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1.随着科技的进步,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甲胺铅碘(CH3NH3PbI3)用作全固态钙钛矿敏化太阳能电池的敏化剂,可由CH3NH2、PbI2及HI为原料合成,回答下列问题:
(1)制取甲胺的反应为CH3OH(g)+NH3(g)?CH3NH2(g)+H2O(g)△H.已知该反应中相关化学键的键能数据如下:
共价键C-OH-ON-HC-N
键能/kJ•mol-1351463393293
则该反应的△H=-12kJ•mol-1
(2)上述反应中所需甲醇工业上利用水煤气合成,反应为CO(g)+2H2(g)?CH3OH(g)△H<0.在一定条件下,将l mol CO和2mol H2通入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当改变某一外界条件(温度或压强)时,CH3OH的体积分数φ(CH3OH)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①平衡时,M点CH3OH的体积分数为10%,则CO的转化率为25%.
②X轴上a点的数值比b点小(填“大”或“小”).某同学认为上图中Y轴表示温度,你认为他判断的理由是随着Y值的增加,CH3OH的体积分数φ(CH3OH)减小,平衡逆向移动,故Y表示温度.
(3)实验室可由四氧化三铅和氢碘酸反应制备难溶的PbI2,则每生成3mol PbI2的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
(4)常温下,PbI2饱和溶液(呈黄色)中c(Pb2+)=1.0×10-3 mol•L-1,则Ksp(PbI2)=4×10-9;已知Ksp(PbCl2)=1.6×10-5,则转化反应PbCl2(s)+2I-(aq)?PbI2(s)+2Cl-(aq)的平衡常数K=4000
(5)分解HI曲线和液相法制备HI反应曲线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

①反应H2(g)+I2(g)?2HI(g) 的△H小于(填大于或小于)0.
②将二氧化硫通入碘水中会发生反应:SO2+I2+2H2O?3H++HSO4+2I-,I2+I-?I3-
图2中曲线a、b分别代表的微粒是H+、I3-(填微粒符号);由图2 知要提高碘的还原率,除控制温度外,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减小$\frac{n({I}_{2})}{n(S{O}_{2})}$的投料比.

分析 (1)反应热=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
(2)①根据三行式计算得到;
②根据图示信息:X轴上a点的数值比b点小,随着Y值的增加,CH3OH的体积分数φ(CH3OH)减小,结合平衡移动原理回答;
(3)由四氧化三铅和氢碘酸反应制备难溶的PbI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Pb3O4+8HI=3PbI2+I2+4H2O,铅已达最高价态,有较强氧化性,氢碘酸还原性较强,易被四氧化三铅氧化为碘.,结合电子守恒计算;
(4)PbI2饱和溶液(呈黄色)中c(Pb2+)=1.0×10-3 mol•L-1,沉淀溶解平衡PbI2(s)?Pb2+(aq)+2I-(aq),c(Pb2+)=1.0×10-3 mol•L-1,c(I-)=2.0×10-3mol/L,则Ksp(PbI2)=c(Pb2+)c2(I-);反应PbCl2(s)+2I-(aq)?PbI2(s)+2Cl-(aq)的平衡常数K=$\frac{{c}^{2}(C{l}^{-})}{{c}^{2}({I}^{-})}$=$\frac{{c}^{2}(C{l}^{-})}{{c}^{2}({I}^{-})}$×$\frac{c(P{b}^{2+})}{c(P{b}^{2+})}$=$\frac{Ksp(PbC{l}_{2})}{Ksp(Pb{I}_{2})}$;
(5)①图象中分析可知随的升高,HI减小,H2增大,反应H2(g)+I2(g)?2HI(g) 说明升温平衡逆向进行;
②根据图象b为从零越来越大的离子,a为不变的离子,结合反应过程分析判断;减小$\frac{n({I}_{2})}{n(S{O}_{2})}$的投料比提高碘的还原率;

解答 解:(1)反应热=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故△H=
(2)①设CO的转化量是x,则
               CO(g)+2H2(g)?CH3OH(g);
初始量:1mol          2mol             0
变化量:x              2x                 x
平衡量:1-x          2-2x           x
平衡时,CH3OH的体积分数为10%,则$\frac{x}{1-x+2-2x+x}$×100%=10%,
x=0.25,
所以CO的转化率为$\frac{0.25mol}{1mol}$×100%=25%,
故答案为:25%;
②根据图示信息:X轴上a点的数值比b点小,随着Y值的增加,CH3OH的体积分数φ(CH3OH)减小,平衡逆向移动,故Y表示温度,
故答案为:小;随着Y值的增加,CH3OH的体积分数φ(CH3OH)减小,平衡逆向移动,故Y表示温度;
(3)由四氧化三铅和氢碘酸反应制备难溶的PbI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Pb3O4+8HI=3PbI2+I2+4H2O,HI做还原剂,碘元素化合价-1价变化为I2,每生成3mol PbI2的反应中电子转移2mol,
故答案为:2mol;
(4)PbI2饱和溶液(呈黄色)中c(Pb2+)=1.0×10-3 mol•L-1,沉淀溶解平衡PbI2(s)?Pb2+(aq)+2I-(aq),c(Pb2+)=1.0×10-3 mol•L-1,c(I-)=2.0×10-3mol/L,则Ksp(PbI2)=c(Pb2+)c2(I-)=1.0×10-3 mol•L-1×(2.0×10-3mol/L)2=4×10-9;反应PbCl2(s)+2I-(aq)?PbI2(s)+2Cl-(aq)的平衡常数K=$\frac{{c}^{2}(C{l}^{-})}{{c}^{2}({I}^{-})}$=$\frac{{c}^{2}(C{l}^{-})}{{c}^{2}({I}^{-})}$×$\frac{c(P{b}^{2+})}{c(P{b}^{2+})}$=$\frac{Ksp(PbC{l}_{2})}{Ksp(Pb{I}_{2})}$=$\frac{1.6×1{0}^{-5}}{4×1{0}^{-9}}$=4000,
故答案为:4×10-9;4000;
(5)①图象中分析可知随的升高,HI减小,H2增大,反应H2(g)+I2(g)?2HI(g) 说明升温平衡逆向进行,正反应为放热反应,△H<0,
故答案为:小于;
②由图象b为从零越来越大的离子,则根据SO2+I2+2H2O=3H++HSO4-+2I-,I-+I2?I3-,反应中越来越多的离子为I3-,反应过程中氢离子始终不变,由图2 知要提高碘的还原率,除控制温度外,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减小$\frac{n({I}_{2})}{n(S{O}_{2})}$的投料比,
故答案为:H+、I3-; 减小$\frac{n({I}_{2})}{n(S{O}_{2})}$的投料比.

点评 本题考查了反应能量变化和键能的计算关系,化学平衡三行计算和平衡转化率的计算,沉淀溶解平衡的理解应用、图象变化特征和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等知识点,掌握基础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某反应体系中反应物与生成物有:K2SO4、CaSO4、MnSO4、CaC2O4、KMnO4、H2SO4、H2O和一种未知气体X.
(1)已知CaC2O4在反应中失去电子,则该反应的氧化剂是KMnO4
(2)在标准状况下生成11.2LX时,有0.5mol 电子转移,共消耗0.25mol CaC2O4,X的化学式为CO2
(3)将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化学式及其配平后的系数填入下列方框中,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4)反应中CaC2O4表现还原性,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产物(选填“氧化”或“还原”),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电子的得失或共用电子对的偏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以二氧化锰为原料制取高锰酸钾晶体的实验流程如图: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灼烧”时,可在玻璃坩埚中进行
B.“浸取”时,可用无水乙醇代替水
C.“转化”反应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D.“浓缩结晶”后的母液中只有KMnO4和K2CO3两种溶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0.动手实践:某同学做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实验时,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见表,表中的“实验方案”与“实验现象”前后不一定是对应关系).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
①将镁条用砂纸打磨后,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水后,加热至水沸腾;再向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A.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声,随之消失,溶液变成红色.
②向新制得的Na2S溶液中满加新制的氯水B.有气体产生,溶液变成浅红色
③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入滴有酚酞溶液的冷水中C.剧烈反应,迅速产生大量无色气体.
④将镁条投入稀盐酸中D.反应不十分剧烈;产生无色气体.
⑤将铝条投入稀盐酸中E.生成白色胶状沉淀,继而沉淀消失
⑥向A1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F.生成淡黄色沉锭.
请你帮助该同学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研究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2)实验用品:试剂:金属钠,镁条,铝条,稀盐酸,新制氯水,新制Na2S溶液,AlCl3溶液,NaOH溶液,酚酞溶液等.
仪器:①试管,②酒精灯,③烧杯,试管夹,胶头滴管,镊子,小刀,玻璃片,砂纸,火柴等.
(3)实验内容:(填写与实验步骤对应的实验现象的编号和①③的化学方程式及此实验的结论)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填A~F)
①MgCl2+2H2O=Mg(OH)2↓+H2↑,③2Na+2H2O=2NaOH+H2↑,
此实验的结论:从左到右,同周期元素原子的失电子能力递减,得电子能力递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氨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工农业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1)NH3和CO2在120℃和催化剂的作用下可以合成尿素,反应方程式为2NH3(g)+CO2(g)?CO(NH22(s)+H2O(g).
某实验小组向一个容积不变的真空密闭容器中充入CO2与NH3合成尿素,在恒定温度下,混合气体中NH3的体积分数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该条件下尿素为固体).
A点的正反应速率v(CO2)大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点的逆反应速率v(CO2),NH3的平衡转化率为75%.
(2)氨基甲酸铵(NH2COONH4)是合成尿素过程的中间产物,现将体积比为2:1的NH3和CO2混合气体充入一个容积不变的真空密闭容器中,在恒定温度下使其发生反应并达到平衡:2NH3(g)+CO2(g)?NH2COONH4(s).
实验测得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数据如下表:
温度(℃)15.020.025.030.035.0
平衡气体总浓度
(10-3mol•L-1
2.43.44.86.89.6
①上述反应的焓变:△H<0,熵变△S<0(填“>”“<”或“=”).
②下列说法能说明上述反应建立化学平衡状态的是CD.
A.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发生变化
B.混合气体中NH3与CO2的浓度之比不再发生变化
C.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
D.v(NH3)=2v(CO2
③根据表中数据,列出25.0℃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式K=$\frac{1}{(3.2×1{0}^{-3})^{2}×(1.6×1{0}^{-3})}$(不要求计算结果),该反应温度每升高10℃,化学平衡常数就变为原来的2倍.
④温度一定时,向上述容器中再按照NH3和CO2物质的量之比为2:1充入一定量的混合气体,平衡向右(填“向左”“向右”或“不”)移动,该平衡中NH3的浓度与原平衡时NH3浓度相比前者大(填“前者大”“后者大”或“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二氧化碳是一种宝贵的碳氧资源,以CO2和NH3为原料合成尿素是固定和利用CO2的成功范例.在尿素合成塔中的主要反应可表示如下:
反应Ⅰ:2NH3(g)+CO2(g)═NH2CO2NH4(s)△H1=akJ•mol-1
反应Ⅱ:NH2CO2NH4(s)═CO(NH22(s)+H2O(g)△H2=+72.49kJ•mol-1
总反应Ⅲ:2NH3(g)+CO2(g)═CO(NH22(s)+H2O(g)△H3=-86.98kJ•mol-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Ⅰ的△H1=-159.47kJ•mol-1(用具体数据表示).
(2)反应Ⅱ的△S>(填>或<)0,一般在高温(“高温”或“低温”或“任何温度”)下
有利于该反应自发进行.
(3)反应Ⅲ中影响CO2平衡转化率的因素很多,图1为某特定条件下,不同水碳比n(H2O)/n(CO2
和温度影响CO2平衡转化率变化的趋势曲线.
①其他条件相同时,为提高CO2的平衡转化率,生产中可以采取的措施是降低(填提高或降低)水碳比.
②当温度高于190℃后,CO2平衡转化率出现如图1所示的变化趋势,其原因是温度高于190℃时,因为反应Ⅲ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向逆方向进行,CO2的平衡转化率降低.

(4)反应Ⅰ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1=$\frac{1}{c(C{O}_{2}){c}^{2}(N{H}_{3})}$;如果起始温度相同,反应Ⅰ由在恒温容器进行改为在绝热(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容器中进行,平衡常数K1将减少(填增大、减少、不变).
(5)某研究小组为探究反应Ⅰ中影响c(CO2)的因素,在恒温下将0.4molNH3和0.2molCO2放入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t1时达到平衡过程中c(CO2)随时间t变化趋势曲线如图2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t1时将容器体积压缩到1L,请画出t1-t3之间c(CO2)随时间t变化趋势曲线(t2达到新的平衡).
(6)尿素在土壤中会发生反应CO(NH22+2H2O═(NH42CO3.下列物质中与尿素有类似性质的是A、B.
A.NH2COONH4B.H2NOCCH2CH2CONH2C.HOCH2CH2OHD.HOCH2CH2N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某溶液中可能含有下列6种离子中的某几种:Cl-、SO42-、HCO3-、Na+、K+、Mg2+,所含离子的浓度均相等.为了确认溶液的组成,进行如下实验:取200mL上述溶液,加入足量Ba(OH)2溶液,反应后将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得沉淀4.88g,向沉淀中加入过量的盐酸,有2.33g.关于原溶液组成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一定存在SO42-、HCO3-、Mg2+,至少存在Na+、K+中的一种
B.为了确定是否存在Cl-,可向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
C.c(HCO3-)=0.05mol/L
D.4.88g沉淀中含有3种成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SO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漂白纸浆
B.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95%
C.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
D.硅胶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时发生了化学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利用A 发生装置制备的常见气体有氨气、氧气.
(2)检验装置B的气密性方法是b端接上橡皮管,夹上止水夹;向分液漏斗加入水,打开活塞,若漏斗与圆底烧瓶保持稳定的液面差,证明气密性良好,否则漏气.
(3)收集一瓶纯净氯气,选择上图装置,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连接顺序bghdcefi(装置不重复使用).实验室检验氯气的方法是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靠近导管口,若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则证明氯气存在.
(4)某实验小组按顺序连接adcfeg制取并收集氨气,导致实验失败,原因是由于氨气极易溶于水,E装置的水倒吸入D中,导致实验失败.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