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正丁醚(CH3CH2CH2CH2OCH2CH2CH2CH3)是一种化工原料,常温下为无色液体,不溶于水,沸点为142.4℃,密度比水小.某实验小组利用如下装置合成正丁醚(其它装置均略去),发生的主要反应为:
2C3CH2CH2CH2OH$→_{135度}^{浓H_{2}SO_{4}}$CH3CH2CH2CH2OCH2CH2CH2CH3+H2O
实验过程如下:在容积为100mL的三颈烧瓶中将5mL浓硫酸、14.8g正丁醇和几粒沸石混合均匀,再加热回流一段时间,收集到粗产品,精制得到正丁醚.回答下列问题:
(1)合成粗产品时,液体试剂加入顺序是先加正丁醇,后加浓硫酸.
(2)实验中冷凝水应从a口出去(填“a”或“b”).
(3)为保证反应温度恒定在135℃,装置C中所盛液体必须具有的物理性质为该液体沸点大于135℃.
(4)加热时间过长或温度过高,反应混合液会变黑,写出用NaOH溶液吸收有毒尾气的离子方程式2OH-+SO2═SO32-+H2O.
(5)得到的正丁醚粗产品依次用8mL 50%的硫酸、10mL水萃取洗涤.该步骤中需要的属于硅酸盐材质的实验仪器是烧杯、玻璃棒、分液漏斗.该仪器使用前需要检验是否漏水.
(6)将分离出的有机层用无水氯化钙干燥,过滤后再进行蒸馏(填操作名称)精制得到正丁醚.
(7)本实验最终得到6.50g正丁醚,则正丁醚的产率是50.0%.

分析 (1)混合时密度大的液体注入密度小的液体中,防止混合放热导致液体飞溅;
(2)冷凝管中水下进上出,冷凝效果好;
(3)为保证反应温度恒定在135℃,加热液体能达到的最高温度等于其沸点;
(4)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有机物脱水后C与浓硫酸反应生成有毒气体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与NaOH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
(5)分液漏斗分离分层的液体混合物,具有塞子或活塞的仪器需要查漏;
(6)正丁醚易挥发;
(7)结合2C3CH2CH2CH2OH$→_{135度}^{浓H_{2}SO_{4}}$CH3CH2CH2CH2OCH2CH2CH2CH3+H2O及最终得到6.50g正丁醚计算产率.

解答 解:(1)浓硫酸与其它液体混合时,先加其它液体后加硫酸,防止浓硫酸稀释时放热,引起液体飞溅,所以液体试剂加入顺序是先加正丁醇,后加浓硫酸,
故答案为:先加正丁醇,后加浓硫酸;
(2)用冷凝管冷凝时,冷凝水的流向与气体流向相反,则冷凝水从a口进入,故答案为:a;
(3)加热液体能达到的最高温度等于其沸点,则为保证反应温度恒定在135℃,装置C中所盛液体的沸点应该大于135℃,故答案为:该液体沸点大于135℃;
(4)加热时间过长或温度过高,反应混合液会变黑,浓硫酸与丁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浓硫酸被还原生成二氧化硫,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其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OH-+SO2═SO32-+H2O;
故答案为:2OH-+SO2═SO32-+H2O;
(5)分离分层的液体用分液漏斗,该步骤中需要的属于硅酸盐材质的实验仪器是烧杯、玻璃棒、分液漏斗;带有玻璃塞的仪器使用前要检漏,则在使用分液漏斗时要先检验是否漏水;
故答案为:分液漏斗;检验是否漏水;
(6)将分离出的有机层用无水氯化钙干燥,正丁醚易挥发,采用蒸馏的方法获得纯净的正丁醚,故答案为:蒸馏;
(7)由2C3CH2CH2CH2OH$→_{135度}^{浓H_{2}SO_{4}}$CH3CH2CH2CH2OCH2CH2CH2CH3+H2O
                  74×2                                        130
                   14.8g                                        mg
则m=$\frac{14.8g×130}{74×2}$=13.0g,
产率=$\frac{实际产量}{理论产量}$×100%=$\frac{6.5g}{13.0g}$×100%=50.0%,
故答案为:50.0%.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制备实验,为高频考点,把握制备原理、混合物分离提纯、有机物的性质、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根据下列框图回答问题

(1)M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成俗称为铜绿的物质.
(2)M溶于稀H2SO4和H2O2混合液生成MSO4的化学方程式为Cu+H2O2+H2SO4═CuSO4+2H2O.
(3)X加入稀H2SO4酸化的KMnO4溶液生成Y的离子方程式为5Fe2++MnO4-+8H+=5Fe3++Mn2++4H2O.
(4)Cl2将Z氧化为K2EO4时,每当生成1molK2EO4需要1.5molC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有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其中提出“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的科学家是(  )
A.道尔顿B.汤姆生C.卢瑟福D.玻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m g铜与足量浓H2SO4共热时完全反应,收集到n L SO2,则被还原的H2SO4的物质的量是(  )
A.$\frac{m}{32}$molB.$\frac{m}{64}$molC.$\frac{n}{11.2}$molD.$\frac{n}{22.4}$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如图所示的有机物转化关系.下列说汰中正确的是(  )
(C6H10O5n$\stackrel{①}{→}$葡萄糖$\stackrel{②}{→}$乙醇$\stackrel{③}{→}$乙酸乙醇.
A.(C6H10O5n可表示麦芽糖或淀粉
B.反应②的产物除了乙醇还有一种直线型分子
C.反应①③属于加成反应且所用的催化剂相同
D.乙酸乙酯的同分异构体(不含本身)中能与NaOH溶液反应的有4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6.A、B、C、D四种元素,它们原子的核电荷数均小于18,且依次递增,A原子核内仅有一个质子;B原子的电子总数与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A原子与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D原子有两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
(1)写出元素符号:AH,BC,CN.
(2)画出D的离子结构示意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3.合肥市某校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铁与浓硫酸反应,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已知C中盛有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实验过程中,观察到B中的品红溶液褪色,C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2OH-═SO32-+H2O. 一段时间后,观察到C中有少量气泡冒出,此气泡的成分是H2
(2)用“可抽动的铁丝”代替“直接投入铁片”的优点是便于控制铁与浓硫酸的反应和停止;
(3)实验完毕后,先熄灭酒精灯,由于导管D的存在,B中的液体不会倒吸入A中,其原因是当A中气体压强减小时,外界大气压不变,空气从D进入A,使A中压强平衡.
(4)反应结束后,不需要打开胶塞,就可使装置中残留气体完全被吸收,应当采取的操作是从D管口向A中鼓入大量的空气,将残留的二氧化硫赶入NaOH溶液中,使其完全被吸收.
(5)设计实验检验反应后试管A中所得溶液里是否含有亚铁离子,可选用的试剂为BD
A.NaOH溶液    B.铁氰化钾溶液     C.KSCN溶液和双氧水     D.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短周期主族元素 X、Y、Z、R、T 的原子半径与原子序数关系如图 所示.R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 2 倍,Y 与 Z 能形成 Z2Y、Z2Y2型离子化合物,Z 与 T 形成的化合物 Z2T 能破坏水的电离平衡.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均满足:Y<Z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T<R
C.氢化物的沸点不一定是:Y>R
D.由 X、R、Y、Z 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水溶液一定显碱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有关乙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能与H2O发生加成反应B.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C.与CH3OCH3互为同分异构体D.是食醋的主要成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