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碘及其化合物在合成杀菌剂、药物等方面具有广泛用途.回答下列问题:
(1)大量的碘富集在海藻中,用水浸取后浓缩,再向浓缩液中加MnO2和H2SO4,即可得到I2,该反应的还原产物为MnSO4
(2)上述浓缩液中含有I-、Cl-等离子,取一定量的浓缩液,向其中不断滴加AgNO3溶液,当AgCl开始沉淀时,溶液中$\frac{{c({I^-})}}{{c(C{l^-})}}$为:5.0×10-7,已知Ksp(AgCl)=1.7×10-10,Ksp(AgI)=8.5×10-17
(3)已知反应2HI(g)?H2(g)+I2(g)△H=+11kJ•mol-1,1mol H2(g)、1mol I2(g)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分别需要吸收436kJ、151kJ的能量,则1molHI(g)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吸收的能量为299kJ.
(4)已知反应:H2(g)+I2(g)?2HI(g),在457.6℃时,将0.2molH2和0.1mol I2气态混合物充入10L的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HI的体积分数为20%,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为:K=$\frac{{c}^{2}(HI)}{c({I}_{2})c({H}_{2})}$=$\frac{(2×0.003)^{2}}{(0.02-0.003)(1-0.003)}$=0.3(必须先列出表达式并计算出结果).
(5)已知次碘酸钠是一种氧化剂,比次氯酸钠和次溴酸钠稳定.25℃时HIO的电离常数为2.5×10-9,则该温度下0.01mol/L的NaIO溶液的pH=10.3.(提示:lg5=0.7,lg2=0.3)

分析 (1)海藻中的碘元素以碘化物形式存在,反应中I元素发生氧化反应,Mn元素被还原,还原产物应为硫酸锰;
(2)当AgCl开始沉淀时,说明溶液中的c(I-)和c(Cl-)均已达到饱和状态,因此可以根据溶度积表达式进行计算,溶液中 $\frac{c({I}^{-})}{c(C{l}^{-})}$=$\frac{Ksp(AgI)}{Ksp(AgCl)}$;
(3)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化学键断裂时需吸收的能量-化学键生成时需放出的能量=反应吸收的热量;
(4)依据化学平衡三行计算列式,在457.6℃时,将0.2molH2和0.1mol I2气态混合物充入10L的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HI的体积分数为20%,设反应的氢气物质的量浓度为x,
                 H2(g)+I2(g)?2HI(g),
起始量(mol/L)  0.02    0.01       0
变化量(mol/L)  x        x         2x
平衡量(mol/L)0.02-x   0.01-x      2x
结合碘化氢体积分数计算x,平衡常数等于生成物浓度的幂次方乘积除以反应物平衡浓度的幂次方乘积;
(5)该温度下0.01mol/L的NaIO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IO-+H2O?HIO+OH-,Kh=$\frac{c(O{H}^{-})c(HIO)}{c(I{O}^{-})}$=$\frac{Kw}{Ka}$.

解答 解:(1)海藻中的碘元素以碘化物形式存在,反应中I元素发生氧化反应,Mn元素被还原,还原产物应为硫酸锰,故答案为:MnSO4
(2)当AgCl开始沉淀时,说明溶液中的c(I-)和c(Cl-)均已达到饱和状态,因此可以根据溶度积表达式进行计算,溶液中$\frac{c({I}^{-})}{c(C{l}^{-})}$=$\frac{Ksp(AgI)}{Ksp(AgCl)}$=$\frac{8.5×1{0}^{-17}}{1.8×1{0}^{-10}}$$\frac{8.5×1{0}^{-17}}{1.7×1{0}^{-10}}$=5.0×10-7
故答案为:5.0×10-7
(3)2HI(g)?H2(g)+I2(g)△H=+11kJ•mol-1,设1molHI(g)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吸收的能量为x kJ,则:2x kJ-436kJ-151kJ=11kJ,解得x=299,
故答案为:299;
(4)设反应的氢气物质的量浓度为x,
                 H2(g)+I2(g)?2HI(g),
起始量(mol/L)  0.02    0.01       0
变化量(mol/L)  x        x         2x
平衡量(mol/L)0.02-x   0.01-x      2x
$\frac{2x}{0.02-x+0.01-x+2x}$×100%=20%
x=0.003mol/L,
平衡常数K=$\frac{{c}^{2}(HI)}{c({I}_{2})c({H}_{2})}$=$\frac{(2×0.003)^{2}}{(0.02-0.003)(0.01-0.003)}$=0.3,
故答案为:0.3;
(5)25℃时HIO的电离常数为2.5×10-9,则该温度下0.01mol/L的NaIO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IO-+H2O?HIO+OH-,Kh=$\frac{c(O{H}^{-})c(HIO)}{c(I{O}^{-})}$=$\frac{c(O{H}^{-})c(HIO)}{c(I{O}^{-})}$×$\frac{c({H}^{+})}{c({H}^{+})}$=$\frac{Kw}{Ka}$=$\frac{1{0}^{-14}}{2.5×1{0}^{-9}}$=4×10-6,c(OH-)=$\sqrt{\frac{4×1{0}^{-6}}{0.01}}$=2×10-4mol/L,c(H+)=$\frac{1{0}^{-14}}{2×1{0}^{-4}}$=5×10-11mol/L,
PH=-lgc(H+)=11-lg5=11-0.7=10.3,故答案为:10.3.

点评 本题比较综合,涉及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热计算、化学平衡常数计算等,属于拼合型题目,侧重考查学生自学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水解平衡和电离平衡的关系计算,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填空题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的系统命名为2,3-二甲基丁烷;
(2)3-甲基-2-戊烯的结构简式为CH3CH=C(CH3)CH2CH3
(3)某烃的分子式为C4H4,它是合成橡胶的中间体,它有多种同分异构体.
①试写出它的一种链式结构的同分异体的结构简式HC≡C-CH═CH2
②它有一种同分异体体,每个碳原子均达饱和,且碳与碳的夹角相同,该分子中碳原子形成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某课外活动小组对采集的酸雨样品进行化验,测得数据如下:c(Na+)=5.0×10-6 mol/L、c(NH4+)=2.0×10-5 mol/L、c(NO3-)=2.0×10-4 mol/L、c(SO42-)=4.0×10-4 mol/L,H+和OH-浓度未测定,则此酸雨的pH约为(  )
A.3B.4C.5D.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操作中,能使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而且所得溶液显酸性的是(  )
A.对水加热到100℃,测得pH=6B.在水中滴入稀硫酸
C.在水中加入小苏打D.在水中加入氯化铝固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关于反应热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反应热就是反应发出的热量
B.由C(s)+$\frac{1}{2}$O2(g)═CO(g)的反应热为110.5kJ•mol-1,可知碳的燃烧热为110.5 kJ•mol-1
C.反应热的大小与反应物所具有的能量和生成物所具有的能量无关
D.1mol NaOH分别和1mol CH3COOH、1mol HNO3反应放出的热量:CH3COOH<H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用惰性电极电解胆矾溶液一段时间,加入0.1mol 的Cu(OH)2可恢复溶液原况(浓度、成分).则电解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4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如图是研究二氧化硫性质的微型实验装置.现用60%硫酸液和亚硫酸钠晶体反应制取SO2气体,实验现象很明显,且不易污染空气.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品红溶液褪色B.溴水橙色褪去
C.含酚酞的NaOH溶液红色变浅D.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体积均为1L的下列溶液中,阴离子个数最多的是(  )
A.0.1mol•L-1 NaClB.0.1mol•L-1 NH4NO3
C.0.1mol•L-1NaOHD.0.1mol•L-1Na2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甲烷分子是以C原子为中心的正四面体结构,而不是正方形的平面结构,理由是(  )
A.CH3Cl只代表一种物质B.CH2Cl2只代表一种物质
C.CHCl3只代表一种物质D.CCl4和CH4的结构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