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乙酸和乙酸乙酯可用Na2CO3溶液加以区别 B.戊烷(C5H12)有两种同分异构体
C.乙烯、聚氯乙烯和苯分子均含有碳碳双键 D.糖类油脂和蛋白质均可发生水解反应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由H+(aq)+OH-(aq)=H20(1) △H=-57.3 kJ·mol-1,可知含1 mo1 CH3COOH的溶液与含1 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热量为57.3 kJ
B.由C(石墨)=C(金刚石) △H=+1.9 kJ·mol-1,可知石墨比金刚石更稳定
C.由N2(g)+3H2(g)=2NH3(g) △H=-92.4 kJ·mol-1,可知将1 mol N2(g)和3 mol H2(g)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放出热量为92.4 kJ
D.由△G=△H-T△S可知,所有的放热反应都能自发进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苯酚沾在手上,应立即用NaOH溶液清洗
B.给试管中液体加热时,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
C.向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少量饱和FeCl3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
D.试管壁上的银镜可用稀硫酸洗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实验研究(图中a、b、c表示止水夹),请对其方案进行完善或评价。
(1)实验室将B、C、E相连后,以浓盐酸和 为原料可制取Cl2。
(2)利用实验室常用方法制取氯气,将A、C、E相连,在丙中加入适量水,即可制得氯水.将所得氯水分为两份,进行Ⅰ、Ⅱ两个实验,实验操作如下,将现象①填入下表:
实验序号 | 实验操作 | 现象 |
Ⅰ | 将氯水滴入品红溶液 | ① |
Ⅱ | 氯水中加入碳酸氢钠粉末 | 有无色气泡产生 |
②请你评价:
实验Ⅱ推出相应的结论是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具有酸性,是否合理? ________________若不合理,请说明理由(若合理,无需填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C、E相连,可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以验证Cl-和Br-的还原性强弱,C中应放入的试剂是 。
(4)B、D、E装置相连后,在B中盛装浓硝酸和铜片,可制得NO2,欲用D装置验证NO2与水的反应,其操作步骤为:先关闭止水夹_______,再打开止水夹c,双手紧握(或微热)试管丁,使试管中气体逸出,NO2与水接触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在一定的条件下,将10molH2和1molN2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在适当条件下使其发生反应:N2+3H22NH3,达到平衡后。则H2的转化率可能是( )
A.35% B.30% C.25% D.7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一定条件下,N2O分解的部分实验数据如下:
反应时间/min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90 | 100 |
C(N2O) /mol·L—1 | 0.100 | 0.090 | 0.080 | 0.070 | 0.060 | 0.050 | 0.040 | 0.030 | 0.020 | 0.010 | 0.000 |
(注:图中半衰期指任一浓度N2O消耗一半时所需的相应时间,c1、c2均表示N2O初始浓度且c1<c2) 下图能正确表示该反应有关物理量变化规律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为了探究“氯气的性质和用途”,某学习小组以二氧化锰和浓盐酸为主要原料制取氯气,并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其中A是连有注射器针头的橡皮管,针头已插入并穿过橡皮塞)进行实验.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乙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丙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丁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分离丁中液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2)橡皮管连通后,分液漏斗中的气体压强p1与烧瓶中的气体压强p2的关系为________(填“>”“<”或“=”),连接橡皮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烧瓶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在1 L HNO3和H2SO4的混合溶液中,两种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之和为0.6 mol/l,向该溶液中加入足量铜粉,加热,充分反应,当HNO3与H2SO4的物质的量比为x:y 时所得溶液中Cu2+物质的量浓度最大,则x:y为
A.2:3 B.3:8 C.1:4 D.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