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2.从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两方面去考虑,工业合成氨反应:N2(g)+3H2(g)?2NH3(g)△H<0应采用的适宜条件是(  )
A.低温、高压、催化剂B.低温、低压、催化剂
C.高温、高压、催化剂D.适宜温度、高压、催化剂

分析 该反应为气体体积缩小的反应,压强越大有利于氨气的生成;使用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该反应为放热反应,低温有利于氨气的生成,但是低温时反应速率较小,且催化剂在适当温度下才能更好的起到催化作用,需要选用适宜温度,据此进行解答.

解答 解:A.低温条件下,化学反应速率较慢,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受到影响,应该采用适宜温度,故A错误;
B.该反应为气体体积缩小的反应,高压有利于氨气的合成,且应该选用适宜温度,故B错误;
C.该反应为放热反应,高温下不利于氨气的合成,故C错误;
D.适宜的温度和压强下,可以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使得催化剂的催化活性较高,让化学反应有利于正向进行,同时加入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及其影响,题目难度不大,正确判断工业合成氨的温度为解答关键,注意熟练掌握化学平衡及其影响,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灵活应用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按下面的实验过程,填空:

(1)下列颜色分别为A黄,B橙红,C蓝,D紫.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2FeBr2+3Cl2═2FeCl3+2Br2
②Fe3++2I-=I2+Fe2+
③2KI+Br2═2KBr+I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3.Ⅰ.如图所示,甲、乙之间的隔板K和活塞F都可左右移动,甲中充入2molA和1molB,乙中充入2molC和1molHe,此时K停在0处.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可逆反应:2A(g)+B(g)?2C(g); 反应达到平衡后,再恢复至原温度.回答下列问题:
(1)达到平衡时,隔板K最终停留在0刻度左侧a处,则a的取值范围是0<a<2.
(2)若达到平衡时,隔板K最终停留在左侧刻度1处,此时甲容积为2L,反应化学平衡常数为4.
(3)若达到平衡时,隔板K最终停留在左侧刻度靠近0处,则乙中可移动活塞F最终停留在右侧的刻度不大于8.
Ⅱ.若一开始就将K、F固定,其它条件均不变,则达到平衡时:
(1)测得甲中A的转化率为b,则乙中C的转化率为1-b;
(2)假设乙、甲两容器中的压强比用d表示,则d的取值范围是$\frac{4}{3}$<d<$\frac{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20.亚氯酸钠(NaClO2)是一种高效氧化剂、漂白剂.已知:NaClO2饱和溶液在温度低于38℃时析出的晶体是NaClO2•3H2O,高于38℃时析出晶体是NaClO2,高于60℃时NaClO2分解成NaClO3和NaCl.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亚氯酸钠.

完成下列填空:
(1)装置②中产生ClO2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O3+Na2SO3+H2SO4=2ClO2+2Na2SO4+H2O.装置③的作用是防止倒吸.
(2)从装置④反应后的溶液获得NaClO2晶体的操作步骤为:①减压,55℃蒸发结晶;②B;③E;④低于60℃干燥,得到成品.(选择合适的操作编号填空)
A.冷却到室温后,过滤           B.趁热过滤            C.常温洗涤
D.冰水洗涤                     E.38~60℃的温水洗涤
(3)准确称取所得亚氯酸钠样品10g于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和过量的碘化钾晶体,再滴入适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ClO2-+4I-+4H+═2H2O+2I2+Cl-).将所得混合液配成250mL待测溶液.配制待测液需用到的定量玻璃仪器是250mL容量瓶;
(4)取25.00mL待测液,用2.0mol/L Na2S2O3标准液滴定(I2+2S2O32-═2I-+S4O62-),以淀粉溶液做指示剂,达到滴定终点时的现象为滴入最后一滴Na2S2O3标准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重复滴定2~3次,测得所用Na2S2O3溶液体积的平均值为20.00mL.该样品中NaClO2的质量分数为90.5%.
(5)Na2FeO4和ClO2在水处理过程中分别被还原为Fe3+和Cl-.如果以单位质量的氧化剂所得到的电子数来表示消毒效率,那么ClO2、Na2FeO4、Cl2三种消毒杀菌剂的消毒效率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lO2>Cl2>Na2FeO4.(填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提纯含有少量泥沙的粗盐,下列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A.过滤、蒸发、结晶、溶解B.溶解、蒸发、结晶、过滤
C.溶解、蒸发、过滤、结晶D.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有关电负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主族元素的电负性越大,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一定越大
B.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电负性从左到右越来越小
C.在形成化合物时,电负性越小的元素越容易显正价
D.金属元素的电负性一定小于非金属元素的电负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4.实验室制备1,2二溴乙烷的反应原理如下:CH3CH2OH$→_{170℃}^{H_{2}SO_{4}(浓)}$CH2═CH2+H2O      CH2═CH2+Br2→BrCH2CH2Br
可能存在的主要副反应有:乙醇在浓硫酸的存在下在140℃脱水生成乙醚.用少量溴和足量的乙醇制备1,2二溴乙烷的装置如图所示.
有关数据列表如下:
乙醇1,2二溴乙烷乙醚
状态无色液体无色液体无色液体
密度/g•cm30.792.20.71
沸点/℃78.513234.6
熔点/℃-1309-116
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此制备实验中,要尽可能迅速地把反应温度提高到170℃左右,其最主要目的是d(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引发反应    b.加快反应速度    c.防止乙醇挥发    d.减少副产物乙醚生成
(2)在装置C中应加入c,其目的是吸收反应中可能生成的酸性气体(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水     b.浓硫酸     c.氢氧化钠溶液   d.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3)判断该制备反应已经结束的最简单方法是溴的颜色完全褪去.
(4)将1,2二溴乙烷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加水,振荡后静置,产物应在下层(填“上”、“下”).
(5)若产物中有少量未反应的Br2,最好用b洗涤除去(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水     b.氢氧化钠溶液     c.碘化钠溶液     d.乙醇
(6)若产物中有少量副产物乙醚,可用蒸馏的方法除去.
(7)反应过程中应用冷水冷却装置D,其主要目的是冷却可避免溴的大量挥发;但又不能过度冷却(如用冰水),其原因是1,2-二溴乙烷的凝固点较低(9℃),过度冷却会使其凝固而使气路堵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测定硫酸铜晶体(CuSO4•xH2O)结晶水含量的实验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已有仪器:电子天平、酒精灯、铁三脚架,从下列仪器中选出实验还需要的仪器A、B、E、F、G(用标号字母填写)
A.干燥器    B.研钵    C.试管夹     D.蒸发皿    E.坩埚    F.玻璃棒   G.药匙
除上述列出的仪器外,还需要的仪器是泥三角、坩埚钳.
(2)某学生在实验中得到数据如表.据此计算 x=5.9(精确到0.1)
加热前质量加热后质量
m1m2m3m4
5.400g7.900g6.900g6.901g
(3)某学生的实验结果是x=5.64,则该学生产生实验误差的原因可能是bc(选填编号)
a.加热前称量时容器未完全干燥        
b.最后两次加热后的质量相差较大
c.加热后容器未放入干燥器中冷却      
d.加热过程中有少量溅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热化学方程式是(  )
A.仅能表示化学反应中伴随放出热量多少的化学方程式
B.能够表示化学反应中热效应的化学方程式
C.热效应的大小与反应的温度、压强无关,只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有关
D.当多步反应中热化学方程式相加时,相对应的热量要相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