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2.肉桂酸是一种香料,具有很好的保香作用,通常作为配香原料,可使主香料的香气更加清香.实验室制备肉桂酸的化学方程式为:

主要试剂及其物理性质
名称分子量性状密度g/cm3熔点℃沸点℃溶解度:克/100ml溶剂
苯甲醛106无色液体1.06-26178-1790.3互溶互溶
乙酸酐102无色液体1.082-73138-14012不溶
肉桂酸148无色结晶1.248133-1343000.0424
密度:常压,25℃测定
主要实验步骤和装置如下:

Ⅰ合成:按图1连接仪器,加入5mL苯甲醛、14mL乙酸酐和7.02g无水碳酸钾.在140~170℃,将此混合物回流45min.
Ⅱ分离与提纯:
①将上述合成的产品冷却后边搅拌边加入40ml水浸泡5分钟,并用水蒸气蒸馏,从混合物中除去未反应的苯甲醛,得到粗产品
②将上述粗产品冷却后加入40ml 10%的氢氧化钠水溶液,再加90ml水,加热活性炭脱色,趁热过滤、冷却;
③将1:1的盐酸在搅拌下加入到肉桂酸盐溶液中,至溶液呈酸性,经冷却、减压过滤、洗涤、干燥等操作得到较纯净的肉桂酸;
水蒸气蒸馏:使有机物可在较低的温度下从混合物中蒸馏出来,可以避免在常压下蒸馏时所造成的损失,提高分离提纯的效率.同时在操作和装置方面也较减压蒸馏简便一些,所以水蒸气蒸馏可以应用于分离和提纯有机物.
回答下列问题:
(1)合成肉桂酸的实验需在无水条件下进行,实验前仪器必须干燥.实验中为控制温度在140~170℃需在BD中加热(请从下列选项中选择).
A.水     B.甘油(沸点290℃)    C.砂子    D.植物油(沸点230~325℃)反应刚开始时,会有乙酸酐(有毒)挥发,所以该实验应在通风橱或通风处中进行操作.
(2)图2中装置a的作用是产生水蒸气,装置b中长玻璃导管要伸入混合物中的原因是使混合物与水蒸气充分接触,有利于提纯肉桂酸,水蒸气蒸馏后产品在三颈烧瓶(填仪器名称)
(3)趁热过滤的目的防止肉桂酸钠结晶而析出堵塞漏斗,方法:用热过滤漏斗或采取保温措施.
(4)加入1:1的盐酸的目的是使肉桂酸盐转化为肉桂酸,析出的肉桂酸晶体通过减压过滤与母液分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D.
A.选择减压过滤是因为过滤速度快而且能得到较干燥的晶体
B.放入比布氏漏斗内径小的滤纸后,直接用倾析法转移溶液和沉淀,再迅速开大水龙头抽滤
C.洗涤产物时,先关小水龙头,用冷水缓慢淋洗
D.抽滤完毕时,应先断开抽气泵和吸滤瓶之间的橡皮管,再关水龙头
(5)5mL苯甲醛、14mL乙酸酐和7.02g无水碳酸钾充分反应得到肉桂酸实际3.1g,则产率是41.9%(保留3位有效数字).

分析 (1)根据实验中为控制温度在140~170℃及选项的沸点进行判断;生成的乙酸酐有毒,且易挥发,所以该实验应在通风橱或通风处中进行操作;
(2)根据水蒸气蒸馏可以应用于分离和提纯有机物,则图2中水蒸气蒸馏后产品在三颈烧瓶中;装置b中长玻璃导管要伸入混合物中,使混合物与水蒸气充分接触,有利于提纯肉桂酸;
(3)温度低肉桂酸钠的溶解度降低,会结晶析出晶体,所以趁热过滤的目的是防止肉桂酸钠结晶而析出堵塞漏斗;
(4)由于盐酸是强酸,所以加入1:1的盐酸的目的是使肉桂酸盐转化为肉桂酸;放入比布氏漏斗内径小的滤纸后,先由洗瓶挤出少量蒸馏水润湿滤纸,微启水龙头,稍微抽吸,使滤纸紧贴在漏斗的瓷板上,然后开大水龙头进行抽气过滤,据此分析;
(5)先根据表中密度计算出苯甲醛、乙酸酐的质量,再计算出它们的物质的量,然后理论上生成肉桂酸的质量,最后计算出肉桂酸的产率.

解答 解:(1)A、由于水的沸点只有100℃,不能通过水浴加热,故A错误;
B、由于甘油而的沸点高于170℃,故B正确;
C、沙子是固体,不便于控制温度,C错误;
D、由于植物油的沸点高于170℃,所以实验中为控制温度在140~170℃需在植物油中加热,
故选BD;
生成的乙酸酐有毒,且易挥发,所以该实验应在通风橱或通风处中进行操作,
故答案为:通风橱或通风处;
(2)水蒸气蒸馏可以应用于分离和提纯有机物,所以图2中装置a的作用是产生水蒸气,图2中水蒸气蒸馏后产品在三颈烧瓶中;装置b中长玻璃导管要伸入混合物中,使混合物与水蒸气充分接触,有利于提纯肉桂酸;
故答案为:产生水蒸气;使混合物与水蒸气充分接触,有利于提纯肉桂酸;三颈烧瓶;
(3)温度低,肉桂酸钠的溶解度降低,会结晶析出晶体,所以趁热过滤的目的是防止肉桂酸钠结晶而析出堵塞漏斗,具体的方法是用热过滤漏斗或采取保温措施,故答案为:防止肉桂酸钠结晶而析出堵塞漏斗;用热过滤漏斗或采取保温措施;
(4)盐酸是强酸,所以加入1:1的盐酸的目的是使肉桂酸盐转化为肉桂酸;放入比布氏漏斗内径小的滤纸后,先由洗瓶挤出少量蒸馏水润湿滤纸,微启水龙头,稍微抽吸,使滤纸紧贴在漏斗的瓷板上,然后开大水龙头进行抽气过滤,所以选项B不正确,其余选项都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使肉桂酸盐转化为肉桂酸; ACD;
(5)5mL苯甲醛、14mL乙酸酐的质量分别是1.06g/ml×5ml=5.3g、14ml×1.082g/ml=15.148g,二者的物质的量分别是5.3g÷106g/mol=0.05mol、15.148g÷102g/mol=0.15mol,所以根据方程式可知,乙酸酐过量,则理论上生成肉桂酸的质量是0.05mol×148g/mol=7.4g,
所以产率是:$\frac{3.1g}{7.4g}$×100%=41.9%,
故答案为:41.9%.

点评 该试题综合性强,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规范严谨的实验设计、操作能力.该类试题综合性强,理论和实践的联系紧密,有的还提供一些新的信息,这就要求学生必须认真、细致的审题,联系所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进行知识的类比、迁移、重组,全面细致的思考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非金属元素R的氢化物的分子式为H2R,下列叙述一定正确的是(  )
A.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ⅥA族
B.该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为+6价
C.该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分子式为RO2
D.该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分子式为H2R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各分子式只表示一种纯净物的是(  )
A.C2H2Br2B.C3H8C.C4H10D.C5H1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各种能量可以相互转化.下述能量未必由化学能转化而来的是(  )
A.电解铝所需的电能B.人的体能
C.化学电池的电能D.燃油汽车的动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过程中,涉及到下列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
将海带灼烧成灰
B.
萃取振摇
C.
放出碘的苯溶液
D.
分离碘并回收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你认为某同学的下列想法正确的是(  )
A.聚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工艺”要求,即原子利用率100%
B.用聚乙烯塑料代替聚乳酸塑料可明显减少白色污染
C.装修材料中常挥发出有害气体甲醛等,入住新居前放几盆清水便可
D.乙醇、双氧水在医疗上常用作杀菌消毒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下列A、B、C三种有机物的分子式均为C4H6O2
(1)A分子中四个碳原子在同一直线上,能与金属钠反应,则A的结构简式为HOCH2C≡CCH2OH.
(2)1molB能与4mol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分子中无甲基,则B与氢气充分加成后产物的名称为1,4-丁二醇.
(3)C既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气体,又能使溴水褪色,核磁共振氢谱峰面积之比为1:2:3,则C的结构简式为CH2=C(CH3)COOH,C的甲酯可发生聚合反应,生成的聚合物可用作有机玻璃,则生成该聚合物的化学方程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向溴水中加入足量的乙醛溶液,可以看到溴水褪色,对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有如下三种猜想:①溴水与乙醛发生取代反应;②由于乙醛分子中有不饱和键,溴水与乙醛发生加成反应;③由于乙醛具有还原性,溴水将乙醛氧化为乙酸.为探究哪种猜想正确,一研究性学习小组提出了如下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检验褪色后溶液的酸碱性;
方案二:测定反应前溴水中Br2的物质的量和反应后溶液中Br-离子的物质的量.
(1)方案一是否可行否(填“是”或“否”),理由是溴水中含有溴化氢,溶液本身呈酸性,溴水与乙醛发生取代反应和乙醛被溴水氧化都有溴化氢生成,溶液均显酸性.
(2)、假设测得反应前溴水中 Br2的物质的量为 a mol,若测得反应后n(Br- )=amol,则说明溴水与乙醛发生取代反应;若测得反应后n(Br-)=0mol,则说明溴水与乙醛发生加成反应;若测得反应后n(Br-)=2amol,则说明溴水将乙醛氧化为乙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N2H4是一种高效清洁的火箭燃料,0.25mol N2H4(g)完全燃烧生成氮气和气态水时,放出133.5kJ热量.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N2H4(g)+O2(g)=N2(g)+2H2O(l)△H=-534kJ•mo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