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一个体重50kg的健康人含铁2g,这2g铁在人体中不是以金属单质的形式存在,而是以Fe2+和Fe3+的形式存在.亚铁离子易被吸收,给贫血者补充铁时,应给予含亚铁离子的亚铁盐,如硫酸亚铁.
(1)下列有关铁元素的化学变化中,属于还原反应的是D
A.Fe2+→Fe3+     B.Fe→FeCl2C.FeCl3→Fe(OH)3   D.Fe2O3→Fe
(2)工业盐的主要成分是NaNO2,以前有许多起因误食NaNO2而中毒的事件,其原因是NaNO2把人体内的Fe2+转化为Fe3+而失去与O2结合  的能力,这说明NaNO2具有氧化性.
(3)用双线桥法分析下列氧化还原反应
Fe+4HNO3═Fe(NO33+NO↑+2H2O
①:HNO3表现了酸性、氧化性
②:计算:当有28g Fe参加反应:
i:被还原的HNO3为多少mol?
ii:转移电子数多少个?
ⅲ:生成多少L NO气体(标况下)?

分析 (1)元素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
(2)NaNO2把人体内的Fe2+转化为Fe3+,Fe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说明亚硝酸钠具有氧化性;
(3)Fe元素的化合价由0升高为+3价,硝酸中N元素的化合价由+5价降低为+2价,该反应中1molFe反应转移3mol电子,则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为
①:HNO3表现了酸性和氧化性;
②:计算:当有28g Fe的物质的量为:$\frac{28g}{56g/mol}$=0.5mol,
i:由反应方程式可知:被还原的HNO3的物质的量等于铁的物质的量;
ii:转移电子数为:0.5mol×3=1.5mol;
ⅲ:生成 NO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5mol.

解答 解:(1)A.Fe2+→Fe3+ 元素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故不选;  
 B.Fe→FeCl2元素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故不选;
C.FeCl3→Fe(OH)3  元素化合价不变,故不选; 
D.Fe2O3→Fe元素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故选;
故选D;
(2)NaNO2把人体内的Fe2+转化为Fe3+,Fe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NaNO2具有氧化性,故答案为:氧化;
(3)Fe元素的化合价由0升高为+3价,硝酸中N元素的化合价由+5价降低为+2价,该反应中1molFe反应转移3mol电子,则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为
①:HNO3表现了酸性和氧化性,故答案为:酸性;氧化性;
②:计算:当有28g Fe的物质的量为:$\frac{28g}{56g/mol}$=0.5mol,
i:由反应方程式可知:被还原的HNO3的物质的量等于铁的物质的量,答:被还原的HNO3为0.5mol;
ii:转移电子数为:0.5mol×3=1.5mol,答:转移电子数为1.5mol;
ⅲ:生成 NO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5mol,气体体积为:0.5mol×22.4L/mol=11.2L,答:生成11.2L的 NO气体.

点评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明确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及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基本概念即可解答,注意硝酸的作用为解答的易错点,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铜在电气、电子工业中应用最广、用量最大,铜在周期表位于(  )
A.s区 第ⅡBB.p区ⅡBC.d 区 IBD.ds区 I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某同学欲做1-氯丁烷的水解实验,并检验其中的氯元素.实验过程如下:(如图所示)在大试管中加入5mL 1mol•L-1 NaOH溶液和5mL的1-氯丁烷(1-氯丁烷的沸点为77~78℃,密度为0.886g•cm-3,易燃).水浴加热该试管10min以上,并控制加热温度在70~80℃.取两支小试管,各加入约1mL由2%的AgNO3和3mol•L-1硝酸按1:1比例组成的混合溶液,用胶头滴管吸取加热后大试管内的上层溶液,将此待测液逐滴加入其中一支小试管中,与另一支未加待测液的小试管内溶液相比,有白色的浑浊物出现,说明1-氯丁烷与NaOH溶液反应有Cl-生成,从而证明了1-氯丁烷中含有氯元素.请回答:
(1)请写出1-氯丁烷水解的化学方程式:CH3CH2CH2CH2Cl+NaOH$→_{△}^{H_{2}O}$CH3CH2CH2CH2OH+NaCl.
(2)试管上方的玻璃导管的作用为导气、冷凝回流.
(3)检验Cl-时,用硝酸酸化AgNO3溶液的目的是免生成AgOH沉淀而干扰实验.
(4)该装置是有机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一套装置,实验室中,可以使用上述装置制备的是A.
A.硝基苯  B.乙烯C.乙酸乙酯  D.溴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分子式为C5H12O的饱和一元醇,其分子中有两个-CH3、两个-CH2-、一个 和一个-OH,它的可能结构式有(  )
A.2种B.3种C.4种D.5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向盐酸中滴加氨水:H++OH-═H2O
B.Fe(OH)3溶于氢碘酸:Fe(OH)3+3H+═Fe3++3H2O
C.铜溶于稀硝酸:3Cu+8H++2NO3-═3Cu2++2NO↑+4H2O
D.向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过量CO2:Ca2++2ClO-+H2O+CO2═CaCO3↓+2HCl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性质
B.催化剂可以使不起反应的物质发生反应
C.升温可让吸热反应加快速率,而会让放热反应减慢速率
D.通过增大浓度、升高温度、增大压强都可以使反应速率加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制取溴苯:将铁屑、溴水、苯混合加热
B.实验室制取硝基苯:先加入浓硫酸,再加苯,最后滴入浓硝酸
C.除去乙酸乙酯中少量的乙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分液、干燥、蒸馏
D.除去甲烷中混有的少量乙烯:将混合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洗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光气(COCl2)在塑料、制革、制药等工业中有许多用途,工业上采用高温下CO与Cl2在活性炭催化下合成.
(1)实验室中用来制备氯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浓)$\frac{\underline{\;\;△\;\;}}{\;}$Mn2++Cl2↑+2H2O;
(2)工业上利用天然气(主要成分为CH4)与CO2进行高温重整制备CO和H2,已知CH4、H2和CO的燃烧热(△H)分别为-890.3kJ•mol-1、-285.8kJ•mol-1和-283.0kJ•mol-1,则生成2molCO (标准状况)所需热量为247.3 kJ;
(3)实验室中可用氯仿(CHCl3)与双氧水直接反应制备光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Cl3+H2O2=HCl+H2O+COCl2
(4)COCl2的分解反应为COCl2(g)═Cl2(g)+CO(g)△H=+108kJ•mol-1.反应体系达到平衡后,各物质的浓度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状况如图所示(第10min到14min的COCl2浓度变化曲线未示出):
①计算反应在第2min时的平衡常数K=0.121mol•L-1
②第2分反应温度T(2)与第8分钟反应温度T(8)的高低:T(8)> T(2)(<、>、=);
③若12min时反应于温度T(8)下重新达到平衡,则此时c(COCl2)=0.031mol•L-1
④比较产物CO在2-3min、5-6min和12-13min时平均反应速率[平均反应速率分别以v(2-3)、v(5-6)、v(12-13)表示]的大小v(5-6)>v(2-3)=v(12-13);
⑤比较反应物COCl2在5-6min和15-16min时平均反应速率的大小:v(15-16)<v(5-6)(填“<”、“>”或“=”),原因是在相同温度时,该反应的反应物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0.醇脱水是合成烯烃的常用方法,实验室合成环己烯的反应和实验装置如下:

可能用到的有关数据如下:
相对分子质量密度/(g•cm-3沸点/℃溶解性
环己醇1000.961 8161微溶于水
环己烯820.810 283难溶于水
合成反应:
在a中加入20g环己醇和2小片碎瓷片,冷却搅动下慢慢加入1mL浓硫酸.b中通入冷却水后,开始缓慢加热a,控制馏出物的温度不超过90℃.
分离提纯:
反应粗产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5%碳酸钠溶液和水洗涤,分离后加入无水氯化钙颗粒,静置一段时间后弃去氯化钙.最终通过蒸馏得到纯净环己烯10g.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的名称是圆底烧瓶.
(2)加入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暴沸;如果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忘记加瓷片,应该采取的正确操作是B.
A.立即补加         B.冷却后补加        C.不需补加         D.重新配料
(3)分液漏斗在使用前须清洗干净并检漏;在本实验分离过程中,产物应该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填“上口倒出”或“下口放出”).
(4)分离提纯过程中加入无水氯化钙的目的是干燥.
(5)在环己烯粗产物蒸馏过程中,不可能用到的仪器有CD(填正确答案标号).
A.圆底烧瓶             B.温度计            C.吸滤瓶
D.球形冷凝管          E.接收器
(6)本实验所得到的环己烯产率是6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