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6.无水氯化铝是白色晶体,易潮解,在178℃升华.实验室可用氯气与金属铝反应制备无水三氯化铝.如图是两个学生设计的实验装置、左边的反应装置相同,而右边的产品收集装置则不同,分别如(Ⅰ)和(Ⅱ)所示.试回答:

(1)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HCl(浓)+MnO2$\frac{\underline{\;\;△\;\;}}{\;}$MnCl2+Cl2 ↑+2H2O;
(2)D中的反应开始前,需排除装置中的空气,应采取的方法是:B中的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看到黄绿色气体充满装置,再开始加热D.
(3)C装置的作用是干燥氯气.
(4)装置(Ⅰ)的主要缺点是:导管易被产品堵塞,尾气排入空气,易造成环境污染.
(5)装置(Ⅱ)的主要缺点是:产品易受潮解.如果选用此装置来完成实验,则必须采取的改进措施是:在瓶E和F之间连接装有干燥剂的装置.
(6)简述如何由AlCl3溶液来制得无水氯化铝:在HCl气流中加热蒸干.

分析 (1)实验室用氯气和铝反应制取氯化铁,所以首先要制取氯气,根据装置图可知,实验中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反应制取氯气;
(2)利用生成的氯气排出装置中的空气来分析;
(3)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制得的氯气中有水份,氯化铝易水解,所以用氯气与铝反应制氯化铝,氯必须干燥;
(4)导管易被产品堵塞,有毒气体应该有尾气处理装置;
(5)尾气处理装置中有水,导致氯化铝易水解;
(6)由AlCl3溶液来制得无水氯化铝,如果直接加热蒸发,铝 离子水解,同时生成氯化氢挥发,最后得不到氯化铝而生成氢氧化铝,所以要防止铝离子水解.

解答 解:(1)实验室用氯气和铁反应制取氯化铝,所以首先必须制取氯气,实验室常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加热制取氯气,加热条件下,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反应生成氯化锰、氯气和水,所以B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是4HCl(浓)+MnO2$\frac{\underline{\;\;△\;\;}}{\;}$MnCl2+Cl2 ↑+2H2O,
故答案为:4HCl(浓)+MnO2$\frac{\underline{\;\;△\;\;}}{\;}$MnCl2+Cl2 ↑+2H2O;
(2)D中的反应开始前,需排除装置中的空气,防止氧气和铁反应生成铁的氧化物而产生杂质,所以D中的反应开始前,必须排除装置中的空气,其方法是B中的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看到黄绿色气体充满装置,再开始加热D,
故答案为:B中的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看到黄绿色气体充满装置,再开始加热D;
(3)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制得的氯气中有水份,氯化铝易水解,所以用氯气与铝反应制氯化铝,氯必须干燥,C中的浓硫酸能吸水,所以C装置的作用是干燥氯气,
故答案为:干燥氯气;
(4)导气管口较小,D装置中的固体物质易堵塞导管口;氯气是有毒气体,不能直接排空,否则会污染环境,所以应该有一个尾气处理装置,
故答案为:导管易被产品堵塞,尾气排入空气,易造成环境污染;
(5)该装置中有尾气处理装置,但尾气处理装置中是水溶液,会导致E中有水蒸气,会导致氯化铝产品易潮解,所以为防止氯化铝潮解,在瓶E和F之间连接装有干燥剂的装置,
故答案为:产品易受潮解;在瓶E和F之间连接装有干燥剂的装置;
(6)由AlCl3溶液来制得无水氯化铝,如果直接加热蒸发,铝 离子水解,同时生成氯化氢挥发,最后得不到氯化铝而生成氢氧化铝,所以要防止铝离子水解,所以操作为在HCl气流中加热蒸干,
故答案为:在HCl气流中加热蒸干.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制备,除杂和提纯,注意利用题目信息分析问题,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Fe(OH)3溶于氢碘酸:Fe(OH)3+3H+=Fe3++3H2O
B.向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AlO2-+CO2+2H2O=Al(OH)3↓+HCO3-
C.在强碱溶液中次氯酸钠与Fe(OH)3反应生成Na2FeO4:3ClO-+2Fe(OH)3=2FeO42-+3Cl-+H2O+4H+
D.向硫化钠溶液中滴入氯化铝溶液:2Al3++3S2-=Al2S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在1-100nm之间的分散系为(  )
A.胶体B.悬浊液C.乳浊液D.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将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20mL与0.2mol/L的盐酸30mL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I.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集强氧化性、吸附、絮凝于一体的新型多功能水处理剂,生产工艺如图1:

已知:
①温度较低时:2KOH+Cl2→KCl+KClO+H2O
②温度较高时:6KOH+3Cl2→5KCl+KClO3+3H2O
③Fe(NO33+KClO+KOH→K2FeO4+KNO3+KCl+H2O(未配平)
(1)该生产应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进行(填“较高”或“较低”).
(2)请配平反应③并回答有关问题:
2Fe(NO33+3KClO+10KOH→2K2FeO4+6KNO3+3KCl+5H2O
当生成396克K2FeO4理论上需要67.2L Cl2(标况下),整个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数目为6mol.
(3)在“反应液I”中加KOH固体的目的是A、B.
A.为下一步反应提供反应物
B.与“反应液I”中过量的Cl2继续反应,生成更多的KClO
C.KOH固体溶解时会放出较多的热量,有利于提高反应速率
D.使副产物KClO3转化为 KClO
II.由于Fe(OH)2极易被氧化,所以实验室很难用亚铁盐溶液与烧碱反应制得白色、纯净的Fe(OH)2沉淀.应用如图2的电解实验可制得纯净的Fe(OH)2沉淀.两电极的材料分别为石墨和铁.
(1)a电极材料应为Fe,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
(2)电解液c可以是BC.(填编号)
A.纯水    B.NaCl溶液    C.NaOH溶液    D.CuCl2溶液
(3)d是苯(C6H6),其作用为隔绝空气防止氢氧化亚铁被氧化.
(4)为了在较短时间内看到白色沉淀,可采取的措施是B、C.(填编号)
A.改用稀硫酸做电解液       B.适当增大电源的电压
C.适当减小两电极间距离     D.适当降低电解液的温度
(5)若c用Na2SO4溶液,当电解一段时间看到白色Fe(OH)2沉淀后,再反接电源电解,除在电极上可以看到气泡外,混合物中另一明显现象为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从防止污染、减少用酸量之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下列利用金属铜制取Cu(NO32的方法中最好的是(  )
A.Cu$\stackrel{浓HNO_{3}}{→}$Cu(NO32
B.Cu$\stackrel{稀HNO_{3}}{→}$Cu(NO32
C.Cu$→_{△}^{Ot}$CuO$\stackrel{HNO_{3}}{→}$Cu(NO32
D.Cu$→_{△}^{浓H_{2}SO_{4}}$CuSO4$\stackrel{Ba(NO_{3})_{2}}{→}$Cu(NO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纳米TiO2在涂料、光催化、化妆品等领域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如图所示的流程是制备纳米TiO2以及获得副产品绿矾的方法之一:

(1)FeSO4和Fe2(SO4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屑的目的是将Fe3+还原成Fe2+,除去Fe3+
(2)检验绿矾晶体中是否含有Fe3+的实验操作是取少量晶体于试管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再加入1-2滴KSCN溶液,若不变红则无Fe3+,若变红则有Fe3+
(3)TiOSO4水解生成H2TiO3的化学方程式为TiOSO4+2H2O=H2TiO3↓+H2SO4;水解生成的H2TiO3经过滤、洗涤等操作,再煅烧得到TiO2
(4)为测得TiO2样品中TiO2的含量,常在一定条件下将TiO2溶解并还原为Ti3+以KSCN溶液作指示剂,用NH4Fe(SO42标准溶液滴定Ti3+至全部生成Ti4+
①请写出滴定过程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Ti3++Fe3+=Fe2++Ti4+、3SCN-+Fe3+=Fe(SCN)3
②滴定终点的现象是滴入最后一滴NH4Fe(SO42标准溶液,锥形瓶内溶液刚好变红色且半分钟内颜色不发生变化;
③若滴定时,称取TiO2(摩尔质量为M g•mol-1)试样ωg,消耗c mol•L-1NH4Fe(SO42标准溶液V mL,则TiO2质量分数表达式为$\frac{cVM}{10w}%$.
(5)TiO2与BaCO3在熔融状态下,可生成一种气体和一种半导体材料.该半导体材料的化学式为BaTi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一定温度时,向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SO2和O2,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表中t1<t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反应时间/minn(SO2)/moln(O2)/mol
00.100.060
t10.012
t20.016
A.反应在0~t1 min内的平均速率为v(SO3)=0.088/t1 mol•L-1•min-1
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10mol SO3和0.010mol O2,到达平衡时,n(SO2)=0.012mol
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c(SO2)=0.0070mol•L-1,则反应的△H>0
D.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050mol SO2和0.030mol O2,达到平衡时SO2转化率大于8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用甲烷和二氧化碳可以制备化工原料.
(1)一定温度下,向容积恒为2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3mol CO2,3mol CH4,发生如下反应:
CO2(g)+CH4(g)?2CO(g)+2H2(g)
反应在2min末达到平衡状态,此时测得CO2和CO的体积分数相等.清回答下列问题:
①2min内,用H2来表示的反应速率v(H2)=0.5mol/(L•min);
②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1;
③下列叙述可以作为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的是BC;(填选项字母)
A.v(CH4)=v(H2
B.容器内压强保持恒定不变
C.反应中断裂2mol C-H键同时消耗1mol H2
D.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恒定不变
④已知:
物质H2COCH4CH3COOH
燃烧热(kJ/mol)286283890874
则反应CO2(g)+CH4(g)?2CO(g)+2H2(g)△H=248kJ/mol.
⑤为提高CH4的转化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减小反应压强、增大CO2的浓度.(写两点)
(2)在催化作用下,甲烷和二氧化碳还可以直接转化成乙酸.
①在不同温度下乙酸的生成速率如图所示:
在250-400℃范围内,乙酸的生成速率随温度变化的原因是温度超过250℃时,催化剂的催化效率降低.
②250℃与400℃时乙酸的生成速率相近,清分析判断实际生产选择的最佳温度是250℃.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