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5.纯碱是造纸、玻璃、纺织、制革等行业的重要原料.
(1)路布兰法制备纯碱:①食盐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②将硫酸钠、石灰石和足量煤混合,高温下共熔制得碳酸钠,反应有硫化钙和CO生成,第②步反应中每得到1molLNa2CO3转移电子的总物质的量为8mol.
(2)索尔维法制纯碱的主要工艺流程如下,石灰石用于制备CO2和石灰乳.
①原盐水中含少量Mg2+和Ca2+,结合生产实际,精制盐水需要的试剂是Ca(OH)2(或CaO)、Na2CO3(填化学式).
②步骤Ⅱ保持在30~35℃进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3+H2O+NaCl+CO2=NaHCO3↓+NH4Cl(或NH3•H2O+NaCl+CO2=NaHCO3↓+NH4Cl);该工艺中循环利用的物质是NH3、CO2
③索尔维法制纯碱不需要用到的一种设备是B(填选项字母).
A.石灰窑 B.沸腾炉 C.碳酸化塔 D.蒸氨塔 E.吸氨塔
④该工艺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化学反应类型是C(填选项字母).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3)我国科学家侯德榜将合成氨工业得到的NH3与CO2引入纯碱的生产,向索尔维法制纯碱工艺的“母液”中通入NH3并加入食盐固体,降温结晶得到副产品NH4Cl(填化学式),剩余母液返回“吸氨”步骤,大大提高了食盐的利用率.
(4)纯碱产品中可能含有碳酸氢钠,用热重分析的方法测定纯碱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ω(NaHCO3)=$\frac{84(m1-m2)}{31m1}$(m1是样品质量,m2是样品受热分解后的质量).(列出算式,所需数据用字母表示,并说明各字母的含义)

分析 (1)将硫酸钠、石灰石和足量煤混合,高温下共熔制得碳酸钠,反应有硫化钙生成,S元素发生还原反应,C发生氧化反应生成CO,反应方程式为:Na2SO4+CaCO3+4C $\frac{\underline{\;高温\;}}{\;}$Na2CO3+CaS+4CO↑,根据碳酸钠和转移电子之间的关系式计算转移电子物质的量;
(2)石灰石煅烧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CaCO3$\frac{\underline{\;高温\;}}{\;}$CaO+CO2↑,精盐溶液中通入氨气,氨气和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将CO2通入氨盐水中发生反应NaCl+NH4HCO3=NaHCO3↓+NH4Cl,因为碳酸氢钠溶解度小于碳酸氢铵,所以得到NaHCO3沉淀,过滤得到NaHCO3,向母液中加入Ca(OH)2得到NH3,将NaHCO3分解得到Na2CO3和CO2,反应中CO2和NH3能重复利用; ①镁离子用石灰乳或生石灰除去、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除去;
②碳酸氢钠溶解度小于碳酸氢铵,所以氨气、二氧化碳和水、NaCl反应生成溶解度较小的NaHCO3
在流程图中能参加反应且能生成的物质能循环利用;
③根据各设备的用途判断;
 ④煅烧石灰石、加热碳酸氢钠都发生分解反应,氨气和水反应为化合反应,碳酸氢铵和氯化钠 发生复分解反应;
(3)加入氨气和氯化钠后还生成可溶性的铵盐;
(4)称量样品的质量,加热分解完成,测定分解后样品质量,根据固体质量差可以计算碳酸氢钠的质量,进而计算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

解答 解:(1)将硫酸钠、石灰石和足量煤混合,高温下共熔制得碳酸钠,反应有硫化钙生成,S元素发生还原反应,C发生氧化反应生成CO,反应方程式为:Na2SO4+CaCO3+4C $\frac{\underline{\;高温\;}}{\;}$Na2CO3+CaS+4CO↑,该反应中C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2价、S元素化合价由+6价变为-2价,则转移电子个数是8,即生成1mol碳酸钠转移8mol电子,
故答案为:8mol;
(2)石灰石煅烧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CaCO3$\frac{\underline{\;高温\;}}{\;}$CaO+CO2↑,精盐溶液中通入氨气,氨气和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将CO2通入氨盐水中发生反应NaCl+NH4HCO3=NaHCO3↓+NH4Cl,因为碳酸氢钠溶解度小于碳酸氢铵,所以得到NaHCO3沉淀,过滤得到NaHCO3,向母液中加入Ca(OH)2得到NH3,将NaHCO3分解得到Na2CO3和CO2,反应中CO2和NH3能重复利用; 
①用石灰乳或生石灰与镁离子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而除去镁离子,用碳酸钠溶液和钙离子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而除去钙离子,
故答案为:Ca(OH)2(或CaO);Na2CO3
②碳酸氢钠溶解度小于碳酸氢铵,所以氨气、二氧化碳和水、NaCl反应生成溶解度较小的NaHCO3,反应方程式为NH3+H2O+NaCl+CO2=NaHCO3↓+NH4Cl(或NH3•H2O+NaCl+CO2=NaHCO3↓+NH4Cl),在流程图中能参加反应且能生成的物质能循环利用,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有CO2和NH3,故答案为:NH3+H2O+NaCl+CO2=NaHCO3↓+NH4Cl(或NH3•H2O+NaCl+CO2=NaHCO3↓+NH4Cl);CO2和NH3
③石灰窑煅烧石灰石、碳酸化塔吸收二氧化碳、蒸氨塔蒸发母液得到氨气、吸氨塔吸收氨气,所以没有用到的是沸腾炉,故选B;
 ④煅烧石灰石、加热碳酸氢钠都发生分解反应,氨气和水反应为化合反应,碳酸氢铵和氯化钠 发生复分解反应,所以没有涉及的反应是置换反应,故选C;
(3)加入氨气和氯化钠后还生成可溶性的铵盐,为NH4Cl,故答案为:NH4Cl;
(4)称量样品的质量m1,加热分解完成,测定分解后样品质量m2,根据固体质量差可以计算碳酸氢钠的质量,进而计算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
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CO2↑+H2O  固体质量差
168                                                                                            62
m                                                                                       (m1-m2
则m=$\frac{168(m1-m2)}{62}$,
故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frac{\frac{168(m1-m2)}{62}}{m1}$=$\frac{84(m1-m2)}{31m1}$,
故答案为:$\frac{84(m1-m2)}{31m1}$( m1是样品质量,m2是样品受热分解后的质量).

点评 本题以氯碱工业为载体考查物质制备,为高频考点,明确流程图中发生的反应、用到的装置、物质的性质是解本题关键,注意:向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和二氧化碳时应该先通入氨气后通入二氧化碳,因为氨气溶解性大、二氧化碳溶解性小,为易错点.本题考查化学与技术,关键是对原理的理解,涉及物质的分离提纯、物质含量测定等,理解掌握中学常见化学工业,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偏四氯乙烷是一种常见化工原料,以偏四氯乙烷和烯烃(C5H10)为原料合成某种六元环酯(C7H10O4)的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一个碳原子上连接2个-OH不稳定,容易脱水变成
(1)化合物II中能与能与金属钠反应的官能团名称为羟基.
(2)化合物IV合成化合物V的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化合物V合成化合物VI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
(3)写出由化合物VI合成化合物VII的反应方程式
(4)有机物R是化合物IV的同分异构体,R能使溴水褪色,且其核磁共振氢谱中有4组峰,有机物R的结构简式为,该六元环酯(C7H10O4)的结构简式为
(5)参照上合成路线,设计以有机物Cl2CH2-CH2Cl2和乙二醇为原料合成聚乙二酸乙二醇酯的合成路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g H218O与D2O的混合物中所含中子数为NA
B.常温常压下,60g丙醇中存在的共价键总数为10NA
C.1 molCu和足量热浓硫酸反应可生成NA个SO3分子
D.标准状况下,2.24L三氯甲烷中含有C-Cl键数目为0.3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计算:
(1)0.2mo1.L-1的Cu(NO32溶液中NO3-的物质的量浓度是0.4mol/L.
(2)标准状况下,4.48LHCl溶于水配成100mL溶液,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1,将上述溶液加水稀释到200mL,取出10mL,这10mL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1mol•L-1
(3)由硫酸钾、硫酸铝和硫酸组成的混合溶液,其中c(H+)=0.1mol•L-1,c(Al3+)=0.4mol•L-1,c(SO42-)=0.8mol•L-1,则c(K+)为0.3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新型高能钠硫电池以熔融的钠、硫为电极,以钠离子导电的陶瓷为固体电解质,该电池放电时为原电池,充电时为电解池,反应原理为:2Na+xS=Na2Sx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放电时S发生还原反应,Na为负极
(2)充电时Na所在电极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
(3)充电时阳极反应为:Sx2--2e-=xS;放电时负极反应为Na-e-=Na+
(4)用此电池电解饱和NaCl溶液,当阳极产生11.2L(标准状况)气体时,消耗金属钠23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0.利用钛白工业的副产品FeSO4[含Al2(SO43和少量重金属离子],可以生产电池级高纯超微细草酸亚铁.其工艺流程如图1:

已知:①5Fe2++MnO${\;}_{4}^{-}$+8H+═5Fe3++Mn2++4H2O
     ②5C2O42-+2MnO${\;}_{4}^{-}$+16H+═10CO2↑+2Mn2++8H2O
(1)沉淀过程的反应温度为40℃,温度不宜过高的原因除了控制沉淀的粒径外,还有NH3•H2O受热易分解,挥发出NH3,Fe(OH)2受热也易分解.
(2)滤液Ⅱ经处理可得到副产品(NH42SO4
(3)实验室测定高纯超微细草酸亚铁组成的步骤依次为:
步骤1:准确称量一定量草酸亚铁样品,加入25mL 2mol•L-1的H2SO4溶解.
步骤2:用0.2000mol•L-1标准KMnO4溶液滴定,消耗其体积30.40mL.
步骤3:向滴定后的溶液中加入2g Zn粉和5mL 2mol•L-1的H2SO4溶液,将Fe3+还原为Fe2+
步骤4:过滤,滤液用上述标准KMnO4溶液滴定,消耗溶液10.40mL.
则样品中C2O42-的物质的量为0.01mol.
(4)将一定量高锰酸钾溶液与酸化的草酸亚铁溶液混合,测得反应液中Mn2+的浓度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如图2,产生这种变化趋势的原因可能为生成的Mn2+作催化剂,随着Mn2+浓度增加,反应速率越来越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7.工业上利用废铁屑(含少量氧化铝、氧化铁等)生产碱式硫酸铁[Fe(OH)SO4]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沉淀时溶液的pH见表:回答下列问题:
沉淀物Fe(OH)3Fe(OH)2Al(OH)3
开始沉淀2.37.53.4
完全沉淀3.29.74.4
(1)加入少量NaHCO3的目的是调节PH,除去溶液中Al3+(使溶液中Al3+生成氢氧化物沉淀),该工艺中“搅拌”的作用是使反应物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充分进行.
(2)反应Ⅱ中的离子方程式为Fe2++2H++NO2-=Fe3++NO↑+H2O,在实际生产中,反应Ⅱ常同时通入O2以减少NaNO2的用量,O2的作用是2H2O+4NO+O2=4HNO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生产中碱式硫酸铁溶液蒸发时需要在减压条件下的原因是防止蒸发时温度过高,碱式硫酸铁进一步水解生成Fe(OH)3
(4)在医药上常用硫酸亚铁与硫酸、硝酸的混合液反应制备碱式硫酸铁.根据我国质量标准,产品中不得含有Fe2+及NO3-.为检验所得产品中是否含有Fe2+,应使用的试剂为D.(填写字母)
A.氯水    B.KSCN溶液    C.NaOH溶液    D.酸性KMnO4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2011年4月台湾曝出的增塑剂风波一度让人们“谈塑色变”.常用的增塑剂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对甲的叙述正确的是B(填选项字母)
A.甲能使Br2的CCl4溶液褪色
B.甲的单体是CH3CH=CHCOOCH2CH2CH3
C.1mol甲最多能与1mol NaOH发生水解反应
D.甲能发生酯化反应、取代反应、消去反应、加成反应
(2)丙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是酯基.
(3)乙的同分异构体有多种,写出其中一种不含甲基的羧酸的结构简式
(4)已知通过燃烧法确定丁的含氧量(质量分数)为23%.以某烃A为原料合成该塑料增塑剂的流程如下:

①反应1的反应条件是NaOH水溶液、加热.
②反应3的反应类型是氧化反应.
③反应2的化学方程式是
 ④A中最多有14个原子共平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5.取少量Fe2O3粉末(红棕色)加入适量盐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2O3+6HCl=2FeCl3+3H2O.
用此溶液分别做如下实验:
(1)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滴入几滴NaOH溶液,可观察到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3+3NaOH═3NaCl+Fe(OH)3↓,此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填反应类型).
(2)在小烧杯中加入20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后,向沸水中滴入几滴饱和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即制得Fe(OH)3胶体.
(3)取另一只小烧杯也加入20mL蒸馏水,向烧杯中加入1mL FeCl3溶液,振荡均匀后,将此烧杯(编号甲)与盛有Fe(OH)3胶体的烧杯(编号乙)一起放置于暗处,分别用激光笔照射烧杯中的液体,可以看到乙烧杯中的液体产生丁达尔效应.这个实验可以用来区别胶体和溶液.
(4)用Fe(OH)3胶体进行下列实验:向其中滴入过量稀硫酸,现象是先出现红褐色沉淀后沉淀溶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