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在下列反应中,没有黑色物质生成的是


  1. A.
    蔗糖和浓硫酸共热
  2. B.
    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3. C.
    氯化铁溶液和氢氧化钾溶液混合
  4. D.
    硫粉和铁粉混合共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09?南京二模)选做题,本题有A、B两题,分别对应于“物质结构与性质”和“实验化学”两个选修模块的内容,请选择其中一题作答,并把所选题目对应字母后的方框涂黑.若两题都作答,将按A题评分.
A.可以由下列反应合成三聚氰胺:
CaO+3C
 高温 
.
 
CaC2+CO↑       CaC2+N2
 高温 
.
 
CaCN2+C↑    CaCN2+2H2O=NH2CN+Ca(OH)2,NH2CN与水反应生成尿素[CO(NH22],尿素合成三聚氰胺.
(1)写出与Ca在同一周期且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内层排满电子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1s22s22p63s23p63d104s2或[Ar]3d104s2
1s22s22p63s23p63d104s2或[Ar]3d104s2
.CaCN2中阴离子为CN22-,与CN22-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有N2O和
CO2
CO2
(填化学式),由此可以推知CN22-离子的空间构型为
直线形
直线形

(2)尿素分子中C原子采取
sp2
sp2
杂化.尿素分子的结构简式是
,其中碳氧原子之间的共价键是
C
C
(填字母)
A.2个σ键          B.2个π键          C.1个σ键、1个π键
(3)三聚氰胺()俗称“蛋白精”.动物摄入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    )后,三聚氰酸与三聚氰胺分子相互之间通过
分子间氢键
分子间氢键
结合,在肾脏内易形成结石.
(4)CaO晶胞如图A所示,CaO晶体中Ca2+的配位数为
6
6
.CaO晶体和NaCl晶体的晶格能分别为:CaO 3401kJ/mol、NaCl 786kJ/mol.导致两者晶格能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CaO晶体中Ca 2+、O 2-的带电量大于NaCl晶体中Na+、Cl-的带电量
CaO晶体中Ca 2+、O 2-的带电量大于NaCl晶体中Na+、Cl-的带电量

B.实验室用乙酸和正丁醇制备乙酸正丁酯.有关物质的物理性质如下表.请回答有关问题.
化合物 密度/g?cm-3 沸点/℃ 溶解度/100g水
正丁醇 0.810 118.0 9
冰醋酸 1.049 118.1
乙酸正丁酯 0.882 126.1 0.7
Ⅰ.乙酸正丁酯粗产品的制备
在干燥的50mL圆底烧瓶中,装入沸石,加入11.5mL正丁醇和9.4mL冰醋酸,再加3~4滴浓硫酸.然后安装分水器(作用:实验过程中不断分离除去反应生成的水)、温度计及回流冷凝管,加热冷凝回流反应.
(1)本实验过程中可能产生多种有机副产物,写出其中两种的结构简式:
CH3CH2CH2CH2OCH2CH2CH2CH3
CH3CH2CH2CH2OCH2CH2CH2CH3
CH2=CHCH2CH3
CH2=CHCH2CH3

(2)实验中为了提高乙酸正丁酯的产率,采取的措施是:
用分水器及时移走反应生成的水,减少生成物的浓度;
用分水器及时移走反应生成的水,减少生成物的浓度;
使用过量醋酸,提高正丁醇的转化率
使用过量醋酸,提高正丁醇的转化率

Ⅱ.乙酸正丁酯粗产品的制备
(1)将乙酸正丁酯粗产品用如下的操作进行精制:①水洗  ②蒸馏  ③用无水MgSO4干燥 ④用10%碳酸钠洗涤,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C
C
(填字母).
A.①②③④B.③①④②C.①④①③②D.④①③②③
(2)将酯层采用如图B所示装置蒸馏.
1.出图中仪器A的名称
冷凝管
冷凝管
.冷却水从
口进入(填字母).
2.②蒸馏收集乙酸正丁酯产品时,应将温度控制在
126.1℃
126.1℃
左右.
Ⅲ.计算产率
测量分水器内由乙酸与正丁醇反应生成的水体积为1.8mL,假设在制取乙酸正丁酯过程中反应物和生成物没有损失,且忽略副反应,计算乙酸正丁酯的产率
79.4%
79.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铜及其化合物一般都具有特征的颜色,例如Cu、Cu2O呈红色,CuO呈黑色,CuSO4?5H2O呈蓝色等.研究性学习小组甲为检测实验室的Cu2O试样中是否含有Cu进行了认真的探究.
Ⅰ.查阅资料:①Cu2O属于碱性氧化物;         ②在空气中灼烧Cu2O生成CuO;
③Cu2O在酸性条件下能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Cu2O+2H+=Cu+Cu2++H2O).
Ⅱ.设计实验方案:
方案1:取该红色试样溶于足量的稀硝酸中,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方案2:取该红色试样溶于足量的稀硫酸中,观察是否有残渣
方案3:称得干燥坩埚的质量为a g,取红色试样置于坩埚中称得总质量为b g,在空气中充分灼烧至完全变黑,并在干燥器中冷却,再称量.如此反复多次直到质量不变,称得最后质量为c g.分析数据,作出合理判断.
(1)请你评价方案1和方案2.如果你认为该方案合理,请简述其工作原理;如果你认为该方案不合理,请简述原因.
方案Ⅰ不合理,铜和氧化亚铜都能和硝酸生成Cu2+;方案Ⅱ不合理,Cu+在酸性条件下能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也生成了铜单质
方案Ⅰ不合理,铜和氧化亚铜都能和硝酸生成Cu2+;方案Ⅱ不合理,Cu+在酸性条件下能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也生成了铜单质

(2)方案3中,如果a、b、c的关系符合c=
10
9
(b-a)
10
9
(b-a)
可确认红色粉末是Cu2O
Ⅲ.研究性学习小组乙,设计了新的探究方案,装置如图所示.

(3)简述新探究方案中,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如何检验(操作、现象、结论):
关闭活塞,从长颈漏斗向试管中注入一定量的水,使漏斗内液面高于试管内液面,静置后若漏斗内液面不下降,则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液面下降,则装置漏气
关闭活塞,从长颈漏斗向试管中注入一定量的水,使漏斗内液面高于试管内液面,静置后若漏斗内液面不下降,则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液面下降,则装置漏气

(4)你认为依据新方案测定上述红色试样成分必须获得下列哪些物理量:(选填序号)
②③⑤
②③⑤
     ①通入氢气体积; ②反应前,红色试样+硬质试管的总质量;
③完全反应后红色固体+硬质试管的总质量;④实验前,干燥管(含药品)的质量;⑤硬质试管质量;⑥锌粒质量;⑦稀硫酸中含溶质的量;⑧实验后,干燥管(含药品)的质量
(5)有人提出,在氢气发生器与硬质试管之间应加一个干燥装置,你认为
需要
需要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简述理由
反应后,应让铜粉在氢气流中冷却,如没有干燥管,铜粉将吸湿
反应后,应让铜粉在氢气流中冷却,如没有干燥管,铜粉将吸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读下列有关化学史剪辑,参与科学发现的探究。
材料1  在发现溴的前几年,德国著名的有机化学家李比希接受了一家制盐厂的请求,分析母液中含有什么成分。在分析过程中,他发现往母液中加入淀粉碘化物,过夜后母液变成黄色;再将氯气通入母液进行蒸馏,得到一种黄色液体。他没有分析研究就判断该液体是氯化碘,并把装有该液体的瓶子贴上了氯化碘的标签。
法国化学家巴拉尔在研究盐湖中植物的时候,把从大西洋和地中海沿岸采集到的黑角菜燃烧成灰,然后用浸泡的方法得到一种灰黑色的浸取液。他往浸取液中加入氯水和淀粉后,溶液分为两层:下层显蓝色,这是由于淀粉与溶液中的碘生成了化合物;上层显棕黄色,这是以前没有见过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巴拉尔猜想,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氯气与溶液中的碘形成了氯化碘,这种化合物使溶液呈棕黄色;二是氯气把溶液中的新元素置换出来,因而上层溶液呈棕黄色。于是巴拉尔想了很多方法,试图把新的物质直接分开,但都没有成功。
材料2  巴拉尔分析棕黄色物质可能不是氯化碘,而是一种与氯、碘相似的新元素。他用乙醚将棕黄色物质萃取出来,再在棕黄色物质中加入苛性钾溶液,则棕黄色褪去,加热蒸发至干,剩下的物质像氯化钾一样!
材料3  巴拉尔然后把像氯化钾的物质与浓硫酸、二氧化锰共热,则产生红棕色有恶臭气味的气体,冷凝后得到棕黄色液体。
材料4  巴拉尔判断,这是与氯、碘相似的新元素,判断最终获得证实,并以希腊文恶臭(Bromium)加以命名。
请你追随科学家的足迹,一起来参与设计有关实验方案。
(1)氯化碘的相对分子质量与单质溴的很接近,水溶液颜色也相近。氯化碘作为一种拟卤素,下列有关其性质的猜想肯定不正确的是________。
A.氯化碘常温下是一种液体,易溶于有机溶剂
B.氯化碘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C.氯化碘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0
D.氯化碘的氧化性介于单质碘和氯气之间
(2)上述液体若是氯化碘,则氯化碘与苛性钾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若是溴,则溴与苛性钾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3)若氯化碘与碱溶液反应后蒸干得到的物质与浓硫酸、二氧化锰共热,则产生的现象可能是_____________;若反应后的产物是溴化钾,则与浓硫酸、二氧化锰共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上面溴的发现史,给你的启示有哪些?请用简短的语言表述: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4届山西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理科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10分)用“√”或“×”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一个D2O分子所含的中子数为8。

(2)HI、HBr、HCl、HF的稳定性依次增强。

(3)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单质的熔点逐渐降低。

(4)常温下Na与足量O2反应生成Na2O,随温度升高生成Na2O的速率逐渐加快。

(5)从能量角度看,断开化学键要放热,形成化学键要吸热。一个化学反应是释放能量,还是吸收能量,取决于二者的相对大小。

(6)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并平行插入稀硫酸中,由于锌片是负极,所以溶液中的H向负极迁移。

(7)在二氧化硫与氧气的反应中,适当提高氧气浓度,可提高二氧化硫的转化率。

(8)二氯甲烷没有同分异构体,证明甲烷分子具有正四面体结构。

(9)用点燃或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的方法均可以鉴别甲烷和乙烯。

(10)苯不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水发生反应,证明苯不具有类似乙烯中的双键。

【解析】氘原子含有1个中子,所以一个D2O分子中含有10个中子。非金属性是F>Cl>Br>I,所以相应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单质的熔点可以逐渐降低,例如第IA,也可以逐渐升高,例如第 A。在加热是钠和氧气的生成物是过氧化钠。断开化学键要吸热,形成化学键要放热。在原电池中,电子从负极经导线传递到正极上,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增大反应物浓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若甲烷是平面型结构,则二氯甲烷必然存在2种同分异构体。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甲烷不可以。同时乙烯中含碳量高,燃烧会冒出黑烟。由于苯中不存在碳碳双键,所以不能使溴水褪色,也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10分)用“√”或“×”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一个D2O分子所含的中子数为8。

(2)HI、HBr、HCl、HF的稳定性依次增强。

(3)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单质的熔点逐渐降低。

(4)常温下Na与足量O2反应生成Na2O,随温度升高生成Na2O的速率逐渐加快。

(5)从能量角度看,断开化学键要放热,形成化学键要吸热。一个化学反应是释放能量,还是吸收能量,取决于二者的相对大小。

(6)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并平行插入稀硫酸中,由于锌片是负极,所以溶液中的H向负极迁移。

(7)在二氧化硫与氧气的反应中,适当提高氧气浓度,可提高二氧化硫的转化率。

(8)二氯甲烷没有同分异构体,证明甲烷分子具有正四面体结构。

(9)用点燃或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的方法均可以鉴别甲烷和乙烯。

(10)苯不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水发生反应,证明苯不具有类似乙烯中的双键。

【解析】氘原子含有1个中子,所以一个D2O分子中含有10个中子。非金属性是F>Cl>Br>I,所以相应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单质的熔点可以逐渐降低,例如第IA,也可以逐渐升高,例如第 A。在加热是钠和氧气的生成物是过氧化钠。断开化学键要吸热,形成化学键要放热。在原电池中,电子从负极经导线传递到正极上,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增大反应物浓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若甲烷是平面型结构,则二氯甲烷必然存在2种同分异构体。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甲烷不可以。同时乙烯中含碳量高,燃烧会冒出黑烟。由于苯中不存在碳碳双键,所以不能使溴水褪色,也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