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9.为研究SO2气体的性质,某小组设计完成如图实验.

(Ⅰ)将适量纯的SO2气体通入到下列溶液中产生现象如下:
溶液①品红溶液②Na2S③BaCl2④Ba(OH)2⑤Ba(NO32
现象溶液褪色黄色沉淀无明显现象白色沉淀白色沉淀
(1)实验②中通入一段时间后才渐渐产生黄色沉淀,表现SO2的氧化性和水溶液酸性;实验⑤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S2-+5SO2+2H2O=3S↓+4HSO3-
(Ⅱ)某小组探究铜与浓硫酸反应的产物.将铜与浓硫酸在烧瓶中共热时,液面上产生大量白雾,铜表面先变黑后渐渐溶解;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品红溶液和BaCl2溶液,品红溶液褪色,却意外发现BaCl2溶液也能产生白色沉淀;反应所得灰绿色溶液下沉积少量白色固体,倾倒出液体后的白色固体小心加水,溶解后溶液呈蓝色.
【查阅资料】:①Cu2S不溶于稀硫酸,能够溶于热的稀硝酸中,且产生SO42-离子.
    ②98.3%浓硫酸的沸点:339℃;纯硫酸温度高于500℃部分分解;
(2)对产生的气体通入使BaCl2溶液产生沉淀原因做出猜想并设计实验加以验证.
(a)若考虑装置中的空气中某成分作用于SO2使之产生沉淀,为消除这一因素,装置的选择与连接顺序为CAD;(选给定3个装置,见如图)
(b)利用所设计的装置进行实验依然发现BaCl2溶液产生沉淀,则可能的原因是浓硫酸分解生成二氧化硫和氧气,则排除此因素,装置选择和连接顺序为ACD;(给定装置,如图)
(3)探究上述实验过程中铜表面产生的黑色固体组成,某同学猜想可能为CuO或Cu2S的一种,将不溶解的表面有黑色物质附着的铜滤出、清洗、干燥、磨碎.
下列实验设计能够确认上述同学猜想的是(  )
A、取少量样品加入稀硝酸加热观察是否溶解,试管口是否有气体变浅棕色;
B、取少量样品加入稀硫酸充分振荡,观察溶液是否变蓝色;
C、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稀硝酸加热溶解,加入BaCl2检验SO42-离子是否产生.
(4)取上述反应的烧瓶中残留物制备CuSO4•5H2O晶体,残留物去除不溶物后中缓缓加入适量水,溶解、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称重得该晶体.

分析 (Ⅰ)(1)SO32-与S2-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生成S,向Na2S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通入一段时间后才渐渐产生黄色沉淀,说明二氧化硫的弱酸性和氧化性;
(Ⅱ)(2)铜表面先变黑后渐渐溶解,说明反应生成氧气,产生的气体通入使BaCl2溶液产生沉淀原因可能是亚硫酸根离子被氧气氧化生成硫酸钡,
(a)消除空气中的氧气影响,使空气通过亚硫酸氢钠溶液,氧气能够氧化亚硫酸氢钠而除去;
(b)浓硫酸分解生成二氧化硫和氧气;使混合气体通过亚硫酸氢钠溶液,氧气能够氧化亚硫酸氢钠而除去;
(3)Cu能够与稀硝酸反应生成氮的氧化物,结合信息:Cu2S不溶于稀硫酸,能够溶于热的稀硝酸中,且产生SO42-离子分析;
(4)从硫酸铜溶液中制取CuSO4•5H2O晶体,需要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称重.

解答 解:(Ⅰ)(1)Na2S溶液显碱性,在碱性环境中SO32-与S2-不反应,SO32-与S2-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生成S,向Na2S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通入一段时间后才渐渐产生黄色沉淀,说明二氧化硫具有氧化性和水溶液酸性,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S2-+5SO2+2H2O=3S↓+4HSO3-,故答案为:氧化性;水溶液酸性;2S2-+5SO2+2H2O=3S↓+4HSO3-
(Ⅱ)(2)产生的气体通入使BaCl2溶液产生沉淀是因为混合气体中含有氧气,氧气将亚硫酸根离子氧化为硫酸根离子,生成的沉淀为硫酸钡,
(a)空气首先通过C,再通过A,最后通入D,看有无沉淀,故答案为:CAD;
(b)Cu与浓硫酸反应时放热,温度升高导致浓硫酸分解生成二氧化硫和氧气,排除此因素,装置选择和连接顺序为ACD,故答案为:浓硫酸分解生成二氧化硫和氧气;ACD;
(3)A、Cu能够与稀硝酸反应生成氮的氧化物,滤出物中含有Cu,所以试管口有气体变浅棕色也不能证明有硫化亚铜,故A错误;
B、Cu2S和Cu都不溶于稀硫酸,而CuO能够溶于稀硫酸,所以取少量样品加入稀硫酸充分振荡,若观察溶液变蓝色,说明含有CuO,故B正确;
C、CuO和Cu与硝酸反应不能生成硫酸根离子,Cu2S能够溶于热的稀硝酸中,且产生SO42-离子,所以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稀硝酸加热溶解,若加入BaCl2检验有SO42-离子产生,证明有硫化亚铜,故C正确;
故答案为:BC;
(4)从硫酸铜溶液中制取CuSO4•5H2O晶体,需要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称重,故答案为:过滤洗涤.

点评 本题是实验探究题,题目难度大,思维含量大,注意联系物质的性质和题给信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合成治疗脑缺血的药物I的一种路线如下:

已知:
(1)
(2)I结构中分别有一个五原子环和一个六原子环.
(3)F能发生银镜反应.
完成下列填空:
(一)D→E的反应类型为取代;F中不含氧的官能团有溴原子(写名称).
(二)按系统命名法,A的名称是2-甲基丙烯;I的结构简式为
(三)H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合成高分子树脂,其化学方程式为
(四)G的同分异构体有多种,其中含有酚羟基,且结构中有4种不同性质氢的结构有3种.
(五)化合物D经下列步骤可以得到苯乙烯:

反应Ⅰ的条件为光照;试剂X是HCHO;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如图所示装置中,烧杯Ⅰ、Ⅱ中分别盛有200g 9.4%的Cu(NO32溶液和足量的饱和K2SO3溶液,所用电极均为惰性电极,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电解一段时间后,a电极产生0.56L(标准状况下)气体,则A为电源的正极,此时烧杯Ⅰ中溶液的质量为196g;
(2)电解后烧杯Ⅱ中析出一种无色钾盐晶体(不含氢元素),其摩尔质量为238 g•mol-1,该盐中钾的含量为32.8%,且钾与硫元素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则该钾盐的化学式为K2S2O6,d电极上产生气体的化学式为2H++2e-=H2↑,c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SO32--2e-=S2O6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硫酸铜是一种应用极其广泛的化工原料,铜不能与稀硫酸直接反应,本实验中将适量浓硝酸分多次加入到铜粉与稀硫酸的混合物中,加热使之反应完全,通过蒸发、结晶得到硫酸铜晶体(装置如图1、2所示)
(1)如何检验装置气密性关闭K1、K2,微热圆底烧瓶,3中长导管有气泡冒出,停止加热长导管中形成一段水柱
(2)实验过程中通入O2的作用使生成的氮的氧化物能被完全吸收.3中液体为NaOH溶液
(3)为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如下设计:
方案1:以空气为氧化剂.将铜粉在仪器B中反复灼烧,使铜与空气充分反应生成氧化铜,再将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
方案2:将空气或氧气直接通入到铜粉与稀硫酸的混合物中,发现在常温下几乎不反应.向反应液中加FeSO4或Fe2(SO43,即发生反应.反应完全后向其中加物质甲调节pH 3~4,产生Fe(OH)3沉淀,过滤、蒸发、结晶,滤渣作催化剂循环使用(已知Fe(OH)3和Cu(OH)2完全沉淀时的PH分别为37.64)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方案1中的B仪器名称是坩埚
②方案2中甲物质是ab(填字母序号)a.CuO b.CuCO3 c.NaOH   d.NH3•H2O
以加入Fe2(SO43为例,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反应发生的原因2Fe3++Cu=2Fe2++Cu2+、4Fe2++O2+4H+=4Fe3++2H2O
方案3:将3.2g铜丝放到45mL 1.5mol?L-1的稀硫酸中,控温在50℃.加入18mL 10%的H2O2,反应0.5小时后,升温到60℃,持续反应1小时后,过滤、蒸发结晶、减压抽滤等,用少量95%的酒精淋洗后晾干,得CuSO4•5H2O 10.6g则过程Cu的利用率为84.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将氨水滴加到盛有AgCl的试管中直至AgCl完全溶解,对上述过程的有关解释或叙述正确的是(  )
A.所得溶液中c(Ag+)•c(Cl-)>Ksp(AgCl)
B.上述实验说明Cl-与NH4+间有很强的结合力
C.所得溶液中形成了难电离的物质
D.上述过程中NH3•H2O的电离常数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图示试验正确的是(  )
A.
制取收集干燥氨气
B.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
C.
除去CO气体中的CO2气体
D.
配制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下面的推断,其中错误的是(  )
A.铍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能具有两性
B.砹是一种有色固体,HAt很不稳定,AgAt是有色难溶于水的固体
C.高溴酸(HBrO4)的酸性比硒酸(H2SeO4)的酸性弱
D.硫酸锶(SrSO4)是难溶于水和盐酸的白色固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
A.锌粒与稀硫酸的反应
B.灼热的氧化铜与CO的反应
C.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的反应
D.Ba(OH)2•8H2O晶体与NH4Cl晶体的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1)拆开1mol H-H键,1mol N-H键,1mol N三N键分别需要吸收的能量为436kJ,391kJ,946kJ,则理论上,每生成1mol NH3放出(填:吸收或放出)热量46 kJ;
(2)在2L容器中3种物质间进行反应,X、Y、Z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依图所示: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X?3Y+Z.
②反应起始至t(t=3min),Y的平均反应速率是0.2mol/(L﹒min).
③t分钟后X、Y、Z各物质的量不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说明在这个条件下,反应已达到了平衡状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