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5.S2Cl2是工业上常用的硫化剂,已知S2C12中硫元素显+1价,它不稳定,在水中易发生岐化反应,易溶于有机溶剂.实验室常用CS2与纯净的氯气制备S2C12.反应涉及到的几种物质的熔沸点如表:
物质CS2Cl2CCl4S2C12
沸点/℃47-34.6℃77137
熔点/℃-109-100.98℃-23-77
实验室利用下列装置制备S2C12 (部分夹持仪器己略去):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中b玻璃仪器的名称为冷凝管;写出制备S2C12的化学方程式CS2+3Cl2$\stackrel{111-140℃}{→}$CCl4+S2Cl2
(2)整套装置装配完毕后,首先进行的操作是气密性检查,再添加试剂.
(3)实验中盐酸试剂通常采用36.5%的浓盐酸,不用稀盐酸的理由是稀盐酸还原性弱,反应困难.装置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MnO2+4H++2Cl-$\frac{\underline{\;加热\;}}{\;}$Mn2++Cl2↑+2H2O.
(4)D中采用热水浴加热的原因是使CS2平稳汽化,避免产物S2Cl2汽化,反应结束后从锥形瓶内混合物中分离出产品的方法是蒸馏.
(5)实验过程中,若缺少C装置,则发现产品浑浊不清,出现该现象的原因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S2Cl2+2H2O=3S↓+SO2↑+4HCl↑.
(6)该实始装置设计存在缺陷,你的改进建议及改进目的是D和E之间应连接一个干燥装置,避免S2C12水解.

分析 制取原理是:显示二氧化锰和浓盐酸之间反应得到氯气,但是氯气中混油HCl和水,应该先用饱和食盐水除去HCl,再用浓硫酸干燥氯气,让氯气和二硫化碳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CS2+3Cl2$\stackrel{111-140℃}{→}$CCl4+S2Cl2,为了使CS2平稳汽化,避免产物S2Cl2汽化,采用热水浴加热的方法,根据S2Cl2的熔沸点数据,采用冷凝回流的办法将之收集即可试验中的氯气要进行尾气处理,可以用氢氧化钠来吸收;
(1)根据仪器的结构和作用判断仪器的名称;CS2与纯净的氯气反应生成S2C12和CCl4,结合原子守恒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反应是封闭体系,有气体的制备及尾气的处理,可结合实验的基本操作考虑;
(3)二氧化锰和稀盐酸之间几乎不反应;依据实验室制备氯气的方法分析,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加热反应生成氯气;
(4)氯气中的HCl以及水杂质应该除去,根据表中物质的沸点高低可以进行物质的分离;
(5)根据题干信息:S2Cl2在水中易发生岐化反应来书写反应方程式;
(6)S2Cl2在水中易发生岐化反应,应防止有水蒸气进入反应容器中.

解答 解:制取原理是:显示二氧化锰和浓盐酸之间反应得到氯气,但是氯气中混油HCl和水,应该先用饱和食盐水除去HCl,再用浓硫酸干燥氯气,让氯气和二硫化碳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CS2+3Cl2$\stackrel{111-140℃}{→}$CCl4+S2Cl2,为了使CS2平稳汽化,避免产物S2Cl2汽化,采用热水浴加热的方法,根据S2Cl2的熔沸点数据,采用冷凝回流的办法将之收集即可试验中的氯气要进行尾气处理,可以用氢氧化钠来吸收;
(1)装置中b起到导气和冷凝回流双重作用,其玻璃仪器的名称为冷凝管;制备S2C12的化学方程式为CS2+3Cl2$\stackrel{111-140℃}{→}$CCl4+S2Cl2
答案为:冷凝管;CS2+3Cl2$\stackrel{111-140℃}{→}$CCl4+S2Cl2
(2)A装置仪器装配时,整套装置装配完毕后,应先进行气密性的检查,再添加试剂,
故答案为:气密性检查;
(3)实验中盐酸通常采用36.5%的浓溶液,不用稀盐酸,因为稀盐酸还原性弱,反应困难;用固液加热的方法制Cl2,常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反应制取,反应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frac{\underline{\;加热\;}}{\;}$Mn2++Cl2↑+2H2O,
故答案为:稀盐酸还原性弱,反应困难;MnO2+4H++2Cl-$\frac{\underline{\;加热\;}}{\;}$Mn2++Cl2↑+2H2O;
(4)根据表中物质的沸点高低,为了使CS2平稳汽化,避免产物S2Cl2汽化,可以采用水浴加热的方法,结束后从锥形瓶内混合物中分离出S2Cl2的方法是蒸馏,控制温度在
137℃,故答案为:使CS2平稳汽化,避免产物S2Cl2汽化;蒸馏;
(5)S2Cl2与水反应,有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并有黄色沉淀生成,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除氯化氢外,依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元素化合价变化守恒推断,化合价降低的生成黄色沉淀为单质硫,化合价升高的生成二氧化硫气体,依据原子守恒、电子守恒写出化学方程式为:2S2Cl2+2H2O=3S↓+SO2↑+4HCl↑,
故答案为:2S2Cl2+2H2O=3S↓+SO2↑+4HCl↑;
(6)为避免S2Cl2遇水蒸气水解,在D和E之间应连接一个干燥装置,防止水蒸气进入制备S2Cl2的锥形瓶中,
故答案为:D和E之间应连接一个干燥装置,避免S2C12水解.

点评 本题考查了氯气实验室制备方法,杂质气体除杂的装置选择和试剂选择,题干信息的应用分析,电子式书写,化学方程式书写方法,混合物分离的方法判断,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在2L密闭容器内,800℃时反应:2NO(g)+O2(g)?2NO2(g)体系中,c(NO)随时间的变化如表:
时间(s)012345
c(NO)(mol/L)0.100.050.040.030.030.03
(1)分析上表,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所需时间是3s.
(2)如图中表示NO2的浓度变化曲线是曲线a.
(3)用NO表示从0~2s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0.03mol/(L•s).
(4)v(NO):v(O2)=2:1.
(5)达到平衡状态时O2的转化率为7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有关电化学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Zn-MnO2干电池放电时,MnO2被氧化
B.
图中,电解精炼铜时,阳极减少的质量与阴极增加的质量一定相等
C.
图中,在钢材上电镀铝,熔融盐中Al和Cl元素只以AlCl4-、Al2Cl7-形式存在,则阳极反应式为:Al-3e-+7AlCl4-=4Al2Cl7-
D.
图中,K分别与M、N连接,均可保护Fe电极,连接M时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3.工业上一般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可以采用下列反应合成甲醇:CO(g)+2H2(g)?CH3OH(g)△H.如表所列数据是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化学平衡常数(K).
温度250℃300℃350℃
K/L2•mol-22.0410.2700.012
(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是K=$\frac{c(C{H}_{3}OH)}{c(CO)×{c}^{2}({H}_{2})}$,由表中数据判断△H<0 (填“>”、“=”或“<”);
(2)某温度下,将2mol CO和6mol H2充入2L的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4min达到平衡时测得c(CO)=0.2mol•L-1,此时的温度为250℃,则反应速率v(H2)=0.32 mol•L-1•min-1
(3)T℃时,在时间t0时刻,合成甲醇反应CO(g)+2H2(g)?CH3OH(g)达到平衡,若在t1时刻将容器的体积缩小w为原来的$\frac{1}{2}$,假定在t2时刻后又达到新的平衡,请在图中用曲线表示在t1~t2阶段氢气、甲醇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示意图(其它条件不变,曲线上必须标明氢气、甲醇).
(4)如果用CH3OH和空气作燃料电池,用KOH作电解质溶液,请写出该燃料电池的负极的电极反应式CH3OH-6e-+8OH-=CO32-+6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主族元素碳、氧、氮、氟、磷、硒及副族元素镍、铜元素在化学中有很重要的地位,回答下列问题:
(1)在基态14C原子中,核外存在2对自旋相反的电子,基态氮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图为
(2)将F2通入稀NaOH溶液中可生成OF2,OF2分子构型为V形,其中氧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3
(3)过渡金属配合物Ni(CO)n的中心原子价电子数与配体提供电子总数之和为18,则n=5.CO与N2结构相似,CO分子内σ键与π键个数之比为1:2.
(4)CuSO4溶液能用作P4中毒的解毒剂,反应可生成P的最高价含氧酸和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P4+10CuSO4+16H2O=10Cu+4H3PO4+10H2SO4
(5)H2SeO3的K1和K2分别为2.7×10-3和2.5×10-8,H2SeO4第一步几乎完全电离,K2为1.2×10-2,请根据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解释H2SeO4比H2SeO3酸性强的原因: H2SeO3中的Se为+4价,而H2SeO4中的Se为+6价,正电性更高,导致Se-O-H中O的电子更向Se偏移,越易电离出H+
(6)已知Cu2O为半导体材料,在其立方晶胞内部有4个氧原子,其余氧原子位于面心和顶点,则该晶胞中有16个铜原子.
(7)用晶体的X射线衍射法对Cu的测定得到以下结果:Cu的晶胞为面心立方最密堆积(如图),已知该晶体的密度为9.00g•cm-3,Cu的原子半径为$\frac{\sqrt{2}}{4}×\root{3}{\frac{4×64}{9.00{×N}_{A}}}$cm(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只要求列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对于:2C4H10(g)+13O2(g)═8CO2(g)+10H2O(l)△H=-5 800kJ/mol的叙述错误的是(  )
A.△H单位中的每摩尔指的既不是每摩尔C4H10,也不是其他反应物或生成物,而是每摩尔反应
B.该反应的△H与各物质的状态有关,与化学计量数也有关
C.该式的含义为:25℃、101 kPa下,2 mol C4H10气体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出热量5 800 kJ
D.该反应为丁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由此可知丁烷的燃烧热为5 800 kJ/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绿色化学对于化学反应提出了“原子经济性”(原子节约)的新概念及要求.理想的原子经济性反应是原料中的原子全部转变成所需产物,不产生副产物,实现零排放.下列几种生产乙苯()的方法中,原子经济性最好的是(反应均在一定条件下进行)(  )
A.B.
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4.有一种测定海带中碘含量的方法是:
①将海带完全灰化使海带中的碘转化成碘化钾、碘化钠等金属碘化物.
②加水充分溶解并滤去残渣(不含碘),调节溶液至碱性,然后加入足量的高锰酸钾将I-氧化成IO3-
③过量的高锰酸钾在酸性条件下用草酸(H2C2O4)除去.
④加入KI与IO3-反应生产I2,将溶液浓缩至合适体积,再用Na2S2O3滴定.发生的主要反应如下:
I-+6MnO4-+6OH-=IO3-+6MnO42-+3H2O
IO3-+5I-+6H+=3I2+3H2O
I2+2S2O32-=2I-+S4O6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用草酸除去过量高锰酸钾的离子方程式5H2C2O4+2MnO4-+6H+=2Mn2++10CO2↑+8H2O
(2)配制0.050mol•L-1 Na2S2O3溶液500mL.
a.配制该溶液需取Na2S2O3晶体3.95 g
b.完成本操作所必需的仪器有:电子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以及等质量的两片滤纸.
(3)过滤时需对残渣进行洗涤,洗涤的方法是将蒸馏水沿玻璃棒注入漏斗直至没过沉淀,自然滤干,如何检验碘化物已完全洗出:取少量滤出液,滴加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若没有生成黄色沉淀,说明已全部洗出.
(4)已知取样海带为15克,滴定时消耗0.050mol•L-1Na2S2O3溶液12mL.此海带样品含碘量为0.847g/kg.(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已知2SO2(g)+O2(g)?2SO3(g)(正反应方向放热).若在500℃和催化剂的作用下,该反应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若降低温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B.增大O2浓度可以增大反应速率
C.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变为0
D.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SO2和SO3的浓度一定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