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 | 现象及结论 |
基于方案一: | |
基于方案二: |
分析 (1)FeCl3浓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Na2SO3浓溶液,铁离子能够与亚硫酸根离子发生水解生成了红褐色的氢氧化铁胶体;
(2)三价铁离子具有氧化性,能氧化SO32-生成硫酸根离子,同时三价铁离子被还原为亚铁离子;
方案二:检验溶液中含有SO42-证明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检验过程中,方案一:利用氯水和硫氰化钾检验Fe2+的存在;方案二:利用盐酸和氯化钡检验SO42-的存在.
解答 解:(1)FeCl3浓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Na2SO3浓溶液,铁离子能够与亚硫酸根离子发生水解生成了红褐色的氢氧化铁胶体,
故答案为:Fe(OH)3胶体;
(2)三价铁离子具有氧化性,能氧化SO32-生成硫酸根离子,同时三价铁离子被还原为亚铁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Fe3++SO32-+H2O=2Fe2++SO42-+2H+;
方案二:检验溶液中含有SO42-证明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检验过程中,方案一:利用氯水和硫氰化钾检验Fe2+的存在,方案二:利用盐酸和氯化钡检验SO42-的存在,具体操作、现象与结论:
操作 | 现象及结论 |
基于方案一: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20%KSCN,再加少量的氯水. | 溶液开始不变色,加入氯水后变红色,证明溶液中含有Fe2+. |
基于方案二: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3mol/L盐酸,再滴加0.1mol/L BaCl2. | 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含有SO42-. |
操作 | 现象及结论 |
基于方案一: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20%KSCN,再加少量的氯水. | 溶液开始不变色,加入氯水后变红色,证明溶液中含有Fe2+. |
基于方案二: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3mol/L盐酸,再滴加0.1mol/L BaCl2. | 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含有SO42-. |
点评 本题考查反应机理的探究、实验方案设计,题目难度中等,侧重于离子的检验的考查,充分考查了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所用HNO3为浓度为10mol/L | B. | NO的体积为6.72升 | ||
C. | NO2的体积为3.36升 | D. | 被还原的HNO3为1mol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NH4+、NO3-、CO32-、Na+ | B. | Na+、A13+、H+、Cl- | ||
C. | NO3-、NH4+、K+、Cl- | D. | NO3-、K+、AlO2-、OH-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甲苯、苯乙烯都既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也能使溴水褪色 | |
B. | 塑料、橡胶和合成纤维都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 |
C. | 肥皂是高级脂肪酸与甘油的酯化产物 | |
D. | 石蜡是从石油中获取的油脂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若误饮c(Ba2+)=1.0×10-5mol/L溶液时,不会引起Ba2+中毒 | |
B. | 因为Ksp(BaCO3)>Ksp(BaSO4),所以BaCO3不能作内服造影剂 | |
C. | 向同浓度Na2SO4和Na2CO3的混合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BaSO4先析出 | |
D. | 在BaSO4和BaCO3共存的悬浊液中,c(SO42-):c(CO32-)=1:5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184.6kJ•mol-1 | B. | -92.3kJ•mol-1 | C. | -69.2kJ•mol-1 | D. | +92.3kJ•mol-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氯水中有下列平衡Cl2+H2O═HCl+HClO,当加入硝酸银溶液后,溶液颜色变浅 | |
B. | 合成氨反应,为提高氨的产率,理论上应采取降低温度的措施 | |
C. | 氨水中加入NaOH固体有利于氨气的溢出 | |
D. | pH=1的盐酸加水稀释到原体积的100倍后,PH=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它可以跟强碱反应,但是不能与任何酸反应 | |
B. | 根据SiO2+CaCO3$\frac{\underline{\;高温\;}}{\;}$CaSiO3+CO2↑的反应,可推知硅酸酸性比碳酸强 | |
C. | 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硅酸钠溶液中可以制得硅酸 | |
D. | 二氧化硅对应的水化物只有H2SiO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