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4.三氯氢硅(SiHCl3)是生产多晶硅的主要原料.由粗硅制三氯氢硅的反应如下:
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平衡常数(300℃)
主反应Si(s)+3HCl(g)?SiHCl3(g)+H2(g)△H=-210kJ•mol-1K1(mol•L-1-1
副反应Si(s)+4HCl(g)?SiHCl4(g)+2H2(g)△H=-240kJ•mol-1K2(mol•L-1-1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SiHCl3的结构式
(z) SiHCl3,在NaOH溶液中剧烈反应放出H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HCl3+5NaOH=3NaCl+Na2SiO3+H2↑+2H2O.
(3)硅的平衡转化率与投料比$\frac{n(HCl)}{n(Si)}$的关系如图,则图中温度T1、T2、T3的大小顺序为T1>T2>T3
(4)平衡时,$\frac{c(SiHC{l}_{3})}{c(SiC{l}_{4})}$的值a随着$\frac{c({H}_{2})}{c(HCl)}$的值b的变化而变化.则$\frac{a}{b}$=K1/K2(用含Kl、K2的代数式表示);根据关系式,工业上用H2适当稀释HCl来提高SiHCl3的纯度. 请用平衡移动原理加以解释通入H2后两个平衡均逆向移动,但对副反应影响更大,所得产物中副产物
的含量减小,所以SiHCl3的纯度提高.
(5)也可用H2还原SiCl4来制取SiHCl3.300℃时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g)+SiCl4(g)=SiHCl3(g)+HCl(g)△H=+30kJ•mol-1

分析 (1)碳元素与硅元素在同一主族,根据三氯甲烷的结构式书写三氯硅烷结构式;
(2)SiHCl3,中H为+1价,Cl为-1价,故硅为+2价,根据氧化还原化合价升价守恒、质量守恒书写反应为:SiHCl3+5NaOH=3NaCl+Na2SiO3+H2↑+2H2O;
(3)主反应和副反应均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硅的转化率降低,故T1>T2>T3
(4)根据平衡常数表达式计算,根据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分析解释;
(5)根据盖斯定律计算分析300℃时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解答 解:(1)碳元素与硅元素在同一主族,根据三氯甲烷的结构式书写三氯硅烷结构式为,故答案为:
(2)SiHCl3,中H为+1价,Cl为-1价,故硅为+2价,根据氧化还原化合价升价守恒、质量守恒书写反应为:SiHCl3+5NaOH=3NaCl+Na2SiO3+H2↑+2H2O,
故答案为:SiHCl3+5NaOH=3NaCl+Na2SiO3+H2↑+2H2O;
(3)主反应和副反应均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硅的转化率降低,故答案为:T1>T2>T3
(4)根据平衡常数表达式计算,$\frac{a}{b}$=主反应-副反应=K1/K2;根据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分析,通入H2后两个平衡均逆向移动,由于副反应在氢气的比例较主反应大,对副反应影响比主反应更大,副反应中消耗SiHCl4多,所得产物中副产物的含量减小,所以SiHCl3的纯度提高,
故答案为:K1/K2;通入H2后两个平衡均逆向移动,但对副反应影响更大,所得产物中副产物的含量减小,所以SiHCl3的纯度提高;
(5)根据盖斯定律计算分析300℃时的反应,该式子为①Si(s)+3HCl(g)?SiHCl3(g)+H2(g)△H1=-210kJ•mol-1②Si(s)+4HCl(g)?SiHCl4(g)+2H2(g) ③△H2=-240kJ•mol-1;H2(g)+SiCl4(g)=SiHCl3(g)+HCl(g)△H  ③为①-②,故△H=△H1-△H2=+30 kJ•mol-1
故答案为:H2(g)+SiCl4(g)=SiHCl3(g)+HCl(g)△H=+30 kJ•mol-1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转化和制备题,还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本题利用文字描述设计出相应的实验步骤,分步骤进行鉴别,解决本考点需要根据实验现象,综合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要注意知识的整体性,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请回答:
(1)某同学用0.10mol/L标准NaOH溶液滴定某浓度的盐酸,滴定是选用酚酞试剂作指示剂,如何判断滴定达到终点锥形瓶中溶液恰好出现红色且半分钟内红色不褪去.
(2)某同学用已知准确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滴定溶液中Fe2+的浓度.高锰酸钾溶液应盛放在图1甲中(填“甲”或“乙”)
(3)室温下,使用pH计测定0.1mol/LNH4Cl溶液的pH=5.12.由此可以得到的结论是abc(填字母).
a、溶液中c(H+)>c(OH-
b、NH4+水解是微弱的
c、NH3•H2O是弱碱
d、由H2O电离出的c(H+)<10-7mol/L
e、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氨水和盐酸等体积混合,溶液pH=7
(4)室温下,用0.1mol/LNaOH溶液分别滴定20.00mL0.1mol/L的盐酸和醋酸,滴定曲线如图2所示:
①表示滴定盐酸的曲线是II(填序号).
②滴定醋酸溶液的过程中:
Ⅰ.(NaOH)=10.00mL时,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CH3COO-)>c(Na+)>c(H+)>c(OH-).
Ⅱ.c(Na+)=c(CH3COO-)+c(CH3COOH)时,溶液pH>7(填“>”、“=”或“<”).
(5)含有Cr2O72-的废水毒性较大,某工厂废水中含5.00×10-3mol•L-1的Cr2O72-.为使废水能达标排放,作如下处理:
Cr2O72- $?_{H+}^{绿矾}$Cr3+、Fe3+ $\stackrel{石灰水}{→}$Cr(OH)3、Fe(OH)3
欲使10L该废水中的Cr2O72-完全转化为Cr3+,理论上需要加入FeSO4•7H2O进行处理,若处理后的废水中残留的c(Fe3+)=2×10-13mol•L-1,则残留的Cr3+的浓度为3×10-6mol•L-1.(已知:Ksp[Fe(OH)3]=4.0×10-38   Ksp[Cr(OH)3]=6.0×10-3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向氯水中加入下列物质,表中各项均正确的是(  )
选项加入物质现象解释或离子方程式
A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Cl-+Ag+═AgCl↓
B石蕊试液显红色氯水中有盐酸、次氯酸
CCaCO3有气体放出CO32-+2H+═H2O+CO2
DFeCl2和KSCN溶液有红色沉淀生成2Fe2++Cl2═2Fe3++2Cl-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2.已知相同温度下CH3COOH和NH3•H2O的电离常数相等,现向10mL浓度为0.1mol•L-1的CH3COOH溶液中滴加相同浓度的氨水,在滴加过程中(  )
A.水的电离程度始终增大
B.c(NH4+):c(NH3•H2O)始终减小
C.c(CH3COOH)与c(CH3COO?)之和始终保持不变
D.当加入氨水的体积为10mL时,c(NH4+)=c(CH3CO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亚硝酸钠(NaNO2)被称为工业盐,在漂白、电镀等方面应用广泛.以木炭、浓硝酸、水和铜为原料制备亚硝酸钠的装置如图所示.

已知:室温下,①2NO+Na2O2=2NaNO2;②3NaNO2+3HCl=3NaCl+HNO3+2NO↑+H2O;③酸性条件下,NO或NO2-都能与MnO4-反应生成NO3-和Mn2+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检查完该装置的气密性,装入药品后,实验开始前通入一段时间气体Ar,然后关闭弹簧夹,再滴加浓硝酸,加热控制B中导管均匀地产生气泡.上述操作的作用是排尽空气,防止生成的NO被O2氧化.
(2)B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红棕色气体消失,铜片溶解,溶液变蓝,导管口有无色气泡冒出.
(3)A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4HNO3(浓)$\frac{\underline{\;\;△\;\;}}{\;}$CO2↑+4NO2↑+2H2O.
(4)D装置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MnO4-+5NO+4H+=3Mn2++5NO3-+2H2O.
(5)预测C中反应开始阶段,固体产物除NaNO2外,还含有的副产物有Na2CO3和NaOH;为避免产生这些副产物,应在B、C装置间增加装置E,则E中盛放的试剂名称为碱石灰.
(6)利用改进后的装置,将3.12g Na2O2完全转化为NaNO2,理论上至少需要木炭0.48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9.在一定条件下,2N02?N204正反应放热,达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密闭定容体系中降温,混合气颜色变浅,体系压强增大
B.只降温,混合气体颜色变浅,说明正反应是放热的
C.加压时,混合气颜色开始变浅,后来又逐渐加深
D.加压时,混合气颜色开始变深,后来又逐渐变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在“烯烃复分解反应”研究方面作出贡献的三位科学家.“烯烃复分解反应”是指在金属钼、钌等催化剂的作用下,碳碳双键断裂并重新组合的过程.如两分子烯烃RCH=CHR′用上述催化剂作用会生成两种新的烯烃RCH=CHR和R′CH=CHR′.则由CH2=CHCH2CH3和CH2=C(CH32发生“烯烃复分解反应”,生成新烯烃种类为(  )
A.2种B.3种C.4种D.5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如表是甲同学研究氯水性质实验片段的活动记录.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解释及结论 
 观察氯水的颜色、状态 呈黄绿色 ①
C
 向氯水中滴入几滴硝酸银溶液 有白色沉淀
 用玻璃棒蘸取氯水,点在蓝色石蕊试纸上滴有氯水的试纸中间变白,外圈变红 
(1)根据上述实验内容和现象,选择合理解释填到表中(填序号)
A.氯化中存在Cl-
B.氯水中有漂白性物质和酸性物质
C.氯水中存在Cl2分子
(2)甲同学在实验中运用了AD进行探究(填序号)
A.观察法  B.比较法 C.分类法    D.实验法
(3)乙同学在甲同学的实验基础上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进一步研究氯气的性质.

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中,乙同学观察到干燥的有色布条不褪色,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干燥氯气没有漂白性.
②为了防止多余的氯气污染空气,实验室常用X溶液来吸收尾气,写出X的化学式Na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甲、乙、丙三个课外活动小组,分别用实验室提供的药品和仪器制备少量的Al(OH)3,由于选用的药品和操作方法不同,出现了不同的实验结果.
实验药品:AlCl3溶液、氨水、1mol/L NaOH溶液
实验仪器:烧杯、量筒、胶头滴管、玻璃棒
(1)甲组的同学取用20mL AlCl3与氨水充分反应制备了一定量的Al(OH)3,反应的化学原理用离子反应方程式表示为:Al3++3NH3•H2O=Al(OH)3↓+3NH4+
(2)乙组的同学取用20mL AlCl3与1mol/L NaOH溶液充分反应,但制备的Al(OH)3的量明显少于甲组,制备的量减少的原因用离子反应方程式表示为:Al(OH)3+OH-=AlO2-+2H2O;
(3)丙组的同学也取用了20mL AlCl3与1 mol/L NaOH溶液反应,制备的Al(OH)3的量与甲组基本相同,丙组的同学的实验及操作是:用量筒取15mLAlCl3溶液加入到烧杯中,用胶头滴管向溶液中滴加1mol/LNaOH溶液,边滴加边用玻璃棒搅拌,直到最后一滴时生成的沉淀恰好完全消失;再用量筒取5mLAlCl3溶液加入到反应后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