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5.在一次学生实验中,学生用铝片分别和稀盐酸、稀硫酸反应,发现:铝片与稀盐酸反应现象非常明显,而与稀硫酸几乎不反应.这和教材中“铝能跟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说法不一致.为排除因试剂变质等因素造成的影响,该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重新进行下列实验,验证是否存在上述现象.
实验用品:仪器(略,凡是实验需要的均有提供)
药品:3.0mol/L盐酸、1.5mol/L硫酸、3.0mol/L硫酸,相同大小的铝片(纯度>99.5%)
实验过程:往三支相同的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的铝片各一片,再往试管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3.0mol/L盐酸、1.5mol/L硫酸、3.0mol/L硫酸,观察反应进行到1、2、5、15、20分钟时的铝与酸反应的情况.结果如下:
反应进程(分钟)1251520
实验13.0mol/L盐酸少量气泡较多气泡大量气泡反应剧烈铝片耗尽
实验21.5mol/L硫酸均无明显现象(无气泡产生)
实验33.0mol/L硫酸均无明显现象(无气泡产生)
通过上述实验可知,无论是用1.5mol/L硫酸还是3.0mol/L硫酸,均无明显的现象,而3.0mol/L盐酸与铝片反应的现象却十分明显.
(1)写出铝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Al+6H+═2Al3++3H2
(2)反应1~15min内,铝与盐酸的反应速率逐渐加快,其原因是反应放出热量,温度升高,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3)将实验2中硫酸的浓度设计为1.5mol/L的依据是统一氢离子的浓度,比较阴离子在反应中的不同作用
(4)根据以上探究“铝与稀盐酸和稀硫酸反应差异的原因”,你能对问题原因作出哪些假设或猜想(列出两种即可)?
假设一:促进金属铝表面的氧化膜与H+反应
假设二:对金属铝表面的氧化膜与H+反应起阻碍作用.

分析 (1)铝能置换出酸中的氢;
(2)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金属和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3)1.5mol/L的硫酸中氢离子浓度与3mol/L的盐酸中氢离子浓度相同,铝与酸反应的实质是铝与氢离子的反应,从而得出硫酸根与氯离子在反应中起到不同的作用;
(4)利用固定变量法探究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对金属铝表面的氧化膜与H+反应的影响.

解答 解:(1)铝能置换出酸中氢离子,离子方程式为:2Al+6H+═2Al3++3H2↑,
故答案为:2Al+6H+═2Al3++3H2↑;
(2)反应1~15min内,铝与酸的反应是放出热量的,导致温度升高,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故答案为:反应放出热量,温度升高,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3)1.5mol/L的硫酸中氢离子浓度与3mol/L的盐酸中氢离子浓度相同,铝与酸反应的实质是铝与氢离子的反应,在反应的条件中,只有阴离子不同,从反应现象得出硫酸根与氯离子在反应中起到不同的作用,将实验2中硫酸的浓度设计为1.5mol/L的依据是统一氢离子的浓度,比较阴离子在反应中的不同作用,
故答案为:统一氢离子的浓度,比较阴离子在反应中的不同作用;
(4)在铝的表面有一层致密氧化铝薄膜,当加入盐酸和硫酸溶时,酸液首先与氧化铝薄膜反应,由反应的现象可知,铝片和稀盐酸反应现象明显,而和稀硫酸几乎不反应,比较盐酸和硫酸溶液中含有的离子的不同,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氯离子促进金属铝表面的氧化膜与H+反应,硫酸根离子对金属铝表面的氧化膜与H+反应对起阻碍作用,所以假设一:促进金属铝表面的氧化膜与H+反应;假设二:对金属铝表面的氧化膜与H+反应起阻碍作用,
故答案为:促进金属铝表面的氧化膜与H+反应;对金属铝表面的氧化膜与H+反应起阻碍作用.

点评 本题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考查除浓度、温度等常考条件外的其他条件,题目新颖,特别注意利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论证假设.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 A、B、C、D、E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A、B、C分布于三个不同的周期中.D的原子序数是B的两倍,元素D的单质在反应中能置换出元素B的单质,E是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问:
(1)B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第二周期、第VIA族.
(2)A与C形成化合物的电子式为Na+[:H]-;该化合物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H+H2O=NaOH+H2
(3)D的单质置换出B的单质的方程式2Mg+CO2$\frac{\underline{\;点燃\;}}{\;}$2MgO+C.
(4)从化合价角度分析,有人认为元素A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可以放在IA族、VⅡA族或ⅣA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有机物之间的反应通常比较复杂,同样的反应物在不同条件下生成不同的产物.
根据乙醇的结构(如图),写出无水乙醇和浓硫酸混合加热的化学方程式:
(1)170℃时:②,⑤键断裂,属于消去反应.
(2)140℃时:①,②键断裂,属于取代反应.
乙醇的上述化学性质说明,决定乙醇主要化学性质的基团是醇羟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用AgNO3溶液可以鉴别KCl和KI
B.SO2使溴水褪色与乙烯使KMnO4溶液褪色原理相同
C.可根据硫酸密度的大小判断铅蓄电池是否需要充电
D.制备乙酸乙酯时可用热的NaOH溶液收集产物以除去其中的乙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图象中的曲线(纵坐标为沉淀或气体的量,横坐标为加入物质的量),其中错误的是(  )
A.图A表示想含OH-、AlO2-、CO32-、SiO32-、的溶液中滴加HCL溶液产生沉淀量的关系曲线
B.图B表示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直至过量产生沉淀量的关系曲线
C.图C表示向NaOH和Na2CO3的混合液中滴加盐酸产生CO2气体的关系曲线
D.图D表示向明矾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产生沉淀量的关系曲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有关中和滴定的操作:①用标准液润洗滴定管;②往滴定管内注入标准溶液,排气泡并调零;③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④滴定;⑤滴加2-3滴指示剂于锥形瓶的待测液中;⑥用水洗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③⑥①②⑤④B.⑤①②⑥④③C.⑤④③②①⑥D.③①②④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某化学实验小组想要了解市场上所售食用白醋(主要是醋酸的水溶液)的准确浓度,现从市场上买来一瓶某品牌食用白醋,在实验室中用标准NaOH溶液对其进行滴定.下表是4种常见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指示剂石蕊甲基橙甲基红酚酞
变色范围(pH)5.0~8.03.1~4.44.4~6.28.2~10.0
(1)向锥形瓶中移取一定体积的白醋所用的仪器是酸式滴定管,该实验应选用酚酞作指示剂,达到滴定终点的实验现象是:锥形瓶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复原.
(2)如图表示50mL滴定管中液面的位置,若A与C刻度间相差1mL,A处的刻度为25,滴定管中液面读数应为25.40mL.
(3)为了减小实验误差,该同学一共进行了三次实验,假设每次所取白醋体积均为VmL,NaOH标准液浓度为c mo1/L,三次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实验次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消耗NaOH溶液体积/mL26.0225.3525.30
从上表可以看出,第一次实验中记录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明显多于后两次,其原因可能是CD
A.实验结束时俯视滴定管中液面,读取滴定终点时NaOH溶液的体积
B.滴加NaOH溶液过快,未充分振荡,刚看到溶液变色,立刻停止滴定
C.盛装标准液的滴定管装液前用蒸馏水润洗过,未用标准液润洗
D.第一次滴定用的锥形瓶用待装液润洗过,后两次未润洗,
(4)根据所给数据,写出计算该白醋中醋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表达式:C=$\frac{c×(25.35+25.30)}{2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结合元素周期表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的实线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边界,请在图1中用实线补全元素周期表的边界
(2)表中所列元素,属于短周期元素的有H、C、Na、Mg、Al、S、Ar,属于主族元素的有H、C、Na、Mg、Al、S,c、d两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中,碱性较强的是NaOH(填化学式),i元素是金属元素(填“金属元素”或“非金属元素”)
(3)元素f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第三周期第ⅥA族请在右边方框如图2中按氦元素的式样写出该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Cu、Cu2O和CuO组成的混合物,加入0.6mol/L的HNO3溶液100mL恰好使混合物溶解,同时收集到224mL(标准状况)的NO气体.
(1)Cu2O跟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2O+14HNO3=6Cu(NO32+2NO↑+7H2O.
(2)产物中硝酸铜的物质的量为0.025mol.
(3)若混合物中含0.01mol Cu,则其中Cu2O的物质的量是0.005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