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实验室用图甲所示装置制取少量氨气
B. 为使100mL0.5mol/L的NaNO3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变为1mol/L,可将原溶液加热蒸发掉50mL水
C. 利用图乙装置,可制取乙烯并验证其易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
D. 利用图丙装置,可说明浓H2SO4具有脱水性、强氧化性,SO2具有漂白性、还原性
【答案】D
【解析】
A.气体收集装置不能密封;
B.100mL溶液蒸发掉50g水,剩余溶液体积未知,不能计算物质的量浓度;
C.挥发出来的乙醇也能够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干扰了检验结果;
D.浓硫酸使蔗糖变黑,然后C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能够漂白品红溶液,还能够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A.收集氨气的试管不能密封,否则无法收集氨气,故A错误;
B.蒸发掉50mL水后,剩余溶液未告诉密度,无法计算溶液的体积,则无法计算所得溶液的浓度,故B错误;
C.乙醇易挥发,挥发出的乙醇干扰了乙烯的检验,应该先用水除去乙醇,故C错误;
D.浓硫酸使蔗糖变黑,可知浓硫酸的脱水性,然后C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能够使品红溶液褪色,证明二氧化硫检验漂白性;二氧化硫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高锰酸钾褪色可知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故D正确。
故选D。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中和滴定”原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用I2O5可定量测定CO的含量,该反应原理为5CO+I2O55CO2+I2。其实验步骤如下:
①取250 mL(标准状况)含有CO的某气体样品通过盛有足量I2O5的干燥管中在170 ℃下充分反应;
②用水一乙醇液充分溶解产物I2,配制100 mL溶液;
③量取步骤②中溶液25.00 mL于锥形瓶中,然后用0.01 mol·L-1的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消耗标准Na2S2O3溶液的体积如表所示。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
滴定前读数/mL | 2.10 | 2.50 | 1.40 |
滴定后读数/mL | 22.00 | 22.50 | 21.50 |
(1)步骤②中配制100 mL待测溶液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的名称是烧杯、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和____________________。
(2)Na2S2O3标准液应装在__________(填字母)中。
(3)指示剂应选用__________,判断达到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气体样品中CO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已知:气体样品中其他成分不与I2O5反应:2Na2S2O3+I2=2NaI+Na2S4O6)
(5)下列操作会造成所测CO的体积分数偏大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a.滴定终点俯视读数
b.锥形瓶用待测溶液润洗
c.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没有气泡
d.配制100 mL待测溶液时,有少量溅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为探究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设计了如下系列实验。
Ⅰ.(1)将钠、钾、镁、铝各1 mol分别投入到足量的同浓度的盐酸中,试预测实验结果:_____与盐酸反应最剧烈,____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最多。
(2)向Na2S溶液中通入氯气出现黄色浑浊,可证明非金属性:Cl____S(填“>”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Ⅱ.利用如图装置可验证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3)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干燥管D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要证明非金属性:Cl>I,C中为淀粉—碘化钾混合溶液,B中装有KMnO4固体,则A中试剂为___________,观察到C中溶液____________(填现象),即可证明。从环境保护的观点考虑,此装置缺少尾气处理装置,可用_________溶液吸收尾气。
(5)若要证明非金属性:C>Si,则在A中加盐酸、B中加CaCO3、C中加Na2SiO3溶液。观察到C中溶液 ________(填现象),即可证明。但有的同学认为盐酸具有挥发性,HCl可进入C中干扰实验,应在两装置间添加装有 _________溶液的洗气瓶除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一项最新成果实现了甲烷高效生产乙烯,如图所示,甲烷在催化作用下脱氢,在不同温度下分别形成等自由基,在气相中经自由基:CH2偶联反应生成乙烯(该反应过程可逆)
(1)已知相关物质的燃烧热如上表所示,写出甲烷制备乙烯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2)现代石油化工采用Ag作催化剂,可实现乙烯与氧气制备X(分子式为C2H4O,不含双键)该反应符合最理想的原子经济,则反应产物是____________(填结构简式)。
(3)在400℃时,向初始体积为1L的恒压密闭反应器中充入1 molCH4,发生(1)中反应,测得平衡混合气体中C2H4的体积分数为20.0%。则:
①在该温度下,其平衡常数K=________。
②若向该反应器中通入高温水蒸气(不参加反应,高于400℃),则C2H4的产率将_______(填“増大”“减小”“不变”或“无法确定”),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反应器的体积固定,不同压强下可得变化如下图所示,则压强的关系是____________。
④实际制备C2H4时,通常存在副反应2CH4(g)C2H6(g)+H2(g)。反应器和CH4起始量不変,不同温度下C2H6和C2H4的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曲线如下图所示。
I.在温度高于600℃时,有可能得到一种较多的双碳有机副产物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II.若在400℃时,C2H4、C2H6的体积分数分别为20.0%、6.0%,其余为CH4和H2,则体系中CH4的体积分数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氯化钠(NaCN)是一种基本化工原料,同时也是一种毒物质。一旦泄漏需要及时处理,一般可以通过喷酒双氧水或过硫酸钠(Na2S2)溶液来处理,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I.(1)NaCN用双氧水处理后,产生一种酸式盐和一种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工业制备过硫酸钠的反应原理如下所示
主反应:(NH4)2S2O8+2NaOHNa2S2O8+2NH3↑+2H2O
副反应:2NH3+3Na2S2O8+6NaOH6Na2SO4+N2+6H2O
某化学小组利用上述原理在实验室制备过硫酸,并用过硫酸钠溶液处理含氰化钠的废水。
实验一:实验室通过如下图所示装置制备Na2S2O8。
(2)装置中盛放(NH4)2S2O8溶液的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3)装置a中反应产生的气体需要持续通入装置c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装置中还需补充的实验仪器或装置有___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温度计 B水浴加热装置
C.洗气瓶 D.环形玻璃搅拌棒
实验二:测定用过硫酸钠溶液处理后的废水中氯化钠的含量。
已知;①废水中氯化钠的最高排放标准为0.50mg/L。
②Ag++2CN—===[Ag(CN)2]—,Ag++I—==AgI↓,AgI呈黄色,CN—优先与Ag+发生反应。实验如下:取1L处理后的NaCN废水,浓缩为10.00mL置于锥形瓶中,并滴加几滴KI溶液作指示剂,用1.010—3mol/L的标准AgNO3溶液滴定,消耗AgNO3溶液的体积为5.00mL
(5)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处理后的废水中氰化钠的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mg/L.
Ⅲ.(7)常温下,含硫微粒的主要存在形式受pH的影响。利用电化学原理,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NaHSO4溶液也可以制备过硫酸钠。已知在阳极放电的离子主要为HSO4—,则阳极主要的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22.4 L O3中一定含有3 mol O
B.常温常压下28 g N2和28 g CO中含有的原子个数相等
C.将10 g CaCO3投入水中再加水至100 mL,所得溶液中Ca2+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
D.在标准状况下11.2 L H2O中含有1 mol 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平衡常数、电离常数(Ka、Kb)、溶度积常数等常数是表示、判断物质性质的重要常数,下列关于这些常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当温度升高时,弱酸、弱碱的电离常数(Ka、Kb)和溶度积常数一定均变大
B. 说明相同物质的量浓度时,氢氰酸的酸性比醋酸的强
C. 向氯化钡溶液中加入等体积同浓度的碳酸钠和硫酸钠溶液,先产生沉淀,则
D. 化学平衡常数的大小与温度、浓度、压强有关,与催化剂无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Cu(s)+2H+(aq)===Cu2+(aq)+H2(g) ΔH1
2H2O2(l)===2H2O(l)+O2(g) ΔH2
2H2(g)+O2(g)===2H2O(l) ΔH3
则反应Cu(s)+H2O2(l)+2H+(aq)===Cu2+(aq)+2H2O(l)的ΔH是
A. ΔH=ΔH1+1/2ΔH2+1/2ΔH3 B. ΔH=ΔH1+1/2ΔH2-1/2ΔH3
C. ΔH=ΔH1+2ΔH2+2ΔH3 D. ΔH=2ΔH1+ΔH2+Δ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