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在含有FeCl3和BaCl2的酸性混合液中,通入足量SO2气体,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KSCN溶液,不出现红色,在氨水和BaCl2的混合液中,通入适量SO2气体,也有白色沉淀生成,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A.白色沉淀都是BaSO3
B.①白色沉淀是BaSO3和S,②是BaSO3
C.①白色沉淀是BaSO4,②是BaSO3
D.①白色沉淀是FeSO3,②是BaSO3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强酸性溶液X含有Ba2+、Al3+、NH、Fe2+、Fe3+、CO
、SO
、SO
、Cl-、NO
中的一种或几种,取该溶液进行实验,实验内容如下: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溶液X中除H+外还肯定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有关离子方程式:
步骤①中生成A__________________;步骤②生成沉淀I__________________。
(3)假设测定A、F、I均为0.01 mol,10 mL X溶液中n(H+)=0.04 mol,而沉淀C物质的量0.07 mol,能说明该溶液不能确定的阴离子存在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在一密闭容器中有CO、H2、O2共16.5g和足量的Na2O2,用电火花引燃,使其完全反应,Na2O2增重7.5g,则原混合气体中O2的质量分数是
A. 54.5% B.40% C.36% D.33.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溶液的溶质是由下列中的几种离子构成:Na+、Fe3+、Cu2+、Ba2+、CO32-、AlO2-、SO32-、SO42-。取该溶液进行有关实验,实验步骤及结果如下:
①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得到气体甲和溶液甲;
②向溶液甲中加入过量NH4HCO3溶液,得到白色沉淀乙、气体乙和溶液乙;
③向溶液乙中加入过量Ba(OH)2溶液,得到白色沉淀丙、气体丙和溶液丙。
④检验气体甲、气体乙、气体丙,都只含有一种成份,而且各不相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只根据实验①能得出的结论是 ;
(2)沉淀丙中一定含有 ,可能含有 。
(3)该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有 。
(4)气体甲的化学式为 ;气体乙的名称为 ;
气体丙的分子几何构型是 ;
(5)向溶液甲中加入NH4HCO3溶液至过量,该过程中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溶液的溶质是由下列中的几种离子构成:Na+、Fe3+、Cu2+、Ba2+、CO32-、AlO2-、SO32-、SO42-。取该溶液进行有关实验,实验步骤及结果如下:
①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得到气体甲和溶液甲;
②向溶液甲中加入过量NH4HCO3溶液,得到白色沉淀乙、气体乙和溶液乙;
③向溶液乙中加入过量Ba(OH)2溶液,得到白色沉淀丙、气体丙和溶液丙。
④检验气体甲、气体乙、气体丙,都只含有一种成份,而且各不相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只根据实验①能得出的结论是 ;
(2)沉淀丙中一定含有 ,可能含有 。
(3)该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有 。
(4)气体甲的化学式为 ;气体乙的名称为 ;
气体丙的分子几何构型是 ;
(5)向溶液甲中加入NH4HCO3溶液至过量,该过程中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0.5 mol H2 含有( )
0.5 mol 个氢气分子 B. 6.02×1023 个氢气分子
C. 3.01×1023 个氢气分子 D. 3.01×1023 个电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学生用下图所示的方法研究物质的性质,其中气体A的主要成分是氯气,杂质是空气和水蒸气。回答下列问题:
该项研究(实验)的主要目的是
(2)浓H2SO4的作用是 。
与研究目的直接相关的实验现象是
(3)从物质性质的方面来看,这样的实验设计还存在安全隐患,表
现是 。克服安全隐患的措施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4)若将剩余的氯气收集,测其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升,
让其与氢气充分化合,该反应的方程式为 ;
将生成的气体溶于水,配成500ml溶液,则该溶液中溶质的物质
的量浓度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速率是指一定时间内任何一种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任何一种生成物浓度的增加
B.化学反应速率为0.8 mol·(L·s)-1是指1 s时某物质的浓度为0.8 mol·L-1
C.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可以知道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
D.对于任何化学反应来说,反应速率越大,反应现象就越明显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