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烂板液”中含有大量的锌离子、氢离子、硝酸根离子和少量的Cl-、Fe3+,加入氢氧化钠调节溶液的PH=8使铁离子、锌离子完全沉淀,然后在沉淀Ⅰ中加硝酸溶解,溶液Ⅱ中含有大量锌离子、氢离子、硝酸根离子和少量的铁离子,调节溶液的PH使铁离子沉淀,溶液Ⅲ是硝酸锌溶液,在酸性条件下加热浓缩蒸发结晶,得到Zn(NO3)2•6H2O是一种无色晶体,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 解:(1)铁离子可与碱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可与KSCN发生络合反应,溶液变为红色,则可用NaPH、KSCN等检验,故答案为:AB;
(2)硝酸很稀时,硝酸中的氮被还原+1价,硝酸中的氮被还原+1价为N2O,Zn被氧化为Zn(NO3)2,发生的化学反应为4Zn+10HNO3=4Zn(NO3)2+N2O↑+5H2O;
故答案为:4Zn+10HNO3=4Zn(NO3)2+N2O↑+5H2O;
(3)使锌离子完全转化为氢氧化锌,PH不大,如果PH加大氢氧化锌两性又溶解,锌离子易水解生成氢氧化锌,酸性条件下可抑制锌离子的水解,则操作④保持pH=2的目的是抑制Zn2+水解为Zn(OH)2,
故答案为:防止生成的Zn(OH)2溶解;抑制Zn2+水解为Zn(OH)2;
(4)因温度越高,水解程度越大,热煮沸促使Fe3+完全水解,故答案为:促进Fe3+完全水解;
(5)操作③用于分离铁离子和锌离子,则沉淀II的主要成分是Fe(OH)3,故答案为:Fe(OH)3;
(6)根据三个反应2KNO3═2KNO2+O2↑、4Fe(NO3)2═2Fe2O3+8NO2↑+O2↑、2Zn(NO3)2═2ZnO+4NO2↑+O2↑,混合粉末充分加热后用排水法未收集到任何气体,说明三个反应中生成的气体物质的量之比n(NO2):n(O2)=4:1,Zn(NO3)2受热分解的气体产物恰好符合物质的量之比n(NO2):n(O2)=4:1,所以其量为任意值,而KNO3和Fe(NO3)2按物质的量比为1:2混合受热分解的气体恰好符合n(NO2):n(O2)=4:1进入溶液,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分离提纯实验操作,为高考常见题型,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涉及氢氧化锌的两性、过滤的仪器、沉淀的生成、盐类的水解等,难度中等,注意锌离子易水解生成氢氧化锌,酸性条件下可抑制锌离子的水解.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氧化铁溶于水生成红褐色沉淀 | |
B. | 钠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的火焰,生成白色固体 | |
C. |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瓶口上方有白色烟雾 | |
D. | 铜在氯气中燃烧,产生棕黄色烟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序号 | 实验装置 | 阳极实验现象 | 阴极 |
实验Ⅰ | 电压1.5V电解1 mol/L FeCl2溶液,pH=4.9 | 阳极表面没有气泡生成;阳极附近溶液逐渐变浑浊,颜色变成黄绿色;最终石墨电极表面附有少量红褐色固体. | 没有观察到气泡生成,铜电极表面有银灰色金属光泽的固体析出. |
实验序号 | pH | 阳极 | 阴极 | |||
是否有气泡产生 | 湿润淀粉碘化钾试纸是否变蓝 | 电极附近溶液颜色变化 | 是否有气泡产生 | 电极表面是否出现镀层 | ||
实验Ⅱ | 2.4 | 无 | 未变色 | 黄绿色,少量浑浊 | 无 | 有 |
实验Ⅲ | -0.4 | 无 | 未变色 | 黄绿色,无浑浊 | 有 | 无 |
实验序号 | 电压 (V) | 阳极 | 阴极 | |||
是否有气泡产生 | 湿润淀粉碘化钾试纸是否变蓝 | 电极附近溶液颜色变化 | 是否有气泡产生 | 电极表面是否出现镀层 | ||
实验Ⅳ | 3 | 无 | 未变色 | 缓慢变成黄绿色,有浑浊 | 少量 | 有,约1min |
实验Ⅴ | 6 | 少量 | 变蓝 | 很快变成黄绿色,有浑浊 | 大量 | 有,迅速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且沉淀不溶于稀盐酸,则原溶液一定含有SO42- | |
B. | 某溶液中加入盐酸放出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气体,则原溶液一定含有CO32- | |
C. | 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Fe3+时,可滴加硫氰化钾溶液,若溶液由无色变为血红色,则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Fe3+ | |
D. | 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颜色呈黄色,说明原溶液中一定不存在钾离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键 | C-C | C-H | O=O | H-O | C-O | C=O |
键能/(kJ•mol-1) | 348 | 413 | 498 | 463 | 351 | 799 |
实验编号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1 | 向4mL无水乙醇中加入1mL溴水,充分振荡,静置4小时 | 溶液橙黄色褪去,溶液接近无色 |
2 | 向4mL无水乙醇中加入1mL溴水,加热至沸腾 | 开始现象不明显,沸腾后溶液迅速褪色 |
向淀粉KI溶液中滴加冷却后的上述混合液 | 溶液颜色不变 | |
3 | 向4mL水中加入1mL溴水,加热至沸腾 | 橙黄色略变浅 |
向淀粉KI溶液中滴加冷却后的溴水混合液 | 溶液变蓝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澄清透明的无色溶液:MnO4-、Na+、I-、Mg2+ | |
B. | 含有0.1mol/L Fe3+的溶液中:Na+、Ca2+、SCN-、SO42- | |
C. | 与铝片反应产生氢气的溶液:CO32-、SO42-、Na+、NH4+ | |
D. | 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Na+、Cl-、NO3-、Ba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容器内压强p p甲=p丙>2p乙 | |
B. | SO3的质量m m甲=m丙<2m乙 | |
C. | c(SO2)与c(O2)之比k k甲=k丙>2k乙 | |
D. | 反应放出或吸收热量的数值Q Q甲=197-Q丙>2Q乙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