物的转化率不变,说明到达平衡;
B.平衡常数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则平衡常数始终不变;
C.t1时刻NO与二氧化碳物质的量相等,而后NO物质的量减小、二氧化碳物质的量增大,故t1时刻反应向正反应进行;
D.起始n(NO):n(CO)=2:1,二者按1:1反应,随反应进行n(NO):n(CO)增大,二者之比不再变化,说明到达平衡;
Ⅲ.(1)甲与乙为完全等效平衡,平衡时同一物质的物质的量相同,则a+29.4=49;
(2)根据反应放出的热量计算消耗的二氧化碳物质的量,再根据v=$\frac{△c}{△t}$计算v(CO2).

解答 解:Ⅰ(1)由能量图,可得:①CH4(g)+2O2(g)=CO2(g)+2H2O(g)△H=-846.3kJ•moL-1
②CO2(g)═CO(g)+$\frac{1}{2}$O2(g)△H=+282kJ•moL-1
③$\frac{1}{2}$O2(g)+H2(g)═H2O(g)△H=-241.8kJ•moL-1
根据盖斯定律,①-③×3+②可得:CH4(g)+H2O(g)=CO(g)+3H2(g),故△H=(-846.3+241.8×3+282)kJ•moL-1=+161.1kJ•moL-1
故答案为:+161.1;
(2)参与反应的氧气物质的量为 $\frac{0.448L}{22.4L/mol}$=0.02mol,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知,生成二氧化碳为 $\frac{0.02mol×4}{8}$=0.01mol,n(NaOH)=0.1L×0.15mol•L-1=0.015mol,n(NaOH):n(CO2)=0.015mol:0.01mol=3:2,发生反应:2CO2+3NaOH=Na2CO3+NaHCO3+H2O,所得溶液中n(Na2CO3):n(NaHCO3)=1:1,溶液中碳酸根水解,碳酸氢根的水解大于电离,溶液呈碱性,故c(OH-)>c(H+),碳酸根的水解程度大于碳酸氢根,故c(HCO3-)>c(CO32-),钠离子浓度最大,水解程度不大,碳酸根浓度原大于氢氧根离子,故c(Na+)>c(HCO3-)>c(CO32-)>c(OH-)>c(H+),
故答案为:c(Na+)>c(HCO3-)>c(CO32-)>c(OH-)>c(H+);
Ⅱ.A.随反应进行反应物转化率增大,t3时刻起反应物的转化率不变,说明到达平衡,故A正确;
B.平衡常数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则平衡常数始终不变,平衡常数不能说明到达平衡,故B错误;
C.t1时刻NO与二氧化碳物质的量相等,而后NO物质的量减小、二氧化碳物质的量增大,故t1时刻反应向正反应进行,故C错误;
D.起始n(NO):n(CO)=2:1,二者按1:1反应,随反应进行n(NO):n(CO)增大,二者之比不再变化,说明到达平衡,故D正确,
故选:AD;
Ⅲ.(1)甲与乙为完全等效平衡,平衡时同一物质的物质的量相同,则a+29.4=49,故a=19.6,
故答案为:19.6;
(2)甲中平衡时放出29.4kJ热量,则消耗的二氧化碳物质的量为$\frac{29.4kJ}{49kJ/mol}$=0.6mol,则v(CO2)=$\frac{\frac{0.6mol}{2L}}{10s}$=0.03mol/(L.min),
故答案为:0.03mol.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计算与影响因素、平衡状态特征、反应热计算、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等,题目涉及的知识点较多,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Ⅲ中(1)注意对规律的理解掌握,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关于元素周期表,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过渡元素全部是副族元素
B.周期表中的周期分为:短周期、长周期
C.周期表中的族分为:主族、副族、0族和VIII族
D.由短周期元素和长周期元素共同组成的族称为主族(除0族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某化学兴趣小组按照图1流程进行“由镁铝合金制备硫酸铝晶体”的实验

(1)镁铝合金中加NaOH溶液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Al+2OH-+2H2O=2AlO2-+3H2↑,画出金属X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固体A的化学式为Al(OH)3
(2)写出硫酸铝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Al2(SO43=2Al3++3SO42-,操作②包含的步骤有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干燥.

(3)该兴趣小组为测定镁铝合金中各组成的质量分数,设计如图2装置,则需要测定的数据有氢气的体积、镁铝合金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哈伯因发明了由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的方法而获得 1918 年诺贝尔化学奖.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2+3H2$?_{高温高压}^{催化剂}$2NH3,在298K时:△H=-92.2kJ•mol-1
(1)在500℃下,合成塔中反应开始时氮气、氢气的浓度分别为1 mol•L-1、3mol•L-1,平衡时氢气的转化率为30%,则平衡时氨气的体积分数为$\frac{3}{17}$;此时将温度升高至 600℃,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增大(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达到新平衡时氢气的转化率减小.
(2)在硝酸生产过程中所排放出来的气体含有 NO2会污染环境,现用氨催化还原法将 NO2转化为无毒气体直接排入空气中,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8NH3+6NO2$\frac{\underline{\;催化剂\;}}{\;}$7N2+1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300℃时,将气体X和气体Y各0.16mol充入10L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g)+Y(g)?2Z(g)△H<0,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数据如下表:
t/min2479
n(Y)/mol0.120.110.100.10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0~2min Z的平均速率v(Z)=0.004 mol/(L•min)
(2)能判断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D
A.生成X的速率是生成Z的速率的2倍  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D.容器内各气体的浓度保持不变
(3)要提高上述反应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降低温度(任写一种).
(4)温度为300℃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1.44
(5)若起始时向该容器中充入X、Y、Z各0.20mol,则反应将向正(填“正”或“逆”)反应方向进行,达平衡时Z的体积分数与上述平衡相比不变(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A(C2H2)是基本有机化工原料.由A制备聚乙烯醇缩丁醛和顺式异戊二烯的合成路线(部分反应条件略去)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名称是乙炔,B含有的官能团是碳碳双键和酯基.
(2)①的反应类型是加成反应,⑦的反应类型是消去反应.
(3)D的结构简式分别为CH3CH2CH2CHO.
(4)3-氯-3-甲基-1-丁烯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反应得到异戊二烯,请写出反应方程式(注明条件)CH2=CHC(CH32Cl+NaOH$→_{△}^{乙醇}$CH2=C(CH3)-CH=CH2+NaCl+H2O
(5)写出与A具有相同官能团的异戊二烯的所有同分异构体CH3CH(CH3)-C≡CH、CH3CH2CH2C≡CH、CH3CH2C≡CCH3(写结构简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有下列物质,按要求填空
CaCl2、PH3、H2O2、Na2O2、KOH、(NH42SO4、F2
A.只由离子键构成的物质CaCl2
B.只由极性键构成的物质PH3
C.只由非极性键构成的物质F2
D.只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离子化合物(NH42SO4
E.写出Na2O2的电子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化学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明矾水解形成的Al(OH)3胶体能吸附水中悬浮物,可用于水的净化
B.在海轮外壳上镶入锌块,可减缓船体的腐蚀速率
C.根据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胶体
D.工业上电解熔融的MgCl2,可制得金属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有关粒子的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
A.氨气分子的电子式:B.硫原子结构示意图:
C.氯气分子的结构式:Cl-ClD.H2O2的电子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