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9.正丁醚(CH3CH2CH2CH2OCH2CH2CH2CH3)是一种化工原料,常温下为无色液体,不溶于水,沸点为142.4℃,密度比水小.某实验小组利用如下装置来合成正丁醚(其它装置均略去),发生的主要反应为:
2CH3CH2CH2CH2OH$→_{135℃}^{浓H_{2}SO_{4}}$CH3CH2CH2OCH2CH2CH2CH3+H2O
实验过程如下:在容积为100mL 的三颈烧瓶中将5mL浓硫酸、14.8g正丁醇和几粒沸石混合均匀,再加热回流一段时间,收集到粗产品,精制得到正丁醚.
回答下列问题:
(1)合成粗产品时,液体试剂加入顺序是先加正丁醇,后加浓硫酸.
(2)实验中冷凝水应从a口出去(填“a”或“b”).
(3)为保证反应温度恒定在135℃,装置C中所盛液体必须具有的物理性质为该液体沸点大于135℃.
(4)得到的正丁醚粗产品依次用8mL50%的硫酸、10mL水萃取洗涤.该步骤中需要的属于硅酸盐材质的实验仪器是烧杯、玻璃棒、分液漏斗,该仪器使用前需要检验是否漏水.
(5)将分离出的有机层用无水氯化钙干燥,过滤后再进行蒸馏(填操作名称)精制得到正丁醚.
(6)本实验最终得到6.50g正丁醚,则正丁醚的产率是50.0%.

分析 (1)因浓硫酸密度较大,一般浓硫酸与其它液体混合时,先加其它液体后加硫酸;
(2)用冷凝管冷凝时,为了充分冷却,采用逆流的方法,即冷凝水的流向与气体流向相反;
(3)液体能达到的最高温度等于其沸点,装置C中所盛液体必须点大于135℃;
(4)分离分层的液体用分液漏斗;带有玻璃塞的仪器使用前要检漏;
(5)有机物易挥发,将分离出的有机层用无水氯化钙干燥,过滤后再进行蒸馏,精制得到正丁醚;
(6)产率=$\frac{实际产量}{理论产量}$×100%.

解答 解:(1)因浓硫酸密度大于正丁醇密度,浓硫酸与正丁醇混合时,先加正丁醇后加硫酸,防止浓硫酸稀释时放热,引起液体飞溅,所以液体试剂加入顺序是:先加正丁醇,后加浓硫酸,
故答案为:先加正丁醇,后加浓硫酸;
(2)用冷凝管冷凝时,为了充分冷却,冷凝水的流向与气体流向相反,则冷凝水从a口进入,故答案为:a;
(3)加热液体能达到的最高温度等于其沸点,则为保证反应温度恒定在135℃,装置C中所盛液体的沸点应该大于135℃,
故答案为:该液体沸点大于135℃;
(4)分离分层的液体用分液漏斗,该步骤中需要的属于硅酸盐材质的实验仪器是烧杯、玻璃棒、分液漏斗,带有玻璃塞的仪器使用前要检漏,则在使用分液漏斗时要先检验是否漏水;
故答案为:分液漏斗;检验是否漏水;
(5)将分离出的有机层用无水氯化钙干燥,混溶的液体采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正丁醚沸点为142.4℃,易挥发,采用蒸馏的方法获得纯净的正丁醚,
故答案为:蒸馏;
(6)由2CH3CH2CH2CH2OH$→_{135℃}^{浓H_{2}SO_{4}}$CH3CH2CH2CH2OCH2CH2CH2CH3+H2O,
        74×2                    130
         14.8g                   mg
则m=$\frac{14.8g×130}{74×2}$=13.0g,
产率=$\frac{实际产量}{理论产量}$×100%=$\frac{6.5g}{13.0g}$×100%=50.0%,
故答案为:50.0%.

点评 本题考查有机化学实验、反应原理、基本操作、化学计算等,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把握常见实验操作、尾气处理、仪器使用,注意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某化学兴趣小组获得一块20g的固体.老师告诉他们该固体的组成可以表示为Cux(OH)yCO3且每种元素只有一种价态,取4.44g该固体加热分解,可以收集到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并且生成不溶于水的黑色固体 zg,经测定黑色固体中只含有铜、氧两种元素,另取2.22g固体投人250mL0.2mol•L-1盐酸中,得到标准状况下气体224mL,最后将所得溶液的体积稀释至 400mL,测得c(Cu2+)=0.05mL•L-1,请完成下列各题,写出简要的计算过程和必要的化学方程式.
(1)计算Cux(OH)yCO3中的x=2y=2
(2)计算将zg黑色固体用盐酸溶解需要0.2mol•L-1盐酸的体积至少是多少毫升?
(3)计算将所得溶液的体积稀释至400mL时,H+的物质的量浓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反应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Fe+2HCl═H2↑+FeCl2B.2FeCl2+Cl2 ═2FeCl3
C.CaO+H2O═Ca(OH)2D.2Fe(OH)3 $\frac{\underline{\;△\;}}{\;}$Fe2O3+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亚硝酸钠是重要的防腐剂.某化学兴趣小组以碳和浓硝酸为起始原料,设计如下装置利用一氧化氮与过氧化钠反应制备亚硝酸钠(夹持装置和A中加热装置已略,已密性已检验)
【查阅资料】
①HNO2为弱酸,室温下存在反应3HNO2=HNO3+2NO↑+H2O;
②在酸性溶液中,NO2可将MnO4还原为Mn2且无气体生产;
③NO不与碱反应,可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为硝酸.
【实验操作】
①关闭弹簧夹,打开A中分液漏斗活塞,滴加一定量浓硝酸,加热;
②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
③从C中取少量固体,检验是否是亚硝酸钠.
(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4HNO3(浓)$\frac{\underline{\;\;△\;\;}}{\;}$CO2↑+4NO2↑+2H2O.
(2)B中观察的主要现象是溶液变蓝,铜片溶解,导管口有无色气体冒出.
(3)检验C中产物有亚硝酸钠的实验方案(简述实验步骤、现象及结论)及相关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将生成物置于试管中,加入稀硫酸,若产生无色气体并在液面上方变为红棕色,则D中产物是亚硝酸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3NO2-+2H+=NO3-+2NO↑+H2O,或将生成物置于试管中,加入酸性KMnO4溶液,若溶液紫色褪去,则D中产物是亚硝酸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5NO2-+2MnO4-+6H+=5NO3-+2Mn2++3H2O.
(4)经检验C产物中亚硝酸钠含量较少.
a.甲同学认为C中产物不仅有亚硝酸钠,还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生成碳酸钠的化学方程式是2CO2+2Na2O2═2Na2CO3+O2.为排除干扰,甲在B、C装置间增加一个U形管,U形管中盛放的试剂应是碱石灰(写名称).
b.乙同学认为上述装置改进后,还会有空气参与反应导致产品不纯,所以在实验操作①之前应增加一步操作,该操作是打开弹簧夹,通入N2一段时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已知乙二酸( HOOC-COOH)俗称草酸,它是一种易溶于水的二元弱酸,酸性强于碳酸,其盐草酸钙和草酸氢钙均为白色不溶物.无色晶体H2C2O4•2H2O称为草酸晶体,其熔点为101.5℃.草酸晶体失去结晶水得无水草酸,它在157℃升华.
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向盛有2mL饱和NaHCO3溶液的试管里加入少量乙二酸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有无色气泡产生,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HCO3-+H2C2O4=2H2O+2CO2↑+C2O42-
(2)配平乙二酸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 MnO4-+5 H2C2O4+6H+-2Mn2++10CO2↑+8H2O
(3)向试管A中加入3mL乙醇,然后边振荡试管边加入2mL浓硫酸和2mL乙二酸溶液,按下图Ⅰ连接好装置,加热3-5min.在装有饱和Na2CO3溶液的试管B中有油状且带有香味的液体产生.B中导管口在液面上而不伸入液面下的原因是防止倒吸(或防止B中液体倒吸至A中).写出乙二酸与足量乙醇完全酯化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4)已知草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H2C2O4═$\frac{\underline{\;187℃\;}}{\;}$H2O+CO↑+CO2↑.
利用图Ⅱ①和图Ⅱ②加热草酸晶体,以验证草酸受热是否分解.连续加热一段时间后的现象是:
图Ⅱ①:试管里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又变澄清,其原因是草酸受热分解产生CO2,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过量CO2使浑浊又变澄清;
图Ⅱ②:试管里澄清石灰水只变浑浊,其原因是由于大量草酸蒸气逸出,与石灰水反应生成草酸钙沉淀;
能验证草酸受热分解的装置是①(填图Ⅱ中的编号“①”或“②”),理由是:增加了冷凝回流装置,避免草酸蒸气逸出(从装置的特点分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实验室用少量的溴和足量的乙醇、浓硫酸制备1,2-二溴乙烷的装置如图所示,其中可能存在的主要副反应有:乙醇在浓硫酸的存在下在l40℃脱水生成乙醚.
有关数据列表如下:
    乙醇1,2-二溴乙烷    乙醚
    状态  无色液体   无色液体  无色液体
密度/g•cm-3    0.79    2.2    0.71
  沸点/℃    78.5    132    34.6
  熔点/℃    一l30    9-1l6
回答下列问题:
(1)用少量的溴和足量的乙醇、浓硫酸制备1,2-二溴乙烷的两步反应方程式为C2H5OH$→_{170℃}^{浓硫酸}$CH2=CH2↑+H2O、CH2=CH2+Br2→CH2BrCH2Br.
(2)在此实验中,要尽可能迅速地把反应温度提高到170℃左右,其最主要目的是d;(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引发反应    b.加快反应速度     c.防止乙醇挥发   d.减少副产物乙醚生成
(3)在装置C中应加入c,其目的是吸收反应中可能生成的酸性气体:(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水    b.浓硫酸       c.氢氧化钠溶液       d.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4)将1,2-二溴乙烷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加水,振荡后静置,产物应在下层(填“上”、“下”);
(5)若产物中有少量未反应的Br2,最好用b洗涤除去;(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水    b.氢氧化钠溶液    c.碘化钠溶液    d.乙醇
(6)若产物中有少量副产物乙醚.可用蒸馏的方法除去;
(7)反应过程中应用冷水冷却装置D,其主要目的是乙烯与溴反应时放热,冷却可避免溴的大量挥发;但又不能过度冷却(如用冰
水),其原因是1,2-二溴乙烷的凝固点较低(9℃),过度冷却会使其凝固而使气路堵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醇脱水是合成烯烃的常用方法,实验室合成己烯的反应和实验装置如图:
可能用到的有关数据如下:
相对分子质量密度/(g•cm-3沸点/℃溶解性
环己醇1000.9618161微溶于水
环己烯820.810283难溶于水
在a中加入20g环己醇和2小片碎瓷片,冷却搅动下慢慢加入1mL浓硫酸.b中通入冷却水后,开始缓慢加热a,控制馏出物的温度不超过90℃.
分离提纯:
反应粗产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5%碳酸钠溶液和水洗涤,分离后加入无水氯化钙颗粒,静置一段时间后弃去氯化钙.最终通过蒸馏得到纯净环己烯l0g.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的名称是蒸馏烧瓶.
(2)加入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暴沸.
(3)本实验中最容易产生的副产物的结构简式为
(4)分液漏斗在使用前须检漏;在本实验分离过程中,产物应该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填“上口倒出”或“下口放出”).
(5)分离提纯过程中加入无水氯化钙的目的是吸收水.
(6)本实验所得到的环已烯产率是C(填正确答案标号).
A.41%  B.50%  C.61%  D.7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正丁醛是一种化工原料.某实验小组利用如下装置合成正丁醛.发生的反应如下:

CH3CH2CH2CH2OH$→_{H_{2}SO_{4}加热}^{Na_{2}Cr_{2}O_{7}}$CH3CH2CH2CHO
反应物和产物的相关数据列表如下:
沸点/℃密度/(g•cm-3水中溶解性
正丁醇11.720.8109微溶
正丁醛75.70.8017微溶
实验步骤如下:
将6.0g Na2Cr2O7放入100mL烧杯中,加30mL水溶解,再缓慢加入5mL浓硫酸,将所得溶液小心转移至B中.在A中加入4.0g正丁醇和几粒沸石,加热.当有蒸汽出现时,开始滴加B中溶液.滴加过程中保持反应温度为90-95℃,在E中收集90℃以下的馏分.
将馏出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去水层,有机层干燥后蒸馏,收集75-77℃馏分,产量2.0g.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能否将Na2Cr2O7溶液加到浓硫酸中,说明理由不能,容易发生迸溅.
(2)加入沸石的作用是防止暴沸.
(3)上述装置图中,B仪器的名称是分液漏斗,D仪器的名称是直形冷凝管.
(4)分液漏斗使用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c(填正确答案标号).
a.润湿b.干燥      c.检漏         d.标定
(5)将正丁醛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分水时,水在下层(填“上”或“下”)
(6)反应温度应保持在90-95℃,其原因是保证正丁醛及时蒸出,又可尽量避免其被进一步氧化.
(7)本实验中,正丁醛的产率为51.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滴加液体
B.
取用固体
C.
测溶液pH
D.
过滤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