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7.用稀硝酸腐蚀废锌板后得到“烂板液”(含有微量的Cl-、Fe3+),某化学兴趣小组拟用该“烂板液”制取Zn(NO32•6H2O的过程如下:

已知:Zn(NO32能与碱反应,得到的产物具有两性.
(1)为检验“烂板液”中的Fe3+,下列试剂可选择的是AB(填选项的代号)
A.NaOH溶液         B.KSCN溶液      C.K3[Fe(CN)6]溶液    D.NaCl溶液
(2)若稀硝酸腐蚀锌板产生的气体为N2O,写出稀硝酸腐蚀锌板反应的主要化学方程式4Zn+10HNO3=4Zn(NO32+N2O↑+5H2O.
(3)在操作①中保持pH=8的目的是防止生成的Zn(OH)2溶解;操作④保持pH=2的目的是抑制Zn2+水解为Zn(OH)2
(4)操作③中加热、煮沸的目的是促进Fe3+完全水解.
(5)沉淀II的主要成分是Fe(OH)3
(6)已知金属活泼性不同,其硝酸盐的分解产物也不同.
2KNO3═2KNO2+O2↑     4Fe(NO32═2Fe2O3+8NO2↑+O2
2Zn(NO32═2ZnO+4NO2↑+O2
某同学取KNO3、Zn(NO32、Fe(NO32混合粉末充分加热后,用排水法未收集到任何气体,则KNO3、Zn(NO32、Fe(NO3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B(填选项的代号)
A.2:1:3          B.1:2:2       C.1:2:3          D.3:8:5.

分析 “烂板液”中含有大量的锌离子、氢离子、硝酸根离子和少量的Cl-、Fe3+,加入氢氧化钠调节溶液的PH=8使铁离子、锌离子完全沉淀,然后在沉淀Ⅰ中加硝酸溶解,溶液Ⅱ中含有大量锌离子、氢离子、硝酸根离子和少量的铁离子,调节溶液的PH使铁离子沉淀,溶液Ⅲ是硝酸锌溶液,在酸性条件下加热浓缩蒸发结晶,得到Zn(NO32•6H2O是一种无色晶体,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 解:(1)铁离子可与碱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可与KSCN发生络合反应,溶液变为红色,则可用NaPH、KSCN等检验,故答案为:AB;
(2)硝酸很稀时,硝酸中的氮被还原+1价,硝酸中的氮被还原+1价为N2O,Zn被氧化为Zn(NO32,发生的化学反应为4Zn+10HNO3=4Zn(NO32+N2O↑+5H2O;
故答案为:4Zn+10HNO3=4Zn(NO32+N2O↑+5H2O;
(3)使锌离子完全转化为氢氧化锌,PH不大,如果PH加大氢氧化锌两性又溶解,锌离子易水解生成氢氧化锌,酸性条件下可抑制锌离子的水解,则操作④保持pH=2的目的是抑制Zn2+水解为Zn(OH)2
故答案为:防止生成的Zn(OH)2溶解;抑制Zn2+水解为Zn(OH)2
(4)因温度越高,水解程度越大,热煮沸促使Fe3+完全水解,故答案为:促进Fe3+完全水解;
(5)操作③用于分离铁离子和锌离子,则沉淀II的主要成分是Fe(OH)3,故答案为:Fe(OH)3
(6)根据三个反应2KNO3═2KNO2+O2↑、4Fe(NO32═2Fe2O3+8NO2↑+O2↑、2Zn(NO32═2ZnO+4NO2↑+O2↑,混合粉末充分加热后用排水法未收集到任何气体,说明三个反应中生成的气体物质的量之比n(NO2):n(O2)=4:1,Zn(NO32受热分解的气体产物恰好符合物质的量之比n(NO2):n(O2)=4:1,所以其量为任意值,而KNO3和Fe(NO32按物质的量比为1:2混合受热分解的气体恰好符合n(NO2):n(O2)=4:1进入溶液,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分离提纯实验操作,为高考常见题型,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涉及氢氧化锌的两性、过滤的仪器、沉淀的生成、盐类的水解等,难度中等,注意锌离子易水解生成氢氧化锌,酸性条件下可抑制锌离子的水解.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氧化铁溶于水生成红褐色沉淀
B.钠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的火焰,生成白色固体
C.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瓶口上方有白色烟雾
D.铜在氯气中燃烧,产生棕黄色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3.工业上常用电解氯化亚铁的方法获得氧化剂,吸收有毒的气体.某小组同学欲探究1 mol/L FeCl2溶液的电解产物.
(1)在配制1 mol/L FeCl2溶液时,通常加入少量稀盐酸和铁粉,其原因是加酸抑制Fe2+水解,加Fe粉防止Fe2+氧化.
(2)甲同学预测电解FeCl2溶液现象:阳极和阴极分别有气泡生成.阳极的气体可能是Cl2
(3)设计实验Ⅰ验证上述猜测.实验装置和现象如下:
序号实验装置阳极实验现象阴极
实验Ⅰ
电压1.5V电解1 mol/L FeCl2溶液,pH=4.9
阳极表面没有气泡生成;阳极附近溶液逐渐变浑浊,颜色变成黄绿色;最终石墨电极表面附有少量红褐色固体.没有观察到气泡生成,铜电极表面有银灰色金属光泽的固体析出.
已知:Fe(OH)3开始沉淀时pH=1.5,完全沉淀时pH=2.8甲同学取阳极附近浑浊液于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没有明显变化,但是滴加少量盐酸后,溶液变成红色,说明阳极未发现Cl2生成,产物是Fe(OH)3
(4)乙同学推测阴极未产生气体的原因可能与溶液的酸性强弱有关,设计如下对比实验:电解不同pH 的1 mol/L FeCl2溶液
实验序号pH阳极阴极
是否有气泡产生湿润淀粉碘化钾试纸是否变蓝电极附近溶液颜色变化是否有气泡产生电极表面是否出现镀层
实验Ⅱ2.4未变色黄绿色,少量浑浊
实验Ⅲ-0.4未变色黄绿色,无浑浊
由实验Ⅱ、Ⅲ得出的结论是阴极在酸性较强时,H+优先于Fe2+放电.
(5)实验Ⅰ、Ⅱ和Ⅲ均未观察到Cl2产生,乙同学继续实验探究,猜测可能是电压对实验实验的影响,设计对比实验如下:
不同电压下电解1 mol/L FeCl2溶液
实验序号电压
(V)
阳极阴极
是否有气泡产生湿润淀粉碘化钾试纸是否变蓝电极附近溶液颜色变化是否有气泡产生电极表面是否出现镀层
实验Ⅳ3未变色缓慢变成黄绿色,有浑浊少量有,约1min
实验Ⅴ6少量变蓝很快变成黄绿色,有浑浊大量有,迅速
①实验Ⅴ中阳极产生的Cl2将Fe2+氧化为Fe3+.有关反应方程式是Cl2+2Fe2+═2Fe3++2Cl-
②实验Ⅳ和Ⅴ中,阴极都有镀层出现,阴极的电极反应式是Fe2++2e-═Fe
(6)根据Ⅰ~Ⅴ实验探究,电解时影响离子放电顺序的因素有(写出两点):电压、溶液的酸碱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且沉淀不溶于稀盐酸,则原溶液一定含有SO42-
B.某溶液中加入盐酸放出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气体,则原溶液一定含有CO32-
C.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Fe3+时,可滴加硫氰化钾溶液,若溶液由无色变为血红色,则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Fe3+
D.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颜色呈黄色,说明原溶液中一定不存在钾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由A、B、C、D、E五种溶液,其组成的阳离子有Na+、Fe3+、Ba2+、Al3+、Ag+,阴离子有NO3-、OH-、SO42-、Cl-、CO32-(在溶液中离子不重复出现).现做如下实验:
①A和E溶液显碱性,0.1mol/L的A溶液的pH小于13;
②在B溶液中逐渐加入氨水有白色沉淀生成,继续加入氨水至过量,沉淀消失;
③在C溶液中加入铁粉,溶液的质量增加;
④在D溶液中加入过量Ba(OH) 2 溶液,没有沉淀
(1)A是Na2CO3;B是AgNO3;C是Fe2(SO43;D是AlCl3;E是Ba(OH)2
(2)写出实验②中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g++NH3•H2O=AgOH↓+NH4+,AgOH+2NH3•H2O=[Ag(NH3)]2++OH-+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乙醇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用途广泛,其合成方法和性质也具有研究价值.
Ⅰ.乙醇可以作为燃料燃烧.
已知化学键的键能是指气态原子间形成1mol化学键时释放出的能量.应用表中数据(25℃、101kPa),写出气态乙醇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水蒸气的热化学方程式C2H5OH(g)+3O2(g)2CO2(g)+3H2O(g)△H=-1253kJ/mol.
C-CC-HO=OH-OC-OC=O
键能/(kJ•mol-1348413498463351799
Ⅱ.直接乙醇燃料电池(DEFC)具有很多优点,引起了人们的研究兴趣.现有以下三种乙醇燃料电池(图1).碱性乙醇燃料电池酸性乙醇燃料电池熔融盐乙醇燃料电池
(1)三种乙醇燃料电池中正极反应物均为O2
(2)碱性乙醇燃料电池中,电极a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C2H5OH+16OH--12e-2CO32-+11H2O,使用空气代替氧气,电池工作过程中碱性会不断下降,其原因是空气中的CO2会与KOH溶液反应,降低溶液的碱性,同时反应中也会消耗KOH.
(3)酸性乙醇燃料电池中,电极b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3O2+12H++12e-6H2O,通过质子交换膜的离子是H+
(4)熔融盐乙醇燃料电池中若选择熔融碳酸钾为介质,电池工作时,CO32-向电极a(填“a”或“b”)移动,电极b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O2+2CO2+4e-2CO32-
Ⅲ.已知气相直接水合法可以制取乙醇:H2O(g)+C2H4(g)?CH3CH2OH(g).当n(H2O):n(C2H4)=1:1时,乙烯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2:
(1)图中压强P1、P2、P3、P4的大小顺序为:p1<p2<p3<p4,理由是:反应分子数减少,相同温度下,压强升高乙烯转化率提高.
(2)气相直接水合法采用的工艺条件为:磷酸/硅藻土为催化剂,反应温度290℃,压强6.9MPa,n(H2O):n(C2H4)=0.6:1.该条件下乙烯的转化率为5%.若要进一步提高乙烯的转化率,除了可以适当改变反应温度和压强外,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将产物乙醇液化移去、增加nH2O:nC2H4比.
Ⅳ.探究乙醇与溴水是否反应.
(1)探究乙醇与溴水在一定条件下是否可以发生反应,实验如表:
实验编号实验步骤实验现象
1向4mL无水乙醇中加入1mL溴水,充分振荡,静置4小时溶液橙黄色褪去,溶液接近无色
2向4mL无水乙醇中加入1mL溴水,加热至沸腾开始现象不明显,沸腾后溶液迅速褪色
向淀粉KI溶液中滴加冷却后的上述混合液溶液颜色不变
3向4mL水中加入1mL溴水,加热至沸腾橙黄色略变浅
向淀粉KI溶液中滴加冷却后的溴水混合液溶液变蓝
①实验2中向淀粉-KI溶液中滴加冷却后的混合液的目的是检验反应后溶液中是否还含有溴单质.
②实验3的作用是对比实验,验证在加热条件下水是否能够与溴单质反应.
③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加热条件下或长期放置,乙醇能够与溴水反应.
(2)探究反应类型
现有含a mol Br2的溴水和足量的乙醇,请从定量的角度设计实验(其他无机试剂任选),探究该反应是取代反应还是氧化反应(已知若发生氧化反应,则Br2全部转化为HBr):取含amolBr2的溴水和足量的乙醇,混合加热,完全反应后利用AgNO3标准液滴定测定溶液中Br-物质的量.若n(Br-)=amol则发生取代反应;若n(Br-)=2amol则发生氧化反应;若amol<n(Br-)<2amol则既发生了取代反应也发生了氧化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澄清透明的无色溶液:MnO4-、Na+、I-、Mg2+
B.含有0.1mol/L Fe3+的溶液中:Na+、Ca2+、SCN-、SO42-
C.与铝片反应产生氢气的溶液:CO32-、SO42-、Na+、NH4+
D.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Na+、Cl-、NO3-、Ba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机物都是从有机体中分离出来的物质
B.含碳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C.有机物都易燃烧
D.有机物不一定都不溶于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已知2SO2(g)+O2 (g)?2SO3(g);△H=-197kJ•mol-1.向同温、同体积的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气体:(甲) 2mol SO2和1mol O2;(乙) 1mol SO2和0.5mol O2;(丙) 2mol SO3.恒温、恒容下反应达平衡时,下列关系一定正确的是(  )
A.容器内压强p     p=p>2p
B.SO3的质量m      m=m<2m
C.c(SO2)与c(O2)之比k       k=k>2k
D.反应放出或吸收热量的数值Q    Q=197-Q>2Q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