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2.现有三个不同短周期的X、Y、Z、W同种常见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为金属元素,其余为非金属元素,它们可形成n、q、r三种常见的二元化合物、p、t两种常见三元化合物、m一种常见的四元化合物,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q为无色透明液体,n为无色无味气体,s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其余为固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离子半径:W+>Z2-
B.Y的非金属性强于Z,故YX4的热稳定性强于q
C.n和少量t反应生成m,m还可以和t反应生成p和q
D.把少量r投入到FeSO4溶液中,产生无色气体和白色沉淀

分析 三个不同短周期的X、Y、Z、W同种常见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则X应为H元素,q为无色透明液体,应为H2O,s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应为O2,由转化关系可知r为Na2O2,则n为CO2,则p为Na2CO3,m为NaHCO3,t为NaOH,由此可知Y为C、Z为O、W为Na元素,结合对应单质、化合物的性质以及元素周期率解答该题.

解答 解:由以上分析可知X为H元素,Y为C、Z为O、W为Na元素,p为Na2CO3,q为H2O,m为NaHCO3,t为NaOH,r为Na2O2,n为CO2,s为O2
A.Z为O、W为Na元素,对应的离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故A错误;
B.非金属性C<O,故B错误;
C.二氧化碳和少量氢氧化钠反应可生成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继续反应,可生成碳酸钠和水,故C正确;
D.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可硫酸亚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为红褐色,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无机物的推断,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以及转化关系的判断,把握反应的现象,本题的突破口为q、s,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以及元素周期率,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向淀粉水解后的溶液中加入碘水 溶液变蓝色 淀粉没有水解
 B 用黄铜片在铜片上刻画 铜片上有划痕 铜的硬度比黄铜小
 C 用洁净的铁丝蘸取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实验 火焰呈黄色 溶液中一定含有Na+,可能含有K+
 D 向硅酸钠溶液中滴加乙酸溶液 溶液变浑浊 相同条件下,乙酸的酸性一定比硅酸强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3.“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以及“寻找新的催化剂”研究性实验,引起了化学探究小组的兴趣.
【提出问题】氧化铁能否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如果能,其催化效果如何?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
 I.分别量取5mL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A、B 两支试管中,向A试管中加入ag氧化铁粉末,并分别在A、B两支试管中插入带火星木条,观察现象.A试管中产生气泡,带火星木条复燃,B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II.待A试管中没有现象发生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如此反复多次试验,观察现象.试管中均产生气泡,带火星木条均复燃
 III.将实验 II中的剩余物小心过滤,并将所得滤渣进行洗涤、干燥、称量,所得固体质量仍为ag./
 IV分别量取5mL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C、D 两支试管中,向C试管中加入ag氧化铁粉末,向D试管中加入ag二氧化锰粉末,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1)A中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
(2)实验 III证明:氧化铁的化学性质和质量在反应前后均没有发生变化,可以作
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评价】实验设计的目的是进行对比.
【实验拓展】
查阅资料得知,CuO、CuSO4、猪肝、马铃薯等也可以做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
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BC.
A.二氧化锰只能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 
B.同一个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
C.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不改变.
D.用作催化剂的物质不可能是其他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A、B、C、D四种元素,已知A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B元素为金属元素,它的原子核外K、L层上电子数之和等于M、N层电子数之和;C元素是第三周期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元素;D元素在第三周期中第一电离能最大.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四种元素A、B、C、D分别为O、Ca、Na、Ar
B.元素A、B、C两两组成的化合物可为CaO、CaO2、Na2O、Na2O2
C.元素A、C简单离子的半径大小关系为A<C
D.元素A、C电负性大小关系为A>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298K时,向50mL溶有0.1molCl2的氯水中滴加2mol•L-1的NaOH溶液,溶液pH随所加NaOH溶液体积变化的图象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c段,随着NaOH溶液的滴入,$\frac{c(HClO)}{c(Cl{O}^{-})}$逐渐增大
B.若a点pH=4,且c(Cl-)=100c(ClO-),则Ka(HClO)=$\frac{1{0}^{-4}}{101}$
C.b点对应的溶液可用pH试纸测定其pH
D.c点对应的溶液中:c(Na+)>c(OH-)>c(C1-)>c(C1O-)>c(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7.为了验证SO2的性质,某同学利用输液管设计了如下微型实验:

请回答:
(1)仪器A的名称是分液漏斗.
(2)装置C中NaOH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
A.装置l、3、4中溶液均褪色,可证明SO2具有漂白性
B.装置2中石蕊试液只变红不褪色,证明SO2是一种酸性氧化物
C.反应结束后,可由a导管向装置中加水,将气体赶出后再拆装置
D.可在a导管处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S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测定镁与硫酸反应的速率,在锥形瓶中加入0.7g镁带,按图连接好装置,从A中加入20.0mL0.5mol/LH2SO4.记录注射器活塞的位置和相应的时间.实验记录如下:
 时间/s t 2t …
 活塞的位置/mL 25.6 36.0 …
(1)镁与硫酸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g+2H+=Mg2++H2↑.
(2)仪器A的名称为分液漏斗.
(3)0~t时间段与t~2t时间段,化学反应速率快的是t~2t;原因是镁与硫酸反应放热,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
(4)用上述装置探究Fe3+、Cu2+对双氧水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所用试剂:5%H2O2、0.1mol/LFeCl3/0.2mol/L CuCl2,完成下表的实验设计:
 实验序号 双氧水体积/mL 蒸馏水体积/mL 添加的物质
 1 10 0 
4mLFeCl3
 2 10 2 2mLCuCl2
①Fe3+、Cu2+在双氧水分解过程中起催化作用;
②本实验需测定的数据是收集相同体积的氧气所需时间;
③A中装有10mL双氧水,未减少误差,加入其它物质的方法是连接分液漏斗前,直接加到锥形瓶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2-甲基丁烷也称异丁烷
B.乙醇、糖类和蛋白质都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
C.能发生加成反应和取代反应
D.合成纤维与光导纤维都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
A.HCN溶液加水稀释,电离度保持不变,$\frac{c({F}^{-})}{c(HF)}$增大
B.向氨水中加入NH4Cl固体,溶液中$\frac{c(N{H}_{3}•{H}_{2}O)•c({H}^{+})}{c(N{{H}_{4}}^{+})}$增大
C.NH4HCO3溶液呈碱性,由此可知Kb(NH3•H2O)>Ka1(H2CO3
D.AgCl在饱和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及Ksp都比在纯水中的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