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7.自然界地表层存在大量铁、铜的硫化物.现制得含氯化亚铁杂质的氯化铜水溶液,为制取纯净的CuCl2•2H2O,首先将其制成水溶液,然后按如图步骤进行提纯.

已知Cu2+、Fe3+和Fe2+的氢氧化物开始和完全沉淀时的pH,见表.请回答:
Fe3+Fe2+Cu2+
氢氧化物开始沉淀时的pH1.974.7
氢氧化物完全沉淀时的pH3.296.7
(1)加入氧化剂的目的是将Fe2+氧化为Fe3+,便于生成沉淀而与Cu2+分离.
(2)最适合作氧化剂X的是C(填序号).
A.K2Cr2O7   B.NaClO
C.H2O2     D.KMnO4
在酸性条件下,氧化剂X与Fe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H2O2+2H+=2Fe3++2 H2O.
(3)加入的物质Y以调节溶液pH,Y的化学式是CuO或Cu(OH)2或CuCO3或Cu2(OH)2CO3,pH的范围是调节溶液的pH至3.2~4.7.
(4)只能在HCl气流中加热浓缩才能得到CuCl2•2H2O晶体,HCl气流起的作用是:防止加热过程中CuCl2发生水解生成Cu (OH)2
(5)已知Ksp(ZnS)>Ksp(CuS).地表层原生铜的硫化物经氧化、水浸作用后变成CuSO4溶液,再向地下深层渗透,遇到难溶的ZnS慢慢转变为铜蓝(CuS).用离子方程式解释ZnS能转变为CuS的原因Cu2+(aq)+ZnS(s)═Zn2+(aq)+CuS(s).

分析 氯化亚铁和氯化铜的混合液中,加入氧化剂可以将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调节pH可以将铁离子沉淀,得到氯化铜的水溶液,然后再酸性环境下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即可得到氯化铜晶体,
(1)将Fe2+氧化为Fe3+
(2)加入氧化剂,将Fe2+氧化为Fe3+,易除去,除杂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过氧化氢具有氧化性,酸性溶液中氧化亚铁离子为铁离子;
(3)调节pH4~4.7,使Fe3+全部沉淀,同时不引进新杂质,调节溶液的pH的目的是使铁离子沉淀同时铜离子不能沉淀,据此判断;
(4)CuCl2属于强酸弱碱盐,加热蒸发时促进其水解(HCl易挥发),得不到CuCl2•2H2O;
(5)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是溶解度大的物质向溶解度小的物质转化;

解答 解:(1)Fe2+沉淀为氢氧化物时所需pH与Cu2+的沉淀的pH相同,也就是说,Fe2+沉淀的同时,Cu2+也会沉淀,无法将两者分离开,根据题干提供信息可知Fe3+沉淀所需的pH较小,所以应先将Fe2+氧化为Fe3+后再将其除去,
故答案为:将Fe2+氧化为Fe3+,便于生成沉淀而与Cu2+分离;
(2)根据框图,加入氧化剂X可把Fe2+氧化为Fe3+,而没有增加新杂质,所以X为H2O2,在酸性条件下,氧化剂过氧化氢与Fe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H2O2+2H+=2Fe3++2 H2O,
故答案为:C; 2Fe2++H2O2+2H+=2Fe3++2 H2O;
(3)结合题示,调节pH为3.2~4.7,使Fe3+全部沉淀,同样不引进新杂质,所以Y最好为CuO或Cu(OH)2或CuCO3
故答案为:CuO或Cu(OH)2或CuCO3或Cu2(OH)2CO3;调节溶液的pH至3.2~4.7;
(5)CuCl2属于强酸弱碱盐,加热蒸发时促进其水解(HCl易挥发),CuCl2+2H2O?Cu(OH)2+2HCl,温度升高,HCl挥发,水解平衡正向移动,得到Cu(OH)2固体,而无法得到晶体,在HCl气流中加热浓缩才能得到CuCl2•2H2O晶体,HCl气流起的作用是防止加热过程中CuCl2发生水解生成Cu (OH)2
故答案为:防止加热过程中CuCl2发生水解生成Cu (OH)2
(5)由ZnS转变为CuS,发生沉淀的转化,可表示为或ZnS(s)+Cu2+(aq)?CuS(s)+Zn2+(aq),
故答案为:Cu2+(aq)+ZnS(s)═Zn2+(aq)+CuS(s);

点评 本题考查除去氯化铜中氯化亚铁并得到氯化铜晶体的方法、溶度积常数的分析判断、氧化还原反应、除杂方法等,题目难度不大,注意除杂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1)现有34g某气体,摩尔质量为17g•mol-1,则:
①该气体为2mol.         
 ②该气体所含分子数为2NA
③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44.8L.
(2)①36 g H2O中的氧原子数目与标准状况下22.4L CO2中的氧原子数目相同.
②含0.4mol Al3+的Al2(SO43中所含的SO42-的物质的量是0.6mol.
③已知16g A和20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0.04mol C和31.76g D,则C的摩尔质量为106g/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8.某实验小组为了探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步骤:
①先连接如图所示的装置,检查好气密性,再加入试剂;
②加热A试管,待B试管中品红溶液褪色后,熄灭酒精灯;
③将Cu丝向上抽动离开液面.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浓)$\frac{\underline{\;\;△\;\;}}{\;}$CuSO4+SO2↑+2H2O.
(2)能够证明铜与浓硫酸反应生成气体的实验现象是B试管中品红溶液褪色.
(3)在盛有BaCl2溶液的C试管中,除了导管口有气泡外,无其他明显现象,若将其中的溶液分成两份,分别滴加下列溶液,将产生沉淀的化学式填入表中对应的位置.
滴加的溶液氯水氨水
沉淀的化学式BaSO4BaSO3
写出其中SO2表现还原性的离子反应方程式:SO2+Cl2+2H2O=4H++SO42-+2Cl-(或Ba2++SO2+Cl2+2H2O=BaSO4↓+4H++2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5.苯甲酸广泛用于医药、食品、染料、化工等领域.如图1是实验室制备苯甲酸的一种方法.
反应原理:

相关资料:
名称相对分子质量性状熔点/℃溶解度
乙醇
甲苯92无色液体易烯易挥发-95不溶易溶
苯甲酸122白色片状或针状晶体122.4(100℃升华)25℃0.35g
80℃2.7g
易溶
实验步骤:
①如图2组装反应装置(冷凝水、夹持及加热装置未画出),并在三颈烧瓶中依次加入120mL水、稍过量高锰酸钾和3.0mL甲苯(密度为0.866g/mL).
②将三颈烧瓶中的混合液体搅拌、加热至沸腾,直到甲苯完全反应.
③趁热过滤反应混合物.若滤液呈紫色,则需加入适量的亚硫酸氢钠溶液至紫色褪去后再过滤,用热水洗涤滤渣,洗涤液合并至滤液中.
④用冰水冷却滤液,然后用浓盐酸酸化,过滤,用少量冷水洗涤滤渣,得到苯甲酸粗产品,经重结晶得到精制的苯甲酸.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 a名称为(蛇形)冷凝管.
(2)判断甲苯己完全反应的现象是三颈烧瓶中混合液不再分层、回流液不再出现油珠.
(3)实验步骤④中,用少量冷水而不用热水洗涤滤渣的目的是减少苯甲酸因溶解造成损失;苯甲酸粗产品除了可用重结晶法精制外,还可用升华法.
(4)精制的苯甲酸纯度测定:称取1.220g样品,用稀乙醇溶解并配成100mL溶液,分别取25.00mL溶液,用0.1000mo1•L-1NaOH标准溶液滴定,三次滴定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分别为V1=22.48mL.V2=22.52mL.V3=23.80mL.
①配制溶液时用稀乙醇而不用蒸馏水作溶剂的原因是常温下苯甲酸微溶于水而易溶于乙醇.
②若用酚酞作指示剂,确定滴定终点的现象是滴加最后一滴氢氧化钠标准溶液后,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30秒不褪色.
③产品的纯度为9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实验室制备1,2二溴乙烷的反应原理如下:
①CH3-CH2OH$→_{170℃}^{浓H_{2}SO_{4}}$CH2═CH2↑+H2O
②CH2═CH2+Br2→BrCH2CH2Br(1,2-二溴乙烷)
可能存在的主要副反应有:乙醇在浓硫酸的存在下在140℃脱水生成乙醚用少量溴和足量的乙醇制备1,2-二溴乙烷的装置如图所示:有关数据列表如下:
乙醇1,2-二溴乙烷乙醚
状态无色液体无色液体无色液体
密度/g•cm-30.792.20.71
沸点/℃78.513234.6
熔点/℃-1309-116
(1)在此实验中,要迅速地把反应温度提高到170℃左右,其最主要目的是d;
a.引发反应b.加快反应速度    c.防止乙醇挥发d.减少副产物乙醚生成
(2)在装置C中应加入c,其目的是吸收反应中可能生成的酸性气体;
a.水    b.浓硫酸          c.氢氧化钠溶液  d.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3)判断该制备反应已经结束的最简单方法是溴的颜色完全褪去.
(4)将1,2-二溴乙烷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加水,振荡后产物应在下层(填“上”、“下”);
(5)若产物中有少量未反应的Br2,最好用b洗涤除去;
a.水           b.氢氧化钠溶液   c.碘化钠溶液    d.乙醇
(6)若产物中有少量副产物乙醚,可用蒸馏的方法除去;
(7)反应过程中应用冷水冷却装置D,其主要目的是冷却可避免溴的大量挥发;但又不能过度冷却(如用冰水),其原因是产品1,2-二溴乙烷的熔点(凝固点)低,过度冷却会凝固而堵塞导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2.醇与氢卤酸反应是制备卤代烃的重要方法.实验室制备溴乙烷的装置如下图所示,试管d中装有少量蒸馏水.已知溴乙烷的沸点为38.4oC,密度为1.43g•ml-1
可能存在的副反应有:加热反应过程中反应混合物会呈现黄色甚至红棕色;醇在浓硫酸的存在下脱水生成烯和醚等.
(1)制备溴乙烷的需要用到蒸馏水、乙醇、溴化钠、浓硫酸,在烧瓶中加入这几种物质的顺序是蒸馏水、浓硫酸、乙醇、溴化钠.
(2)小火加热,在烧瓶中发生的主要反应有
①NaBr+H2SO4=NaHSO4+HBr
②CH3CH2OH+HBr→CH3CH2Br+H2O;
(3)冷水的作用;d试管中的现象分层,下层为油状液体
(4)用这种方法制取的溴乙烷中的含少量杂质Br2,欲除去溴代烷中的少量杂质Br2,下列供选试剂中最适合的是C.
A.NaI溶液  B.NaOH溶液 C.Na2SO3溶液   D.KCl溶液
(5)安全瓶b可以防止倒吸,并可以检查实验进行时试管d是否发生堵塞.请写出发生堵塞时瓶b中的现象直导管中有一段水柱
(6)容器e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HBr等气体,防止大气污染.
(7)制备操作中,加入的浓硫酸必需进行适当的稀释,其目的是ABC.
A.减少副产物烯和醚的生成         B.减少Br2的生成
C.减少HBr的挥发D.水是反应的催化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9.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探究铜丝与过量浓硫酸反应.

请回答:
(1)写出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H2SO4$\frac{\underline{\;\;△\;\;}}{\;}$CuSO4+SO2↑+2H2O.
(2)充分反应后,取下试管②并在酒精灯上加热,现象是溶液恢复颜色.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D.
A.抽拉试管①中铜丝可控制SO2的生成量
B.若将品红溶液换成石蕊试液,现象是先变红后褪色
C.若将品红溶液换成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现象是逐渐褪色,说明SO2具有还原性
D.向试管①反应后的溶液中加水,通过颜色变化确认有CuSO4生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按要求完成下列填空:
(1)画出Mg原子结构示意图:,O2-结构示意图:
(2)现有以下物质:①NaCl溶液;②Cu;③乙醇(C2H5OH);④熔融的KNO3;⑤BaSO4固体;⑥干冰.
其中:属于电解质的是④⑤;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③⑥;能导电的是①②④(以上都用序号填写).
(3)11.0g 由${\;}_1^2H$和${\;}_8^{18}O$组成的水分子,其中含中子数为6mol,电子数为5mol.
(4)已知某植物营养液配方为0.3mol KCl,0.2mol K2SO4,0.1mol ZnSO4和1L水.若以KCl,K2SO4,ZnCl2和1L水为原料配得相同组成的营养液,需三种溶质KCl0.1 mol,K2SO40.3 mol,ZnCl20.1 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某学生血液化验单中“葡萄糖”的结果为5.04×10-3mol•L-1.这里的“5.04×10-3 mol•L-1”表示葡萄糖的(  )
A.物质的量B.摩尔质量C.质量分数D.物质的量浓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