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8.研究化肥的合成、废水的处理等有现实的重要意义.
(1)硝酸铵的生产方法是采用硝酸与氨气化合,工业合成氨是一个放热反应,因此低温有利于提高原料的转化率,但实际生产中却采用400~500℃的高温,其原因是催化活性最强,增加反应速率,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工业生产中,以氨气为原料合成硝酸,写出工业生产硝酸的最后一步的化学方程式3NO2+H2O=2HNO3+NO.
(2)甲、乙、丙三个化肥厂生产尿素所用的原料不同,但生产流程相同(如图3所示):

已知:CO+H2O$\frac{\underline{\;高温\;}}{\;}$CO2+H2
①甲厂以焦炭和水为原料;
②乙厂以天然气和水为原料;
③丙厂以石脑油(主要成分为C5H12)和水为原料.
按工业有关规定,利用原料所制得的原料气H2和CO2的物质的量之比,若最接近合成尿素的原料气NH3(换算成H2的物质的量)和CO2的物质的量之比,则对原料的利用率最高.据此判断甲、乙、丙三个工厂哪个工厂对原料的利用率最高?丙.
(3)将工厂废气中产生的SO2通过下列流程如图1,可以转化为有应用价值的硫酸钙等.
①写出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2CaCO3+O2+2SO2=2CaSO4+2CO2
②生产中,向反应Ⅱ的溶液中加入强还原性的对苯二酚等物质,目的是防止亚硫酸铵(NH42SO3被氧化.
③检验经过反应Ⅲ得到的氨态氮肥中SO42-所用试剂是盐酸和氯化钡(HCl和BaCl2).
(4)工业上利用氯碱工业产品治理含二氧化硫的废气.图2是氯碱工业中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原理示意图.
①用溶液A吸收含二氧化硫的废气,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SO2+OH-=HSO3-(或SO2+2OH-=SO32-+H2O).
②用含气体B的阳极区溶液吸收含二氧化硫的废气,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SO2+Cl2+H2O=4H++SO42-+2Cl-

分析 (1)温度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工业生产中,以氨气为原料合成硝酸,是先将氨催化氧化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据此写化学方程式;
(2)用原料所制得的H2和CO2的物质的量之比若最接近合成尿素的原料气NH3(换算成H2的物质的量)和CO2的物质的量之比,原料的利用率最高,根据原料气产生的H2和CO2的物质的量之比判断;
(3)①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写出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
②加入强还原性的对苯二酚等物质,目的是防止亚硫酸铵(NH42SO3被氧化;
③检验SO42-所用试剂是盐酸和氯化钡;
(4)①二氧化硫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NaHSO3
②阳极区产生的气体氯气的溶液与二氧化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解答 解:(1)合成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H=-92.2kJ/mol,在400~500℃的高温时,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最强,同时升高温度虽然不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能增大反应速率,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工业生产中,以氨气为原料合成硝酸,是先将氨催化氧化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所以工业生产硝酸的最后一步的化学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
故答案为:催化活性最强,增加反应速率,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 3NO2+H2O=2HNO3+NO;
(2)NH3(换算成H2的物质的量)和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合成尿素,即H2和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frac{2×3}{2}$:1=3:1.
甲厂以焦炭和水为原料,C+2H2O$\frac{\underline{\;高温\;}}{\;}$CO2+2H2,生成的H2和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乙厂以天然气和水为原料,CH4+2H2O$\frac{\underline{\;高温\;}}{\;}$CO2+4H2,生成的H2和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
丙厂以石脑油和水为原料,C5H12+10H2O$\frac{\underline{\;高温\;}}{\;}$5CO2+16H2,生成的H2和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6:5,丙最接近3:1,
故答案为:丙;
(3)①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写出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为:2CaCO3+O2+2SO2=2CaSO4+2CO2
故答案为;2CaCO3+O2+2SO2=2CaSO4+2CO2
②亚硫酸根离子易被氧化,向反应Ⅱ的溶液中加入强还原性的对苯二酚等物质,目的是防止亚硫酸铵(NH42SO3被氧化,
故答案为:防止亚硫酸铵(NH42SO3被氧化;
③检验SO42-所用试剂是盐酸和氯化钡(HCl 和 BaCl2),
故答案为:盐酸和氯化钡(HCl 和 BaCl2);
(4)①二氧化硫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NaHSO3,SO2+OH-=HSO3-(或SO2+2OH-=SO32-+H2O),
故答案为:SO2+OH-=HSO3-(或SO2+2OH-=SO32-+H2O);
②阳极区产生的气体氯气的溶液与二氧化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O2+Cl2+H2O=4H++SO42-+2Cl-
故答案为:SO2+Cl2+H2O=4H++SO42-+2Cl-

点评 本题考查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离子反应等,考查的知识点较多,结合性强,题目难度中等,试题能够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计算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一定条件下,向可变容积的密闭容器中通入N2和H2,发生反应:N2(g)+3H2(g)?2NH3(g)△H<0.
达到平衡后,容器的体积为4L,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该条件下,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frac{{c}^{2}(N{H}_{3})}{c({N}_{2}).{c}^{3}({H}_{2})}$,若降低温度,K值将增大(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达到平衡后,若其他条件不变,把容器体积缩小一半,平衡将向正反应方向(填“向逆反应方向”、“向正反应方向”或“不”)移动,平衡常数将不变(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理由是温度不变,化学平衡常数不变.
(3)达到平衡后,在恒压条件下,向容器中通入氦气(He),氮气的转化率将减小(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如图所示,试管中盛装的是红棕色气体,当倒扣在盛有水的水槽中时,试管内水面上升,但不能充满试管;当向试管内鼓入氧气后,可以观察到试管中水面继续上升,经过多次重复后,试管被水充满,则原来试管中盛装的气体是(  )
A.肯定是NO2气体B.肯定是O2与NO2的混合气体
C.肯定是NO与O2的混合气体D.可能是NO与NO2的混合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铁、铜均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金属,有着广泛的用途.请回答下列问题:
(1)铁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四周期第ⅤⅢ族.
(2)K3[Fe(CN)6]溶液可用于检验Fe2+,配体CN-中碳原子杂化轨道类型为sp杂化,C、N、O三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是N>O>C(用元素符号表示).
(3)配合物Fe(CO)x在常温下呈液态,熔点为-20.5℃,沸点为103℃,易溶于非极性溶剂,据此可判断Fe(CO)x晶体类型属于分子晶体.
(4)基态铜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或[Ar]3d104s1,其晶体中铜原子的堆积方式为面心立方最密堆积,则配位数是12.
(5)某M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s23p5,铜与M形成化合物的晶胞如图所示(黑点代表铜原子).已知铜和M的电负性分别为1.9和3.0,则铜与M形成的化合物属于共价(填“离子”、“共价”)化合物,其化学式是Cu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确定一种从煤中提取的液态烃X的结构,对其进行探究.

步骤一:这种碳氢化合物蒸气通过热的氧化铜(催化剂),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再用装有无水氯化钙和固体氢氧化钠的吸收管完全吸收.2.12g有机物X的蒸气氧化产生7.04g二氧化碳和1.80g水.
步骤二:通过仪器分析得知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6.
步骤三:用核磁共振仪测出X的1H核磁共振谱有2个峰,其面积之比为2:3.如图Ⅰ.

步骤四:利用红外光谱仪测得X分子的红外光谱如图Ⅱ.
试填空:
(1)X的分子式为C8H10;X的习惯命名为对二甲苯.
(2)步骤二中的仪器分析方法称为质谱法.
(3)现有苯的同系物A分子式为C10H14,且能被KMnO4酸性溶液氧化为分子式为C8H6O4的芳香酸,则满足该条件的A的可能结构有9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CO2的比例模型:
B.氢氧根离子的电子式:
C.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D.中子数为146、质子数为92的铀(U)原子:${\;}_{92}^{146}$U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实验中,结论正确且与现象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在 CuSO4溶液中加入一小块Na Na溶解,生成沉淀 有Cu产生
 B 将浓氨水滴加至烧瓶中的CaO上 产生的气体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有氨气生成
 C 在Fe(NO32溶液中加入稀H2SO4溶液变为黄色 稀H2SO4具有氧化性
 D 将氨气通入I2-淀粉溶液中 溶液蓝色褪去氯气具有漂白性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当前材料科学的发展方兴未艾.B、N、Ti、Fe都是重要的材料元素,其单质及化合物在诸多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1)基态Fe2+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6或[Ar]3d6;Ti原子核外共有22种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
(2)BF3分子与NH3分子的空间结构分别为平面正三角形、三角锥型;BF3与NH3反应生成的BF3•NH3分子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有共价键、配位键,在BF3•NH3中B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3
(3)N和P同主族.科学家目前合成了N4分子,该分子中N-N键的键角为60°;N4分解后能产生N2并释放出大量能量,推测其用途制造火箭推进剂或炸药.(写出一种即可)
(4)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可生成[Cu(NH34]2+配离子.已知NF3与NH3具有相同的空间构型,但
NF3不易与Cu2+形成配离子,其原因是F的电负性比N大,N-F成键电子对偏向F,导致NF3中氮原子核对其孤电子对的吸引能力增强,难以形成配位键.
(5)纳米TiO2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催化剂,其催化的一个实例如图1所示.化合物乙的沸点明显高于化合物甲,主要原因是化合物乙分子间存在氢键.化合物乙中采取sp3杂化的原子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O>C.

(6)铁和氨气在640℃可发生置换反应,产物之一的晶胞结构如图2所示,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8Fe+2NH3$\frac{\underline{\;640℃\;}}{\;}$2Fe4N+3H2.若该晶体的密度是ρg•cm-3,则两个最近的Fe原子间的距离为$\frac{{\sqrt{2}}}{2}\root{3}{{\frac{238}{{ρ{N_A}}}}}$cm.(阿伏加德罗常数用NA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工业上常用CO与H2在由Zn、Cu等元素形成的催化剂作用下合成甲醇,甲醇在Cu的催化作用下可氧化生成甲醛.

(1)图1是某同学画出CO分子中氧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图,请判断该排布图错误(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违背泡利原理(若判断正确,该空不用回答).
(2)写出两种与CO互为等电子体的离子CN-、C22-.在甲醇分子中碳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为sp3
(3)由黄铜矿冶炼的铜单质也可以参杂锌原子成为黄铜,写出黄铜合金中两种金属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铜3d104s1;锌3d104s2
(4)甲醛与足量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可得砖红色沉淀Cu2O,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CHO+4Cu(OH)2+2NaOH$\frac{\underline{\;\;△\;\;}}{\;}$Na2CO3+2Cu2O+6H2O
已知Cu2O晶胞的结构如图2所示:
①在该晶胞中,Cu+的配位数是2.
②若该晶胞的边长为a pm,则Cu2O的密度为$\frac{16×2+64×4}{{N}_{A}×(a×1{0}^{-10})^{3}}$g•cm-3(只要求列算式,不必计算出数值,阿伏伽德罗常数为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