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向两份蛋白质溶液中分别滴加饱和NaCl溶液和CuSO4溶液,均有固体析出,两份蛋白质均发生变性
B.只用溴水就可以将苯、四氯化碳、酒精、己烯、苯酚这五种物质区别开来
C.由于纤维素易发生水解反应,所以用纤维素织成的衣物不可在碱性溶液中洗涤
D.丙氨酸分子中含有1个手性碳原子

分析 A.浓的无机盐溶液能使蛋白质发生盐析,而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
B.混合现象各不相同;
C.碱不能使纤维素水解;
D.手性碳原子指连有四个不同基团的碳原子.

解答 解:A.因浓的无机盐溶液能使蛋白质发生盐析产生沉淀,如饱和硫酸钠溶液、硫酸铵溶液;而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而产生沉淀,如硫酸铜等,故A错误;
B.加入溴水,酒精与溴水互溶;苯酚溶液中加溴水产生白色沉淀;四氯化碳中加入溴水发生萃取,有色层在下层;己烯中加入溴水褪色;苯中加入溴水发生萃取,有色层在上层,可鉴别,故B正确;
C.酸能使纤维素水解,碱不能,故C错误;
D.中间碳为手性碳原子,故D正确.
故选BD.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检验、纤维素的水解、手性碳原子,明确物质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物质性质的差异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某气态烃含C 85.7%,含H 14.3%,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是2.5g/L.经红外光谱测定该烃分子中含一个双键.
(1)该烃的实验式CH2
(2)该烃的分子式C4H8
(3)写出它的任意两个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及名称:结构简式CH2=CHCH2CH3名称1-丁烯;结构简式CH2=C(CH32名称2-甲基-1-丙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能通过化学反应使溴水褪色,又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  )
A.B.乙醇C.乙烷D.乙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对于CH3-CH=CH-C≡C-CF3分子结构的描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6个碳原子有可能都在一条直线上
B.分子中最多有12个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C.6个碳原子有可能都在同一平面上
D.6个碳原子不可能都在同一平面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甲酸甲酯(HCOOCH3)分子内处于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种数(即核磁共振谱的峰数)为(  )
A.1B.2C.3D.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在图均用石墨作电极的电解池中,甲装置中为500mL含某一溶质的蓝色溶液,乙装置中为500mL稀硫酸.闭合K1,断开K2进行电解,观察到A电极表面有红色的固态物质生成,B电极有无色气体生成;当溶液中的原有溶质完全电解后,停止电解,取出A电极,洗涤、干燥、称量,电极增重6.4g.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电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H2O-4e-=O2↑+4H+;C电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H++2e-=H2↑.
(2)甲装置电解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2H2O$\frac{\underline{\;电解\;}}{\;}$O2↑+Cu↓+4H+
(3)甲装置电解后溶液的c(H+)为0.8mol/L,要使电解后溶液恢复到电解前的状态,则需加入CuO或CuCO3(填化学式),其质量为8或12.4g.(假设电解前后溶液的体积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我国“J20”战斗机已经广泛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复合材料占全机比例为40%.下列有关复合材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复合材料一定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制成的
B.复合材料既保持了原材料的优点,又有优于原材料的特点
C.在复合材料中,增强体起骨架作用
D.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和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要成分都是硅酸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某同学设计下列实验,来研究硫酸和硝酸的性质.
实验一:在一支试管中放入一块很小的铜片,再加入2mL浓硫酸,然后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把一小条蘸有品红溶液的滤纸放入带有单孔橡皮塞的玻璃管中.塞紧试管口,在玻璃管口处缠放一团蘸有Na2CO3溶液的棉花.给试管加热,观察现象.当试管中的液体逐渐透明时,停止加热.待试管中的液体冷却后,将试管中的液体慢慢倒入另一支盛有少量水的试管中,观察现象.

回答下列问题:
(1)a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浓)$\frac{\underline{\;\;△\;\;}}{\;}$CuSO4+SO2↑+2H2O,计算放出112mL气体(标准状况),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01mol.
(2)试管中的液体反应一段时间后,b处滤纸条的变化为蘸有品红溶液的滤纸褪色.
待试管中反应停止后,给玻璃管放有蘸过品红溶液的滤纸处微微加热,滤纸条的变化为恢复红色.
实验二:为了证明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一氧化氮,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其装置如图所示(加热装置和固定装置均已略去).A为注射器,B为两端长短不等的U形管,C是装有NaOH溶液的烧杯,D处是绕成螺旋状的铜丝,K1、K2是止水夹.

(1)实验时,为在D处收集到NO,以便观察颜色,必须事先在A中吸入一定量的空气.然后关闭K1(“关闭”或“打开”),从U形管左端注入稀硝酸,当看到U形管右端稀硝酸接触胶塞 现象可以确定U形管中空气已被赶尽.
(2)然后给装置B微微加热,在装置D处产生无色气体,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u+8H++2NO3-═3Cu2++2NO↑+4H2O.
(3)如何证明D处聚集的是NO而不是H2?将A中空气压入B中,有红棕色气体生成.
(4)如何消除环境污染?实验现象观察完毕,关闭止水夹K1,打开止水夹K2,在重力作用下,U型管右端的红棕色混合气体被酸液压入NaOH溶液中吸收,消除了环境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铁与稀硫酸反应 Fe+2H+═Fe3++H2
B.氢氧化铝与足量盐酸反应 Al(OH)3+3H+═Al3++3H2O
C.钠和冷水反应 Na+2H2O═Na++H2↑+OH-
D.铜片与稀硝酸反应 Cu+NO3-+4H+═Cu2++NO↑+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