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以提升生活质量.
①2013年10月,全国多个省市出现严重的雾霾天气.导致雾霾形成的主要污染物是B(填字母).
A.SO2                B.PM2.5               C.NO2
②选择环保的装修材料可以有效地减少居室污染.劣质胶合板释放的主要污染物是C(填字母).
A.NO                 B.CO               C.甲醛
③获得洁净安全的饮用水是每个人的正常需要.某农村地区洪涝灾害后为获得饮用水,在将地表水取回家后,先加A(A.明矾,B.纯碱)再过滤,去除悬浮在水中的较大颗粒;过滤后常使用漂白粉进行杀菌消毒,其作用原理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Ca(ClO)2+H2O+CO2=CaCO3↓+2HClO.

分析 ①PM2.5”是指大气层中直径≥2.5μm的颗粒物,能被肺吸收并进入血液,对人体危害很大,是形成雾霾的主要污染物;
②劣质胶合板释放的主要污染物是甲醛,释放后造成室内污染;
③明矾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铝胶体;使用漂白粉或漂白精片进行杀菌消毒,反应生成HClO,具有强氧化性.

解答 解:①导致雾霾形成的主要污染物是pM2.5,故选B,故答案为:B;
②甲醛是劣质胶合板释放的主要污染物,造成室内污染,故选C,故答案为:C;
③明矾可用于净水,是因为明矾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质可以吸附悬浮于水中的杂质,使之从水中沉降出来;使用漂白粉或漂白精片进行杀菌消毒,反应生成HClO,具有强氧化性,该反应为Ca(ClO)2+H2O+CO2=CaCO3↓+2HClO,
故答案为:A;Ca(ClO)2+H2O+CO2=CaCO3↓+2HClO.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根据方程式计算、方程式书写以及漂白原理等、常见的污染物,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知识的积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2.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时必须严格控制其用量.
某兴趣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备NaNO2并对其性质作如下探究:(A中加热装置已略去)

I【背景素材】
①2NO+Na2O2═2NaNO2
②NO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成NO3-,而MnO4-被还原为Mn2+
③在酸性条件下NaNO2能氧化SO2
Ⅱ【制备NaNO2
(1)装置A三颈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4HNO3(浓)$\frac{\underline{\;\;△\;\;}}{\;}$CO2↑+4NO2↑+2H2O.
(2)B装置的目的是将NO2转化为NO、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
(3)为保证制得的亚硝酸钠的纯度,应在装置B、C间增加装置E,E中盛放的试剂应是BD(填字母).
A.P2O5      B.碱石灰            C.无水CaCl2             D.生石灰
(4)D装置的作用是吸收有毒的NO气体,避免污染空气.
【NaNO2性质探究】.
(5)①将NaNO2滴加到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可观察到紫色溶液颜色变浅,直至褪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nO4-+5NO2-+6H+=2Mn 2++3H2O+5NO3-
②将SO2通入用稀盐酸酸化的NaNO2溶液中,为证明有氧化还原反应发生,设计实验操作是取少量试液于试管中,向试管内滴加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就说明含有硫酸根离子,则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问题讨论】
(6)NaNO2中毒是将血红蛋白中的Fe(Ⅱ)氧化成Fe(Ⅲ),从而破坏血红蛋白的输氧功能,用亚甲基蓝(还原态)可以将Fe(Ⅲ)还原成Fe(Ⅱ)(亚甲基蓝由还原态变为氧化态),从而救治NaNO2中毒.下列结构中,属于亚甲基蓝还原态的是B(填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3.为测定某有机化合物甲的结构,进行如下实验:
(一)分子式的确定
(1)经测定有机物甲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元素的质量比为12:3:8,甲的沸点为78.5℃,其蒸气对H2的相对密度是23.根据价键理论,预测甲的可能结构并写出结构简式:CH3CH2OH、CH3OCH3
(二)结构式确定
(2)核磁共振氢原子光谱能对有机物分子中不同位置的氢原子给出不同的峰值(信号),根据峰值(信号)可以确定分子中氢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例如:甲基氯甲基醚(Cl-CH2-O-CH3)有两种氢原子如图1所示.经
测定,有机物甲的核磁共振氢谱示意图如图2所示,则甲的结构简式为:CH3CH2OH.

(三)性质探究
(3)将温度控制在400℃以下,利用图3所示装置探究乙醇的催化氧化的实质.
Ⅰ.在通入空气的条件下进行实验.加入药品后的操作依次是:ba
a.打开活塞并用鼓气球不断鼓入空气
b.点燃酒精灯给铜丝加热
Ⅱ.停止通入空气的条件下进行实验.
①关闭活塞,为使甲持续进入反应管中,需要进行的操作是:向烧杯中加水,使得反应在78℃下反应.
②甲蒸气进入反应管后,在铜作催化剂及250~350℃条件下发生可逆的化学反应,在试管中收集到了与实验Ⅰ相同的产物,并有可燃性气体单质生成.该反应揭示了甲催化氧化的本质.写出实验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并结合化学方程式简要说明通入实验Ⅰ空气的作用:CH3CH2OH$→_{△}^{Cu}$CH3CHO+H2O,氧气可以和氢元素结合为水,使平衡向着正反应方向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的热量多
B.热化学方程式C2H2(g)+$\frac{5}{2}$O2(g)═2CO2(g)+H2O(g)△H=-1256 kJ•mol-1,可知乙炔的燃烧热为1256 kJ•mol-1
C.在101 kPa时,2 g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O2(g)═2H2O(l)△H=-285.8  kJ•mol-1
D.稀溶液中:H+(aq)+OH-(aq)═H2O(l)△H=-57.3 kJ•mol-1,若将含0.5  molH2SO4的浓溶液与含1  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57.3 k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某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则该反应的△H值为(  )
A.△H>0B.△H<0C.△H=0D.无法判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图I 是NO2(g)+CO(g)?CO2(g)+NO(g)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示意图.一定条件下,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当改变其中一个条件X,Y随X的变化关系曲线如图II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条件下,向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NO2(g)与1molCO(g)反应放出234kJ热量
B.若X表示CO的起始浓度,则Y表示的可能是NO2的转化率
C.若X表示反应时间,则Y表示的可能是混合气体的密度
D.若X表示温度,则Y表示的可能是CO2的物质的量浓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S(单斜)和S(正交)是硫的两种同素异形体.已知:
①S (单斜,s)+O2(g)═SO2(g)△H1=-297.16kJ/mol
②S (正交,s)+O2(g)═SO2(g)△H2=-296.83kJ/mol
③S (单斜,s)═S (正交,s)△H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3=-0.33 kJ/mol
B.单斜硫转化为正交硫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C.△H3<0,单斜硫比正交硫稳定
D.△H3>0,单斜硫比正交硫稳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设反应①Fe(s)+CO2(g)?FeO(s)+CO(g)平衡常数为K1;反应②Fe(s)+H2O(g)?FeO+H2(g)平衡常数为K2.测得在不同温度下,K1、K2值如下:
温度/°CK1K2
5001.003.15
7001.472.26
9002.401.60
根据以上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500℃时进行反应①,则CO2转化率为50%
B.900℃进行反应③H2(g)+CO2(g)?H2O(g)+CO(g),其平衡常数K3为=1.50
C.反应①的焓变△H>0,反应②的焓变△H<0
D.反应①平衡体系中通入CO2,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平衡正向移动,达到新平衡时CO2的转化率比原平衡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萃取操作震荡时,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口部,用左手握住活塞部分
B.蒸馏操作时,冷却水应从冷凝管的下口进,上口出
C.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D.萃取操作选择有机萃取剂时,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