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84消毒液”因1984年北京某医院研制使用而得名,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广泛,其有效成分是NaClO.某小组在实验室制备NaClO溶液,并进行性质探究和成分测定.

(1)该小组按图装置进行实验,反应一段时间后,分别取B、C、D瓶的溶液进行实验,实验现象如表.(已知饱和NaClO溶液pH为11)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
B瓶C瓶D瓶
实验1:取样,滴加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不褪色变蓝,不褪色立即褪色
实验2:取样,测定溶液的pH3127
①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KClO3+6HCl=3Cl2↑+KCl+3H2O.
②B瓶溶液中H+的主要来源是氯气中的氯化氢.
③C瓶溶液的溶质是NaClO、NaCl、NaOH(填化学式).
④结合平衡移动原理解释D瓶溶液中石蕊立即褪色的原因溶液中存在平衡Cl2+H2O?HCl+HClO,HCO3-消耗H+,使平衡右移,HClO浓度增大.
(2)测定C瓶溶液中NaClO含量(单位:g•L-1)的实验步骤如下:
Ⅰ.取C瓶溶液20mL于锥形瓶,加足量盐酸酸化,迅速加入过量KI溶液,盖紧瓶塞并在暗处充分反应.
Ⅱ.用0.1000mol•L-1 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锥形瓶中的溶液,指示剂显示终点时共用去20.00mL Na2S2O3溶液.(I2+2S2O32-═2I-+S4O62-
①步骤Ⅰ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O-+2I-+2H+=I2+Cl-+H2O,盖紧瓶塞并在暗处反应的原因是防止HClO分解.
②C瓶溶液中NaClO的含量为3.7g•L-1.(保留1位小数.NaClO式量为74.5)

分析 装置A中氯酸钾固体和浓盐酸反应生成氯气,氯气中含氯化氢气体,通过装置B中饱和食盐水除去氯化氢,通过装置C中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通过碳酸氢钠溶液,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的盐酸和碳酸氢钠反应,促进氯气和水反应正向进行次氯酸浓度增大,最后通过碱石灰吸收多余氯气,
(1)①装置A中氯酸钾固体和浓盐酸反应生成氯气;
②B瓶溶液滴加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说明含氢离子,是氯气中所含氯化氢生成;
③通过装置C中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
④D瓶溶液中石蕊立即褪色的原因是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的盐酸和碳酸氢钠反应,促进氯气和水反应正向进行次氯酸浓度增大;
(2)①取C瓶溶液20mL于锥形瓶,加足量盐酸酸化,迅速加入过量KI溶液,次氯酸钠在酸溶液中氧化碘化钾生成碘单质,次氯酸见光分解;
②ClO-+2I-+2H+=I2+Cl-+H2O、I2+2S2O32-═2I-+S4O62-,ClO-~I2~2S2O32-,计算得到C瓶溶液中NaClO的含量.

解答 解:装置A中氯酸钾固体和浓盐酸反应生成氯气,氯气中含氯化氢气体,通过装置B中饱和食盐水除去氯化氢,通过装置C中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通过碳酸氢钠溶液,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的盐酸和碳酸氢钠反应,促进氯气和水反应正向进行次氯酸浓度增大,最后通过碱石灰吸收多余氯气,
(1)①装置A中氯酸钾固体和浓盐酸反应生成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KClO3+6HCl=3Cl2↑+KCl+3H2O,
故答案为:KClO3+6HCl=3Cl2↑+KCl+3H2O;
②B瓶溶液滴加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说明含氢离子,B瓶溶液中H+的主要来源是氯气中所含氯化氢,
故答案为:氯气中混有氯化氢;
③氯气和装置C中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C瓶溶液的溶质是NaClO、NaCl、NaOH,
故答案为:NaClO、NaCl、NaOH;
④D瓶溶液中石蕊立即褪色的原因是:溶液中存在平衡Cl2+H2O?HCl+HClO,HCO3-消耗H+,使平衡右移,HClO浓度增大,
故答案为:溶液中存在平衡Cl2+H2O?HCl+HClO,HCO3-消耗H+,使平衡右移,HClO浓度增大;
(2)①步骤Ⅰ总反应是次氯酸钠在酸溶液中氧化碘化钾生成碘单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O-+2I-+2H+=I2+Cl-+H2O,盖紧瓶塞并在暗处反应的原因是防止HClO分解,
故答案为:ClO-+2I-+2H+=I2+Cl-+H2O;防止HClO分解;
②ClO-+2I-+2H+=I2+Cl-+H2O,I2+2S2O32-═2I-+S4O62-
NaClO~I2~2S2O32-
1                     2
n              0.1000mol•L-1×0.020L 
n=0.001mol,
C瓶溶液中NaClO的含量=$\frac{0.001mol×74.5g/mol}{0.020L}$=3.7g/L,
故答案为:3.7.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质制备、物质性质、实验现象的垃圾应用、主要是物质特征性质和定量关系的计算分析,掌握基础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金刚烷胺是最早用于抑制流感病毒的抗疾病毒药,其合成路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金刚烷的分子式是C10H16
B.X的一种同分异构体是芳香族化合物
C.上述反应都属于取代反应
D.金刚烷胺的一溴代物有四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As2O3在医药、电子等领域有重要应用.某含砷元素(As)的工业废水经如图1流程转化为粗As2O3

(1)“碱浸”的目的是将废水中的H3AsO3和H3AsO4转化为盐.H3AsO4转化为Na3A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H3AsO4+3NaOH═Na3AsO4+3H2O.
(2)“氧化”时,1mol AsO33-转化为AsO43-至少需要O20.5mol.
(3)“沉砷”是将砷元素转化为Ca5(AsO43OH沉淀,发生的主要反应有:
a.Ca(OH)2(s)?Ca2+(aq)+2OH-(aq)△H<0
b.5Ca2++OH-+3AsO43-?Ca5(AsO43OH△H>0
研究表明:“沉砷”的最佳温度是85℃.
用化学平衡原理解释温度高于85℃后,随温度升高沉淀率下降的原因是温度升高,反应a平衡逆向移动,c(Ca2+)下降,反应b平衡逆向移动,Ca5(AsO43OH沉淀率下降.
(4)“还原”过程中H3AsO4转化为H3As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H3AsO4+H2O+SO2═H3AsO3+H2SO4
(5)“还原”后加热溶液,H3AsO3分解为As2O3,同时结晶得到粗As2O3.As2O3在不同温度和不同浓度硫酸中的溶解度(S)曲线如图2所示.为了提高粗As2O3的沉淀率,“结晶”过程进行的操作是调硫酸浓度约为7mol•L-1,冷却至25℃,过滤.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bc(填字母).
a.粗As2O3中含有CaSO4
b.工业生产中,滤液2可循环使用,提高砷的回收率
c.通过先“沉砷”后“酸化”的顺序,可以达到富集砷元素的目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粒子中的原子均达到8电子结构的是(  )
A.BCl3B.CO2C.NH3D.N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Q、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X的焰色反应呈黄色,Q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2倍,W、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Z的核电荷数是W的2倍,元素Y的合金是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广泛的金属材料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简单离子半径的大小顺序:rX>rY>rZ>rW
B.元素Q和Z能形成QZ2型的共价化合物
C.Z元素氢化物的沸点高于W元素氢化物的沸点
D.X、Y、Z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之间两两不能发生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乙烷、乙烯、乙炔它们及其衍生物一氯乙烷、氯乙烯、乙醇、乙醛、乙酸、乙酸乙酯都有很重要的用途.
(1)乙炔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火焰明亮,产生黑烟并放出大量的热,由乙烷制取一氯乙烷的反应条件光照,由乙烯制取乙醇的反应类型加成反应
(2)一氯乙烷分子中的官能团为氯原子或-Cl.聚氯乙烯的结构简式为
(3)写出由乙醛生成乙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CH3CHO+O2$→_{△}^{催化剂}$2CH3COOH
(4)写出乙酸的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HCOOCH3;检验该同分异构体是否含有醛基操作取样,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震荡,加热,若产生(砖)红色沉淀就证明含有醛基,若没有红色沉淀则证明没有醛基
(5)乙二醇(HOCH2CH2OH)也是一种很重要的化工原料,请完成由一氯乙烷合成乙二醇的路线图(合成路线常用的表示方式为:A$→_{反应条件}^{反应试剂}$B…$→_{反应条件}^{反应试剂}$目标产物)CH3CH2Cl$→_{△}^{NaOHH醇溶液}$CH2=CH2$\stackrel{Cl_{2}}{→}$ClCH2CH2Cl$→_{△}^{NaOH水溶液}$HOCH2CH2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Q、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X、Y是金属元素,X的焰色反应呈黄色.五种元素核电荷数之和为54,W、Z最外层电子数相同,Z的核电荷数是W的2倍.工业上一般通过电解氧化物的方法获得Y的单质.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X>Y>Z>Q>W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Z<Q
C.Q和W可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1和2:1的化合物
D.X、Y和W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呈碱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等物质的量的Na和Al两种金属加入足量的水中,生成26.88L(标准状况下)的气体,则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金属Al无剩余B.有白色沉淀生成
C.所得气体全部为氢气D.Na的物质的量是0.6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短周期A、B、C、D、E五种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B、C、E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1,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C是同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工业上一般通过电解氧化物的方法获得D的单质,E单质是制备太阳能电池的重要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相同质量的C和D单质分別与足量稀盐酸反应时,后者生成的氢气多
B.C与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相比,后者更强
C.不用电解氯化物的方法制备单质D是由于其氯化物的熔点高
D.简单离子半径:B<C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