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联碱法(候氏制碱法)和氨碱法的生产流程简要表示如下图:

(1)沉淀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2)X是CO2,Y是NH3(填化学式);
(3)从理论上分析,在氨碱法生产过程中不需要(填“需要”、“不需要”)补充氨气,从原料到产品,氨碱法总反应过程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可写为CaCO3+2NaCl═Na2CO3+CaCl2
(4)根据联碱法中从母液中提取氯化铵晶体的过程推测,所得结论正确是b;
a.常温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比氯化钠小    b.通入氨气目的是使氯化铵更多析出
c.加入食盐细粉目的是提高Na+的浓度,促进碳酸氢钠结晶析出
(5)相比于氨碱法,指出联碱法的一项优点不产生无用的CaCl2(或提高了食盐的转化率,或原料利用率高等).

分析 (1)依据生产流程联碱法和氨碱法生产流程中沉淀池中发生的反应是氨气、二氧化碳、水、氯化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晶体和氯化铵;
(2)联碱法生产流程图中分析循环Ⅱ中是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氨碱法的生产流程中循环Ⅰ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与铵盐反应生成的氨气;
(3)氨碱法生产过程中,母液中加入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会和铵盐生成氨气,反应过程中氨气转化为铵盐,铵盐转化为氨气,氨气循环使用,不需要补充氨气;
(4)a、常温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比氯化钠大;
b、向母液中通氨气作用有增大NH4+的浓度,使NH4Cl更多地析出和使NaHCO3转化为Na2CO3,提高析出的NH4Cl纯度;
c、加入食盐细粉目的是提高Cl-的浓度,使氯化氨析出;
(5)综合分析两个过程的流程图和生成产物,及过程中循环利用的特征分析判断.

解答 解:(1)依据流程图分析可知,生产流程联碱法和氨碱法生产流程中沉淀池中发生的反应是氨气、二氧化碳、水、氯化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晶体和氯化铵,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NH3+CO2+H2O═NaHCO3↓+NH4Cl,故答案为: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2)联碱法生产流程图中分析循环Ⅱ中是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氨碱法的生产流程中循环Ⅰ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铵盐反应生成的氨气可以循环使用,故答案为:CO2;NH3
(3)从理论上分析,氨碱法生产过程中,母液中加入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会和铵盐生成氨气,反应过程中氨气转化为铵盐,铵盐转化为氨气,氨气循环使用,不需要补充氨气;反应过程为NaCl+NH3+CO2+H2O═NaHCO3↓+NH4Cl;CaCO3═CaO+CO2↑;CaO+H2O═Ca(OH)2;Ca(OH)2+2NH4Cl═CaCl2+2NH3↑+2H2O;2NaHCO3═Na2CO3+H2O+CO2↑合并得到总化学方程式为:CaCO3+2NaCl═Na2CO3+CaCl2,故答案为:不需要;CaCO3+2NaCl═Na2CO3+CaCl2
(4)联碱法中从母液中提取氯化铵晶体的过程中;
a、常温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比氯化钠大,故a错误;
b、通氨气作用有增大NH4+的浓度,使NH4Cl更多地析出和使NaHCO3转化为Na2CO3,提高析出的NH4Cl纯度,故b正确;
c、加入食盐细粉目的是提高Cl-的浓度,促进氯化铵结晶析出,故c错误;
故答案为:b;
(5)从两个过程需要的原理和循环利用分析氨价法循环利用氨气时加入的氧化钙在反应过程中 会最终生成无用的氯化钙,联碱法反应过程中最终生成氯化铵可以做氮肥;故答案为:不产生无用的CaCl2(或提高了食盐的转化率,或原料利用率高等).

点评 本题考查了联碱法和氨碱法生产流程的原理比较和物质分析判断,纯碱制备的条件应用和服产物的提纯析出,反应过程中反应的原理分析和物质来源是解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实验需要0.10mol/L NaOH溶液470mL,根据溶液配制中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该溶液应选用500mL 容量瓶.
(2)根据计算得知,所需NaOH的质量为2.0 g.
(3)定容时,若加入的水超过刻度线,必须采取的措施是:重新配制.
(4)下列操作对所配浓度有何影响(填写字母)偏低的有B; 无影响的有A.
A.容量瓶未干燥即用来配制溶液;
B.将NaOH放在纸张上称量;
C.NaOH在烧杯中溶解后,未冷却就立即转移到容量瓶中;
D.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2.某课外活动小组模拟工业制备纯碱,方案如下:
(一)实验原理: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足量氨气和过量二氧化碳,析出溶解度较小的碳酸氢钠.(1)写出相关离子方程式Na++H2O+NH3+CO2═NaHCO3↓+NH4+
(二)实验装置:所需实验药品和装置如图所示:

(三)实验步骤:
(2)组装好装置,然后应该进行的操作是检查装置气密性.
(3)中间的烧瓶中加入20mL饱和食盐水,并将其浸入冰水中;D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钠固体,E中加入足量浓氨水;B中加入足量碳酸钙粉末,A中加入足量稀硫酸于(可分多次加入).仪器A的名称是分液漏斗,选择用稀硫酸而不用稀盐酸的好处是盐酸易挥发,CO2中混入HCl.
(4)先打开K2(填K1或K2),将装置A或E中的试剂慢慢加入圆底烧瓶.大约20分钟左右时,观察到饱和食盐水上方有大量的白雾现象时,再打开K1(填K1或K2),将装置A或E中的试剂慢慢加入圆底烧瓶,大约5分钟即有浑浊出现,约15分钟出现大量白色固体.
(四)纯碱制备:
(5)上述实验结束后,欲得到纯碱,将固体过滤、洗涤后,还需进行的操作是加热(或灼烧)(不加任何其它试剂,装置任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H2O+CO2↑;若将上述操作产生的气体全部通过浓硫酸,再通过足量的过氧化钠,过氧化钠增重0.28g,则制得的纯碱质量为1.06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9.铁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等方面具有广泛用途.回答下列问题:
(1)在FeCl3饱和溶液中滴加饱和纯碱溶液可观察到有红褐色沉淀和气泡生成,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Fe3++3CO32-+3H2O=2Fe(OH)3↓+3CO2↑.
(2)工业上应用铁矿石冶炼金属铁时涉及的反应有:
Fe2O3(s)+3CO(g)═2Fe(s)+3CO2(g)△H1=-24.8kJ•mol-1
3Fe2O3(s)+CO(g)═2Fe3O4(s)+CO2(g)△H2=-47.2kJ•mol-1
Fe3O4(s)+CO(g)═3FeO(s)+CO2(g)△H3=+640.5kJ•mol-1
写出CO还原FeO的热化学方程式:CO(g)+FeO(s)=Fe(s)+CO2(g)△H=-218.0kJ/mol.
(3)绿矾(FeSO4•7H2O)在受热条件下不稳定,易发生分解.现取绿矾样品8.34g,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样品质量随着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159℃时的固体物质的化学式为FeSO4•H2O;633℃时分解除生成固体物质外,还有两种气体物质,且这两种气体物质的密度之比为4:5,则633℃时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FeSO4$\frac{\underline{\;633℃\;}}{\;}$Fe2O3+SO2↑+SO3↑.
(4)已知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Fe(S)+CO2(g)?FeO(s)+CO(g)△H>0.测得在不同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随温度的变化数据如表所示.
温度/℃500700900
K1.00xY
①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K=$\frac{C(CO)}{C(C{O}_{2})}$;上述表格中的x、y的数值可能是a(填字母).
a.1.47、2.40    b.2.40、1.47      c.0.64、0.48d.0.48、0.64
②500℃时,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放入2mol铁粉和2mol CO2,若测得10min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则0~10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CO2)=0.05mol/(L•min).
③800℃时,在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要使反应速率减小且平衡逆向移动,可采取的措施有减小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或者降低温度)(写出一种即可).
(5)高铁酸钠(Na2FeO4)能有效地杀灭水中的病菌和病毒,在对水的消毒和净化过程中,不产生任何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其消毒和除污效果比含氯消毒剂要好.高铁酸钠的制备方法之一是电解:Fe+2H2O+2OH-$\frac{\underline{\;通电\;}}{\;}$FeO42-+3H2↑,电解质溶液选用NaOH溶液.该电解池的阳极反应式为Fe+8OH--6e-=FeO42-+4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四种情况不能用如图图象表示的是(  )
A.N2(g)+3H2(g)?2NH3(g),恒容条件下达到平衡后充入He,N2的转化率与时间的关系
B.CH4(g)+H2O(g)?CO(g)+3H2(g);△H>0,平衡后CH4的物质的量与△H的关系
C.FeCl3+3KSCN?Fe(SCN)3+3KCl,平衡后加入KCl固体,c(Cl-)与正反应速率关系
D.H2(g)+I2(g)?2HI(g),平衡后缩小容器容积,速率与时间的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硫酸锶(SrSO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一定时,Ksp(SrSO4)随c(SO42- )的增大而减小
B.三个不同温度中,313 K时Ksp(SrSO4)最大
C.283 K时,图中a点对应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D.283 K下的SrSO4饱和溶液升温到363 K后变为不饱和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如图所示,隔板I固定不动,活塞Ⅱ可自由移动,M、N两个容器中均发生反应:A(g)+3B(g)?2C(g)+192kJ.向M、N中都通入xmolA和ymolB的混合气体,初始M、N容积相同,保持温度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中达到平衡后再通入一定量的氦气,平衡不移动,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变
B.若x:y=1:2,则平衡时,M中的转化率:A>B
C.若x:y=1:3,当M中放出热量172.8 kJ时,A的转化率为90%
D.N中达到平衡后再通入一定量的氦气时,v(正)<v(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某温度下,将6mol CO2和8mol H2 充入2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H<0,容器中H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中的实线所示.图中虚线表示仅改变某一反应条件时,H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反应开始至a 点,ν(CO2)=0.9 mol•L-1•min-1
B.曲线Ⅰ对应的条件改变可能是减小压强
C.曲线Ⅱ对应的条件改变可能是充入氢气
D.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的数值为0.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现有以下物质:①NaOH溶液 ②液氨 ③BaCO3固体 ④熔融KHSO4⑤碘化银与水混合形成的黄色透明液体 ⑥铜 ⑦CO2⑧CH3COOH
(1)以上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②⑦(填序号)以上纯净物中能导电的是④⑥(填序号)
(2)写出签别⑤的操作方法用一束强光照射黄色透明液体,从侧面可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3)写出①和⑧的水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H3COOH+OH-=CH3COO-+H2O.
(4)写出④的电离方程式KHSO4=K++HSO4-
(5)在足量④的水溶液中加入少量③,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CO3+2H++SO42-═+BaSO4+H2O+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