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8.物质结构与性质包括原子、分子和晶体结构与性质三大内容.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基态Fe原子的电子排布图;第ⅦA族元素原子外围电子排布通式为ns2np5
(2)在Al、N、O三种元素中,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排序是N>O>Al;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和离子半径最大的元素所组成的物质是AlN(填化学式).
(3)已知几种元素的电负性如下表:
HBCNOF
2.182.042.553.043.443.98
SiPSCl
1.902.192.583.16
①在上表所列的元素中,在氢化物中H元素化合价显负价的是SiH4、B2H6(填简单氢化物的分子式).
②B3N3H6与苯互为等电子体,其结构式为,能发生加成反应、取代反应(填有机反应类型).
③NF3在微电子工业中可作为一种优良的等离子蚀刻气体,其结构与NH3相似,但熔沸点比NH3低很多,其原因是氨分子间能形成氢键,且极性比NF3强,而NF3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
三氟化氮

VSEPR模  型
熔点/℃-77.7-206.8
沸点/℃-33.5-129.0
④金刚砂(SiC)硬度仅次于金刚石,可用作砂纸、砂轮的磨料,其晶胞(立方体)如图:则硅原子的杂化类型为sp3,其密度为$\frac{160}{{N}_{A}•{a}^{3}}$g/cm3(以含a的代数式表示).

分析 (1)Fe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64s2,结合泡利原理、洪特规则画出核外电子排布图;第ⅦA族元素原子外围电子为7,分别处于ns、np能级中;
(2)在Al、N、O三种元素中,Al为金属元素,第一电离能最小,而N原子2p轨道为半满稳定状态,能量较低,第一电离能高于氧元素的;三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为Al,离子半径最大的元素为N元素;
(3)①电负性越大,对键合电子吸引越大,化合物中电负性大的元素表现负化合价;
②B3N3H6与苯互为等电子体,二者结构与性质相似;
③氨分子间能形成氢键,且极性比NF3强,而NF3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
④Si原子与周围4个C原子形成4个键,杂化轨道数目为4,根据均摊法计算晶胞中Si、C原子数目,表示出晶胞质量,再根据ρ=$\frac{m}{V}$计算晶体密度.

解答 解:(1)Fe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64s2,核外电子排布图为:,第ⅦA族元素原子外围电子为7,外围电子排布通式为:,
故答案为:;ns2np5
(2)在Al、N、O三种元素中,Al为金属元素,第一电离能最小,而N原子2p轨道为半满稳定状态,能量较低,第一电离能高于氧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排序是:N>O>Al,
三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为Al,离子半径最大的元素为N元素,二者组成的物质为AlN,
故答案为:N>O>Al;AlN;
(3)①电负性越大,对键合电子吸引越大,化合物中电负性大的元素表现负化合价,表中H的电负性大于Si、B的,故简单氢化物中H元素表现负化合价为:SiH4、B2H6
故答案为:SiH4、B2H6
②B3N3H6与苯互为等电子体,二者结构与性质相似,故B3N3H6的结构式为:,可以发生加成反应、取代反应,
故答案为:;加成反应、取代反应;
③氨分子间能形成氢键,且极性比NF3强,而NF3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故NF3熔沸点比NH3低很多,
故答案为:氨分子间能形成氢键,且极性比NF3强,而NF3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
④Si原子与周围4个C原子形成4个键,杂化轨道数目为4,硅原子的杂化类型为sp3
晶胞中Si原子处于晶胞内部,Si原子数目为4,碳原子处于晶胞顶点与面心,晶胞中C原子数目为8×$\frac{1}{8}$+6×$\frac{1}{2}$=4,则晶胞质量为4×$\frac{12+28}{{N}_{A}}$g,晶胞棱长为a cm,则晶体密度为4×$\frac{12+28}{{N}_{A}}$g÷(a cm)3=$\frac{160}{{N}_{A}•{a}^{3}}$g/cm3
故答案为:sp3;$\frac{160}{{N}_{A}•{a}^{3}}$g/cm3

点评 本题是对物质结构与性质的考查,涉及核外电子排布、电离能、电负性、等电子体、分子结构与性质、杂化方式判断、晶胞计算等,注意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理解同周期主族元素中第一电离能异常原因.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8.已知烃B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分子内C、H原子个数比为1:2,相对分子质量为28,且有如的转化关系:

(1)A可能属于下列哪类物质ab.
a.醇       b.卤代烃      c.酚       d.羧酸
(2)B的结构简式是CH2=CH2. 反应B→G的反应类型是加成反应.
反应②可表示为:G+NH3→F+HCl  (未配平),该反应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是(有机化合物均用结构简式表示):2CH3CH2Cl+NH3→NH(CH2CH32+2HCl.
化合物E(HOCH2CH2Cl)和 F[HN(CH2CH32]是药品普鲁卡因合成的重要中间体,普鲁卡因的合成路线如下:(已知:$\stackrel{还原}{→}$
(甲苯)$→_{浓H_{2}SO_{4}}^{浓HNO_{3}}$甲$\stackrel{氧化}{→}$乙$→_{③}^{E}$$\stackrel{还原}{→}$丙$→_{④}^{F}$(普鲁卡因)
(3)由甲苯生成甲的反应方程式是.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是(乙中有两种含氧官能团):
(4)丙中官能团的名称是酯基、氯原子、氨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9.工业上可由乙苯生产苯乙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类型为消去反应
B.乙苯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三种
C.可用Br2、CCl4鉴别乙苯和苯乙烯
D.乙苯和苯乙烯分子内共平面的碳原子数均为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镁及其化合物用途非常广泛,目前世界上60%的镁是从海水中提取.从海水中先将海水淡化获得淡水和浓海水,浓海水的主要成分如下:
离子Na+Mg2+Cl-SO42-
浓度/(g•L-163.728.8144.646.4
再利用浓海水提镁的一段工艺流程如下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浓海水主要含有的四种离子中物质的量浓度最小的是SO42-.在上述流程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是Cl2、HCl.
(2)在该工艺过程中,X试剂的化学式为CaCl2
(3)“一段脱水”目的是制备MgCl2•2H2O;“二段脱水”的目的是制备电解原料.若将MgCl2•6H2O直接加热脱水,则会生成Mg(OH)Cl.若电解原料中含有Mg(OH)Cl,电解时Mg(OH)Cl与阴极产生的Mg反应,使阴极表面产生MgO钝化膜,降低电解效率.生成MgO的化学方程式为2Mg(OH)Cl+Mg=MgCl2+2MgO+H2↑.
(4)若制得Mg(OH)2的过程中浓海水的利用率为80%,由Mg(OH)2至“二段脱水”制得电解原料的过程中镁元素的利用率为90%,则1m3浓海水可得“二段脱水”后的电解原料质量为82080g.
(5)以LiCl-KCl共熔盐为电解质的Mg-V2O5电池是战术导弹的常用电源,该电池的总反应为:Mg+V2O5+2LiCl MgCl2+V2O4•Li2O  该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V2O5+2Li++2e-=V2O4•Li2O.
(6)Mg合金是重要的储氢材料.2LiBH4/MgH2体系放氢焓变示意图如下,则:
Mg(s)+2B(s) MgB2(s)△H=-93kJ/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硝酸铵可用作化肥、军用炸药、杀虫剂、冷冻剂等,工业制取硝酸铵的工艺流程如图1:
(1)合成氨气的工业设备名称是合成塔,设备中设置热交换器的目的是充分利用热能,节约能源,合成氨的原料气必须脱硫,目的是防止催化剂中毒.
(2)吸收塔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O+O2=2NO2、3NO2+H2O=2HNO3+NO(或4NO2+O2+2H2O=4HNO3),从生产流程看,吸收塔中需要补充空气,其原因是可使NO循环利用,提高原料利用率.
(3)生产硝酸的过程中常会产生氨的氧化物,可用如下三种方法处理:
方法一:碱性溶液吸收法:
NO+NO2+2NaOH=2NaNO2+H2O;2NO2+Na2CO3=NaNO2+NaNO3+CO2
方法二:NH3还原法:
8NH3(g)+6NO2(g)=7N2(g)+12H2O(g)△H=-2635kJ•mol-1(NO也有类似的反应)
方法三:甲烷吸收法:
CH4(g)+2NO2(g)=CO2(g)+N2(g)+2H2O(g)△H=+867kJ•mol-1(NO也有类似的反应).
上述三种方法中,方法一最大的缺点是单独的NO不能被吸收.
方法三和方法二相比,方法三的主要缺点是耗能较高.
(4)工业上也可以通过电解NO制备NH4NO3,其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
①图中通入NH3的目的是使电解产物全部转化为NH4NO3
②若维持电流强度为3A,电解2小时,理论上可制得NH4NO3的最大质量为6.0g(已知1mole-带96500C电量).
(5)某化肥厂用NH3制备NH4NO3.已知:NH3制NO的产率是94%,NO制HNO3的产率是89%,则制HNO3所用NH3的质量占总耗NH3质量(不考虑其他损耗)的百分比为54.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3.苯甲酸乙酯(C9H10O2)稍有水果气味,用于配制香水香精和人造精油,大量用于食品工业中,也可用作有机合成中间体、溶剂等.其制备方法如图1
已知:
颜色、状态沸点(℃)密度(g•cm-3
苯甲酸*无色、片状晶体2491.2659
苯甲酸乙酯无色澄清液体212.61.05
乙醇无色澄清液体78.30.7893
环己烷无色澄清液体80.80.7318
*苯甲酸在100℃会迅速升华.
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100mL圆底烧瓶中加入12.20g苯甲酸、25mL乙醇(过量)、20mL环己烷,以及4mL浓硫酸,混合均匀并加入沸石,按图2所示连接好仪器,并在分水器中预先加入水,使水面略低于分水器的支管口,控制温度在65~70℃加热回流2h.反应时环己烷-乙醇-水会形成“共沸物”(沸点62.6℃)蒸馏出来.在反应过程中,通过分水器下部的旋塞分出生成的水,注意保持分水器中水层液面原来的高度,使油层尽量回到圆底烧瓶中.
②反应结束,打开旋塞放出分水器中液体后,关闭旋塞.继续
加 热,至分水器中收集到的液体不再明显增加,停止加热.
③将烧瓶内反应液倒入盛有适量水的烧杯中,分批加入Na2CO3至溶液呈中性.
④用分液漏斗分出有机层,水层用25mL乙醚萃取分液,然后合并至有机层.加入氯化钙,对粗产物进行蒸馏,低温蒸出乙醚后,继续升温,接收210~213℃的馏分.
⑤检验合格,测得产品体积为12.86mL.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使用分水器不断分离除去水的目的是分离产生的水,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提高转化率.
(2)反应结束的标志是分水器中的水层不再增加时,视为反应的终点.
(3)步骤②中应控制馏分的温度在C.
A.65~70℃B.78~80℃C.85~90℃D.215~220℃
(4)若Na2CO3加入不足,在步骤④蒸馏时,蒸馏烧瓶中可见到白烟生成,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苯甲酸乙酯中混有未除净的苯甲酸,在受热至100℃时发生升华.
(5)关于步骤④中的分液操作叙述正确的是AD.
A.水溶液中加入乙醚,转移至分液漏斗中,塞上玻璃塞.将分液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摇
B.振摇几次后需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放气
C.经几次振摇并放气后,手持分液漏斗静置待液体分层
D.放出液体时,需将玻璃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
(6)蒸馏时所用的玻璃仪器除了酒精灯、冷凝管、接收器、锥形瓶外还有蒸馏烧瓶,温度计.
(7)该实验的产率为9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短周期元素R、T、X、Y、Z在元素周期表的相对位置如下表所示,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4.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RT
XYZ
A.气态氢化物稳定性:Y>T
B.R能分别与X、Z形成共价化合物
C.R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二周期第VA族
D.Z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Z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惰性电极电解含酚酞的饱和食盐水,阳极附近溶液先变红
B.铜的电解精炼过程中,有0.2 mol 电子发生转移时,阳极一定有6.4 g铜溶解
C.将地下钢管与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称为外加电源的阴极保护法
D.在中性环境中,每生成35.6 g铁锈(Fe2O3•H2O),消耗的氧气为6.72 L(标准状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8.有机化合物G常用作香料.合成G的一种路线如下:

已知以下信息:
①A的分子式为C5H8O,核磁共振氢谱显示其有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
②CH3CH2CH=CH2$\stackrel{NBS}{→}$CH3CHBrCH=CH2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结构简式为,D中官能团的名称为碳碳双键、溴原子.
(2)B→C的反应类型为消去反应.
(3)D→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检验M是否已完全转化为N的实验操作是取少量试样于试管中,滴加稀NaOH至溶液呈碱性,再加入新制Cu(OH)2加热至沸,若没有砖红色沉淀产生,说明M已完全转化为N,否则M未完全转化为N.
(5)满足下列条件的L的同分异构体有14种(不考虑立体异构).①能发生银镜反应  ②能发生水解反应,③属于芳香族化合物.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中有5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1:2:2:2:3的结构简式为
(6)参照上述合成路线,设计一条以1-丁醇和NBS为原料制备顺丁橡胶()的合成路线:CH3CH2CH2CH2OH$→_{△}^{浓硫酸}$CH3CH2CH=CH2$\stackrel{NBS}{→}$CH3CHBrCH=CH2$→_{△}^{NaOH醇溶液}$CH2=CHCH=CH2
$\stackrel{一定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