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9.A、B、C、D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元索,A2-和B+具有相同的电子构型;C、D为同周期元素,C核外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D元素最外层有一个未成对电子.回答下列问题:
(1)四种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是O(填元素符号),其中C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3
(2)单质A有两种同素异形体,其中沸点高的是O3(填分子式),原因是O3相对原子质量较大,范德华力较大;
(3)C和D反应可生成组成比为1:3的化合物E,E的立体构型为三角锥形,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sp3
(4)化合物D2A的立体构型为V形,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单质D与湿润的Na2CO3反应可制备D2A,其化学方程式为2Cl2+2Na2CO3+H2O=Cl2O+2NaHCO3+2NaCl(或2Cl2+Na2CO3=Cl2O+CO2+2NaCl).

分析 C核外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应为P元素,C、D为同周期元素,则应为第三周期元素,D元素最外层有一个未成对电子,应为Cl元素,A2-和B+具有相同的电子构型,结合原子序数关系可知A为O元素,B为Na元素.
(1)同周期自左而右电负性增大,Cl元素氧化物中氧元素表现负价,四种元素电负性最大的为O元素;C为P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5,根据能量最低原理书写核外电子排布式;
(2)A为O元素,有O2、O3两种同素异形体,均形成分子晶体,相对原子质量较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沸点越高;
(3)C和D反应可生成化合物为PCl3,P原子形成3个P-Cl键,含有1对孤对电子;
(4)化合物D2A为Cl2O,计算O原子孤电子对数、价层电子对数,价层电子对数=δ键数目+孤电子对数,进而确定空间构型;氯气与湿润的Na2CO3反应得到Cl2O,由电子转移守恒可知,先得到HCl生成,HCl再与碳酸钠反应.

解答 解:C核外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应为P元素,C、D为同周期元素,则应为第三周期元素,D元素最外层有一个未成对电子,应为Cl元素,A2-和B+具有相同的电子构型,结合原子序数关系可知A为O元素,B为Na元素.
(1)同周期自左而右电负性增大,Cl元素氧化物中氧元素表现负价,四种元素电负性最大的为O元素;C为P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5,根据能量最低原理原理,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3
故答案为:O;1s22s22p63s23p3
(2)A为O元素,有O2、O3两种同素异形体,二者对应的晶体都为分子晶体,因O3相对原子质量较大,则范德华力较大,沸点较高,
故答案为:O3;O3相对原子质量较大,范德华力较大;
(3)C和D生成组成比为1:3的化合物E为PCl3,P原子形成3个P-Cl键,含有1对孤对电子,立体构型为为三角锥形,杂化轨道数目为3,P原子采取sp3杂化,
故答案为:三角锥形;sp3
(4)化合物D2A为Cl2O,O为中心原子,形成2个σ键,孤电子对数为$\frac{6-1×2}{2}$=2,则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立体构型为V形,
氯气与湿润的Na2CO3反应得到Cl2O,由电子转移守恒可知,先得到HCl生成,HCl再与碳酸钠反应,反应的方程式为:2Cl2+2Na2CO3+H2O=Cl2O+2NaHCO3+2NaCl(或2Cl2+Na2CO3=Cl2O+CO2+2NaCl),
故答案为:V形;4;2Cl2+2Na2CO3+H2O=Cl2O+2NaHCO3+2NaCl(或2Cl2+Na2CO3=Cl2O+CO2+2NaCl).

点评 本题是对物质结构与性质的考查,涉及核外电子排布、沸点比较、杂化方式与空间构型判断、化学方程式书写等,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某些建筑材料含有放射性元素${\;}_{86}^{222}$Rn(氡),会对人体产生危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中子数是136B.质量数222C.电子数86D.质子数13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1)下列物质含有离子键的是D
A.H2         B.CO2           C.NH3            D.NaOH
(2)下列物质中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C
A.H2OB.CaCl2C.NH4ClD.HCl
(3)NaCl、NH3的电子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用脱脂棉包住0.2g过氧化钠粉末,置于石棉网上,往脱脂棉上滴几滴水,可观察到脱脂棉剧烈燃烧起来.
(1)由上述实验现象可得出两条有关过氧化钠跟水反应的结论是:
第一:有氧气生成
第二:反应放热生成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2Na2O2+2H2O=4NaOH+O2
(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拟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以验证上述结论.
①用以验证第一条结论的实验操作是打开活塞(或阀门)向试管内包有过氧化钠的石棉网上滴几滴水,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a处
②现象是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为了验证第二条结论,将管口B浸入水中,
③可观察到的现象为:将导管b置于水槽中.再打开分液漏斗的开关,发现b处有气泡放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N2的结构可以表示为  ,CO的结构可以表示为  ,其中椭圆框表示π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N2分子与CO分子中都含有三键B.CO分子中有一个π键是配位键
C.N2与CO互为等电子体D.N2与CO的化学性质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回答原子序数11~17的元素的有关问题.
(1)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是Cl;
(2)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最强的碱是NaOH;
(3)最高正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最强的酸是HClO4
(4)写出(2)中的碱与(3)中的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H++OH-=H2O;
(5)最高正价与负价绝对值相等的元素的氢化物是SiH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设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6.4 g O2和O3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为0.4NA
B.0.1 mol Fe与少量氯气反应生成FeCl2,转移电子数为0.2 NA
C.1.4 g由乙烯和环丙烷组成的混合物中含有原子的数目为 0.3 NA
D.0.1 mol•L-1碳酸钠溶液中含有CO32-离子数目小于0.1 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如图是Fe(s)+5CO(g)?Fe(CO)5(g)中用CO表示的化学反应速度-时间图象.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起始只投入Fe(CO)5
B.d点表示该反应达到限度
C.到达d点后,CO的浓度不变
D.反应过程中,CO的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一定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g)+Y(g)?2Z(g).
(2)从反应开始到10s时,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79mol•L-1•s-1
(3)从反应开始到10s时,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量为0.395mol/L.
(4)10s末Y的转化率为79%.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