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4.碳的氧化物在工业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如CO和H2可以合成甲醇,CO2和NH3可以合成尿素.
Ⅰ.若在20L的密闭容器中按物质的量之比1:2充入CO和H2,发生反应:CO(g)+2H2(g)?CH3OH(g).测得平衡时CO的转化率随温度及压强的变化如图1所示.p2、195℃时,n(H2)随时间的变化如表所示.
t/min0135
n(H2)/mol8544
(1)p2、195℃时,0~1min内,v(H2)=0.15mol•L-1•min-1
(2)你认为p1<p2;p2、195℃时,B点,v(正)<v(逆)(填“<”“>”或“=”).
(3)p2、195℃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为25.
Ⅱ.NH3(g)与CO2(g)经过两步反应生成尿素,两步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如图2:

(1)NH3(g)与CO2(g)反应生成尿素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NH3(g)+CO2(g)=CO(NH22(s)+H2O(l)△H=-134kJ•mol-1
(2)工业上合成尿素时,既能加快反应速率,又能提高原料利用率的措施有D(填序号).
A.升高温度    B.加入催化剂
C.将尿素及时分离出去    D.增大反应体系的压强.

分析 I.(1)结合v(H2)=$\frac{△c}{△t}$计算;
(2)根据图象可知相同温度下,p1时的CO转化率小于p2时的CO的转化率,根据化学方程式,压强增大,平衡向右移动;B点在平衡曲线之上,反应向左进行;
(3)3 min时,反应达到平衡,氢气的物质的量减少4mol,浓度变化量为$\frac{4mol}{20L}$=0.2mol/L,则
                  CO(g)+2H2(g)?CH3OH(g)
起始浓度        0.2      0.4                    0  
变化浓度       0.1       0.2                   0.1
平衡浓度       0.1      0.2                     0.1
结合平衡浓度计算K;
Ⅱ.(1)根据示意图可知第一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NH3(g)+CO2(g)=H2NCOONH4(s)△H=-272 kJ•mol-1,第二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NCOONH4(s)=CO(NH22(s)+H2O(l)△H=+138 kJ•mol-1,根据盖斯定律,则2NH3(g)+CO2(g)=CO(NH22(s)+H2O(l)为两步反应的和;
(2)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左移动;
B.加入催化剂,平衡不移动;
C.将尿素及时分离出去,生成物浓度减小;
D.增大反应体系的压强,反应速率加快,平衡向右移动.

解答 解:Ⅰ.(1)v(H2)=$\frac{△c}{△t}$=$\frac{\frac{8mol-5mol}{20L}}{1min}$=0.15 mol•L-1•min-1,故答案为:0.15;
(2)根据图象可知相同温度下,p1时的CO转化率小于p2时的CO的转化率,根据化学方程式,压强增大,平衡向右移动,CO的转化率增大,所以p1<p2;B点在平衡曲线之上,反应向左进行,所以v(正)<v(逆),
故答案为:<;<;
(3)3 min时,反应达到平衡,氢气的物质的量减少4mol,浓度变化量为$\frac{4mol}{20L}$=0.2mol/L,则
                  CO(g)+2H2(g)?CH3OH(g)
起始浓度        0.2      0.4                    0  
变化浓度       0.1       0.2                   0.1
平衡浓度       0.1      0.2                     0.1
则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frac{0.1}{0.1×0.{2}^{2}}$=25,
故答案为:25;
Ⅱ.(1)根据示意图可知第一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NH3(g)+CO2(g)=H2NCOONH4(s)△H=-272 kJ•mol-1,第二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NCOONH4(s)=CO(NH22(s)+H2O(l)△H=+138 kJ•mol-1,根据盖斯定律,则2NH3(g)+CO2(g)=CO(NH22(s)+H2O(l)为两步反应的和,△H=-272 kJ•mol-1+138 kJ•mol-1=-134 kJ•mol-1,即热化学方程式为2NH3(g)+CO2(g)=CO(NH22(s)+H2O(l)△H=-134 kJ•mol-1
故答案为:2NH3(g)+CO2(g)=CO(NH22(s)+H2O(l)△H=-134 kJ•mol-1
(2)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左移动,原料利用率降低,故A错误;
B.加入催化剂,平衡不移动,原料利用率不变,故B错误;
C.将尿素及时分离出去,反应速率减小,故C错误;
D.增大反应体系的压强,反应速率加快,平衡向右移动,原料利用率增大,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计算,为高频考点,把握化学平衡三段法、速率及K的计算、平衡移动、盖斯定律应用等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计算能力的考查,注意利用平衡浓度计算K,综合性较强,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请回答下列问题:
(1)NH4Cl溶液显酸性,原因是NH4++H2O?NH3•H2O+H+(用离子方程式表示),NH4Cl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Cl-)>c(NH4+)>c(H+)>c(OH-).
(2)将浓度均为0.10mol/L的CH3COOH溶液和NaOH溶液混合后,若pH>7,则该溶液中c(CH3COO-)<c(Na+).(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0.10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称量时托盘上要垫上干净的称量纸
B.移液时不慎有部分液体溅出,会造成所配溶液浓度偏小
C.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会造成所配溶液浓度偏大
D.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下降,不应再加蒸馏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之一,与之伴生的二氧化硫(SO2)和酸雨污染问题较为突出,目前我国采用的控制方法是电厂烟气脱硫.烟气脱硫的原理是利用碱性物质吸收并固定酸性的二氧化硫,主要有如下两种方法:
Ⅰ.钠碱循环法脱硫技术
(1)此法是利用Na2SO3溶液可脱除烟气中的SO2.Na2SO3可由NaOH溶液吸收SO2制得,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OH-+SO2═SO32-+H2O.
(2)NaOH溶液吸收SO2的过程中,pH随n(SO32-):n(HSO3-)变化关系如表:
n(SO32-):n(HSO3-91:91:19:91
pH8.27.26.2
①由表判断,NaHSO3溶液显酸性,用化学平衡原理解释:溶液中存在HSO3-?H++SO32-,HSO3-+H2O?H2SO3+OH-,显酸性是因其电离大于其水解.
②当溶液呈中性时,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BC(填标号).
A.c(Na+)=c(SO32-)+c(HSO3-)+c(H2SO3
B.c(Na+)>c(HSO3-)>c(SO32-)>c(H-)=c(OH-
C.c(Na+)=2c(SO32-)+c(HSO3-
Ⅱ.石灰石脱硫法
此法是以石灰石为原料通过系列反应将硫元素以CaSO4的形式固定,从而降低SO2的排放.但是煤炭燃烧过程中产生的CO又会与CaSO4发生化学反应,降低脱硫效率,相关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CaSO4(s)+CO(g)═CaO(s)+SO2(g)+CO2(g)△H1=218.4kJ•mol-1(反应Ⅰ)
CaSO4(s)+4CO(g)═CaS(s)+4CO2(g)△H2=-175.6kJ•mol-1 (反应Ⅱ)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反应Ⅰ、Ⅱ写出CaSO4(s)与CaS(s)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3CaSO4(s)+CaS(s)=4CaO(s)+4SO2(g)△H=1049.2kJ•mol-1
(2)对于气体参与的反应,表示平衡常数 Kp时用气体组分(B)的平衡压强p(B)代替该气体物质的量浓度c(B),则反应Ⅰ的Kp=$\frac{P(C{O}_{2})P(S{O}_{2})}{P(CO)}$(用表达式表示).
(3)假设某温度下,反应Ⅰ的速率(v1)小于反应Ⅱ的速率(v2),则下列反应过程能量变化示意图(如图1所示)其中正确的是B(填标号).
(4)图2为实验测得不同温度下反应体系中CO初始体积百分数与平衡时固体产物中CaS质量百分数的关系曲线,则降低该反应体系中产生的SO2生成量的措施有AB(填标号).

A.向该反应体系中投入生石灰     B.在合适的温度区间内控制较低的反应温度
C.降低CO的初始体积百分数     D.提高反应体系的温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CO2和CH4是两种主要的温室气体,通过CH4和CO2反应制造更高价值的化学品是目前的研究目标.
(1)250℃时,以镍合金为催化剂,向4L容器中通入6mol CO2、6mol CH4,发生如下反应:CO2(g)+CH4(g)?2CO(g)+2H2(g).平衡体系中各组分的体积分数如表:
物质CH4CO2COH2
体积分数0.10.10.40.4
①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64.
②已知:CH4(g)+2O2(g)=CO2(g)+2H2O(g)△H=-890.3kJ•mol-1
CO(g)+H2O(g)=CO2(g)+H2(g)△H=+2.8kJ•mol-1
2CO(g)+O2(g)=2CO2(g)△H=-566.0kJ•mol-1
反应CO2(g)+CH4(g)?2CO(g)+2H2(g)的△H=247.3kJ•mol-1
(2)以二氧化钛表面覆盖的Cu2Al2O4为催化剂,可以将CO2和CH4直接转化成为乙酸.
①在不同温度下,催化剂的催化效率与乙酸的生成速率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250~300℃时,温度升高而乙酸的生成速率降低的原因是温度超过250℃时,催化剂的催化效率降低.
②为了提高该反应中CH4的转化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增大反应压强、增大CO2的浓度.
③将Cu2Al2O4溶解在稀硝酸中的离子方程式为3Cu2Al2O4+32H++2NO3-=6Cu2++6Al3++2NO↑+16H2O.
(3)以CO2为原料可以合成多种物质.
①聚碳酸酯是一种易降解的新型合成材料,它是由CO2加聚而成的.写出聚碳酸酯的结构简式:
②以氢氧化钾水溶液作为电解质进行电解,CO2在铜电极上可转化为甲烷,电极反应式为CO2+8e-+6H2O=CH4+8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在2L容器中有3种物质进行反应,X、Y、Z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反应在t时刻达到平衡.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X?3Y+Z
(2)根据化学反应2A(g)+5B (g)?4C(g),填写下表中的空白
ABC
反应开始时浓度(mol/L)4.80
2min后的浓度(mol/L)1.20.8
2min内的浓度的变化(mol/L)0.4
化学学反应速率[mol/(L•min)]0.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甲醇燃料分为甲醇汽油和甲醇柴油,工业合成甲醇的方法很多.
(1)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CO2(g)+3H2(g)═CH3OH(g)+H2O(g)△H1
2CO(g)+O2(g)═2CO2(g)△H2
2H2(g)+O2(g)═2H2O(g)△H3
则CO(g)+2H2(g)?CH3OH(g)的△H═△H1+$\frac{1}{2}$△H2-$\frac{1}{2}$△H3
(2)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CO(g)+2H2(g)?CH3OH(g),其他条件不变,在300℃和500℃时,物质的量n(CH3OH)与反应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1所示,该反应的△H<0 (填>、<或=).
(3)若要提高甲醇的产率,可采取的措施有(填字母)ABE
A.缩小容器体积        B.降低温度        C.升高温度
D.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E.将甲醇从混合体系中分离出来

(4)CH4和H2O在催化剂表面发生反应CH4+H2O?CO+3H2,T℃时,向1L密闭容器中投入1mol CH4和1mol H2O(g),5小时后测得反应体系达到平衡状态,此时CH4的转化率为50%,计算该温度下上述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6.75(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数字)
(5)以甲醇为燃料的新型电池,其成本大大低于以氢为燃料的传统燃料电池,目前得到广泛的研究,图2是目前研究较多的一类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工作原理示意图,B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H3OH+3O2--6e-=CO2+2H2O
(6)25℃时,草酸钙的Ksp=4.0×10-8,碳酸钙的Ksp=2.5×10-9.向10ml碳酸钙的饱和溶液中逐滴加入8.0×10-4mol•L-1的草酸钾溶液10ml,能否产生沉淀否(填“能”或“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
A(g)+2B(g)?3C(g)+nD(g),开始时A为4mol,B为6mol;5min末时测得C的物质的量为3mol,用D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v(D)为0.2mol/(L•min).计算
(1)5min末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5mol/Lmol/L.
(2)前5min内用B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v(B)为0.2mol/(L•min)mol/(L•min).
(3)化学方程式中n值为2.
(4)此反应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分别为:
①v(A)=5mol/(L•min)          ②v(B)=6mol/(L•min)
③v(C)=4.5mol/(L•min)        ④v(D)=8mol/(L•min)
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①(填编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各表述与示意图一致的是(  )
A.图①表示10 mL 0.01 mol•L-1 KMnO4 酸性溶液与过量的0.1 mol•L-1 H2C2O4溶液混 合时,n(Mn2+) 随时间的变化
B.图②中a、b曲线分别表示反应CH2=CH2 (g)+H2(g)→CH3CH3(g);△H<0使用和未使用催化剂时,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C.图③表示某放热反应分别在有、无催化剂的情况下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D.图④表示0.1000mol•L-1NaOH溶液滴定20.00mL0.1000mol•L-1CH3COOH溶液所得到的滴定曲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