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6.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分子式为C6H8O6)具有较强的还原性,放置在空气中易被氧化,其含量可通过在弱酸性溶液中用已知浓度的I2溶液进行滴定.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C6H8O6+I2═C6H6O6+2HI
现欲测定某样品中维生素C的含量,具体的步骤及测得的数据如下:
取10mL 6mol•L-1CH3COOH溶液,加入100mL蒸馏水,将溶液加热煮沸后冷却.精确称取0.2000g样品,溶解于上述冷却的溶液中,加入1mL指示剂,立即用浓度为0.05000mol•L-1的I2溶液进行滴定到终点,消耗21.00mL I2溶液.
(1)实验中的指示剂是淀粉溶液.
(2)加入的CH3COOH稀溶液要先经煮沸、冷却后才能使用.煮沸的目的是除去溶液中溶解的O2;冷却的目的是避免维生素C被O2氧化.
(3)计算样品中维生素C的质量分数(要求列式,且式中各物理量带单位).

分析 (1)单质碘遇到淀粉变蓝色;
(2)加热煮沸可以除去溶液中溶解的气体;根据题中信息可知维生素C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3)计算滴定过程中消耗碘单质的物质的量,再根据方程式C6H8O6+I2→C6H6O6+2HI计算样品中维生素C的物质的量,进而计算质量分数.

解答 解:(1)单质碘遇到淀粉变蓝色,弱酸性溶液中用已知浓度的I2溶液进行滴定维生素C,可以用淀粉作指示剂;
故答案为:淀粉溶液;
(2)由于维生素C具有较强的还原性,易被氧气氧化,煮沸是为了除去溶液中溶液的O2,避免维生素C被O2氧化;
故答案为:除去溶液中溶解的O2;避免维生素C被O2氧化;
(3)滴定过程中消耗碘单质的物质的量=0.021 L×0.05mol/L,根据方程式C6H8O6+I2→C6H6O6+2HI可知,样品中维生素C的物质的量=n(I2)=0.021 L×0.05mol/L,
则样品中维生素C的质量分数=$\frac{0.021L×0.05mol/L×176g/mol}{0.2g}$×100%=92.4%,
答:样品中维生素C的质量分数为92.4%.

点评 本题滴定为载体考查根据方程式计算、物质含量的测定,题目难度中等,注意对题干信息的提取,侧重于考查学生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关于硅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硅是非金属元素,晶体硅是灰黑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
B.硅的导电性能介于金属和绝缘体之间,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
C.硅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温下不与任何物质反应
D.二氧化硅常被用来制造光导纤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结论是从某同学的作业本上摘录的,其中你认为肯定正确的是(  )
①微粒半径:S2->Cl>S>F
②氢化物的稳定性:HF>HCl>H2S>H2Se
③还原性:S2->Cl->Br->I-
④氧化性:Cl2>S>Se>Te
⑤酸性:H2SO4>HClO4>H2SeO4
⑥得电子能力:F>Cl>S>Se.
A.①⑤B.①③④C.②④⑥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如图,在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放入用导线连接的电极X、Y,外电路中电子流向如图所示,下列  关于该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外电路电流方向为:X→外电路→Y
B.若两极分别为铁棒和碳棒,则X为碳棒,Y为铁棒
C.X极上发生的是还原反应,Y极上发生的是氧化反应
D.若两极都是金属,则它们的活动顺序为X>Y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实验室中可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合成NH3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装置甲的三个作用:①干燥氮气和氢气、②使氮气和氢气混合均匀、③通过观察气泡控制气体比例和流速.
(2)从乙导出的气体是N2、H2、NH3,检验产物的简单化学方法是用红色的石蕊试纸放在导气管口,如果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有氨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一定温度和催化剂条件下,在一容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某可逆反应的情况如图所示(各物质均为气态).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用A、B、C表示为2A+B?2C.
(2)反应一段时间后,C的浓度增加了3.0 mol•L-1,用B表示的反应速率为1.0 mol•L-1•min-1,则这段时间为1.5mi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已知某金属元素R的+1价阳离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该阳离子有6个电子层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R元素位于第6周期,ⅢB族B.R(OH)3与Al (OH)3一样是两性氢氧化物
C.R单质还原性比铝强D.离子半径:R3+>R+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事实不能用有机物分子内基团间的相互作用解释的是(  )
A.乙烯能发生加成反应而乙烷不能
B.苯酚(C6H5OH)能跟NaOH溶液反应而乙醇不能
C.甲苯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而乙烷不能
D.苯在50℃~60℃时发生硝化反应而甲苯在30℃时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二氧化氯(ClO2)在常温下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其熔点为-59℃,沸点为110℃,易溶于水.工业上用稍潮湿的KClO3和草酸(H2C2O4)在60℃时反应制得.某学生拟用下图所示装置模拟工业制取并收集ClO2

(1)A中反应产物有K2CO3、ClO2和CO2等,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KClO3+H2C2O4$\frac{\underline{\;60℃\;}}{\;}$K2CO3+CO2↑+2ClO2↑+H2O.
(2)A必须添加温度控制装置,除酒精灯外,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温度计;B装置必须放在冰水浴中,其原因是使ClO2充分冷凝,减少挥发.
(3)反应后在装置C中可得NaClO2溶液.已知NaClO2饱和溶液在温度低于38℃时析出晶体是NaClO2•3H2O,在温度高于38℃时析出晶体是NaClO2.请补充从NaClO2溶液中制得NaClO2晶体的操作步骤:①蒸发浓缩结晶;②趁热过滤;③洗涤;④干燥.
(4)ClO2很不稳定,需随用随制,产物用水吸收得到ClO2溶液.为测定所得溶液中ClO2的含量,进行了下列实验:
步骤1:准确量取ClO2溶液10.00mL,稀释成100.00mL试样;量取V1 mL试样加入到锥形瓶中;
步骤2:用稀硫酸调节试样的pH≤2.0,加入足量的KI晶体,静置片刻;
步骤3:加入淀粉指示剂,用c mol/L Na2S2O3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Na2S2O3溶液V2mL.(已知2Na2S2O3+I2=Na2S4O6+2NaI)
①配制100mL c mol/LNa2S2O3标准溶液时,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量筒、玻璃棒外还有: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②写出步骤2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ClO2+10I-+8H+=2Cl-+5I2+4H2O.
③原ClO2溶液的浓度为$\frac{135c{V}_{2}}{{V}_{1}}$g/L(用步骤中的字母代数式表示).
④若滴定前滴定管尖嘴中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则测定结果偏高.
若滴定开始仰视读数,滴定终点时正确读数,则测定结果偏低.(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