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in | 0 | 1 | 3 | 5 |
n(H2)/mol | 8 | 5 | 4 | 4 |
分析 I.(1)结合v(H2)=$\frac{△c}{△t}$计算;
(2)根据图象可知相同温度下,p1时的CO转化率小于p2时的CO的转化率,根据化学方程式,压强增大,平衡向右移动;B点在平衡曲线之上,反应向左进行;
(3)3 min时,反应达到平衡,氢气的物质的量减少4mol,浓度变化量为$\frac{4mol}{20L}$=0.2mol/L,则
CO(g)+2H2(g)?CH3OH(g)
起始浓度 0.2 0.4 0
变化浓度 0.1 0.2 0.1
平衡浓度 0.1 0.2 0.1
结合平衡浓度计算K;
Ⅱ.(1)根据示意图可知第一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NH3(g)+CO2(g)=H2NCOONH4(s)△H=-272 kJ•mol-1,第二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NCOONH4(s)=CO(NH2)2(s)+H2O(l)△H=+138 kJ•mol-1,根据盖斯定律,则2NH3(g)+CO2(g)=CO(NH2)2(s)+H2O(l)为两步反应的和;
(2)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左移动;
B.加入催化剂,平衡不移动;
C.将尿素及时分离出去,生成物浓度减小;
D.增大反应体系的压强,反应速率加快,平衡向右移动.
解答 解:Ⅰ.(1)v(H2)=$\frac{△c}{△t}$=$\frac{\frac{8mol-5mol}{20L}}{1min}$=0.15 mol•L-1•min-1,故答案为:0.15;
(2)根据图象可知相同温度下,p1时的CO转化率小于p2时的CO的转化率,根据化学方程式,压强增大,平衡向右移动,CO的转化率增大,所以p1<p2;B点在平衡曲线之上,反应向左进行,所以v(正)<v(逆),
故答案为:<;<;
(3)3 min时,反应达到平衡,氢气的物质的量减少4mol,浓度变化量为$\frac{4mol}{20L}$=0.2mol/L,则
CO(g)+2H2(g)?CH3OH(g)
起始浓度 0.2 0.4 0
变化浓度 0.1 0.2 0.1
平衡浓度 0.1 0.2 0.1
则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frac{0.1}{0.1×0.{2}^{2}}$=25,
故答案为:25;
Ⅱ.(1)根据示意图可知第一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NH3(g)+CO2(g)=H2NCOONH4(s)△H=-272 kJ•mol-1,第二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NCOONH4(s)=CO(NH2)2(s)+H2O(l)△H=+138 kJ•mol-1,根据盖斯定律,则2NH3(g)+CO2(g)=CO(NH2)2(s)+H2O(l)为两步反应的和,△H=-272 kJ•mol-1+138 kJ•mol-1=-134 kJ•mol-1,即热化学方程式为2NH3(g)+CO2(g)=CO(NH2)2(s)+H2O(l)△H=-134 kJ•mol-1,
故答案为:2NH3(g)+CO2(g)=CO(NH2)2(s)+H2O(l)△H=-134 kJ•mol-1;
(2)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左移动,原料利用率降低,故A错误;
B.加入催化剂,平衡不移动,原料利用率不变,故B错误;
C.将尿素及时分离出去,反应速率减小,故C错误;
D.增大反应体系的压强,反应速率加快,平衡向右移动,原料利用率增大,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计算,为高频考点,把握化学平衡三段法、速率及K的计算、平衡移动、盖斯定律应用等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计算能力的考查,注意利用平衡浓度计算K,综合性较强,题目难度中等.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称量时托盘上要垫上干净的称量纸 | |
B. | 移液时不慎有部分液体溅出,会造成所配溶液浓度偏小 | |
C. | 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会造成所配溶液浓度偏大 | |
D. | 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下降,不应再加蒸馏水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n(SO32-):n(HSO3-) | 91:9 | 1:1 | 9:91 |
pH | 8.2 | 7.2 | 6.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物质 | CH4 | CO2 | CO | H2 |
体积分数 | 0.1 | 0.1 | 0.4 | 0.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A | B | C | |
反应开始时浓度(mol/L) | 4.8 | 0 | |
2min后的浓度(mol/L) | 1.2 | 0.8 | |
2min内的浓度的变化(mol/L) | 0.4 | ||
化学学反应速率[mol/(L•min)] | 0.5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图①表示10 mL 0.01 mol•L-1 KMnO4 酸性溶液与过量的0.1 mol•L-1 H2C2O4溶液混 合时,n(Mn2+) 随时间的变化 | |
B. | 图②中a、b曲线分别表示反应CH2=CH2 (g)+H2(g)→CH3CH3(g);△H<0使用和未使用催化剂时,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 |
C. | 图③表示某放热反应分别在有、无催化剂的情况下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 |
D. | 图④表示0.1000mol•L-1NaOH溶液滴定20.00mL0.1000mol•L-1CH3COOH溶液所得到的滴定曲线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