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4.下列实验所对应的装置或所选用的物品都准确的是(  )
A.
实验室制备并收集乙炔
B.
证明溴苯中含溴元素
C.
铝热反应
D.
检测铜与浓硫酸反应的气体产物

分析 A.电石与水反应生成乙炔,乙炔的密度与空气的密度接近,不能利用排空气法收集;
B.溴苯与硝酸银不反应;
C.铝热反应为Al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D.Cu与浓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且污染环境.

解答 解:A.电石与水反应生成乙炔,乙炔的密度与空气的密度接近,不能利用排空气法收集,应利用排水法收集,图中收集方法不合理,故A错误;
B.溴苯与硝酸银不反应,不能检验溴苯中含溴元素,故B错误;
C.铝热反应为Al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图中为铁与氧化铝,二者不反应,故C错误;
D.Cu与浓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且污染环境,则品红褪色,含碱液的棉花可吸收尾气,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涉及气体的制备及收集、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铝热反应等,把握物质的性质、反应原理、实验装置的作用等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在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A、B、C三种气体,当它们的温度和密度都相同时,这三种气体的压强(p)从大到小的顺序为p(B)>p(A)>p(C),则A、B、C分别是(  )
A.Ne、H2、O2B.O2、N2、H2C.NO、CO2、H2D.NH3、O2、N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据《科学》杂志报道:科学家们已大量制造出反物质中的反氢原子,认为反物质研究领域的前景“正前所未有的光明”.反原子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电性与原子的电性刚好相反…假若发现反氯离子,请运用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大胆设想反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有关胶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室可用丁达尔效应鉴别胶体与溶液
B.“雨后彩虹”既是一种自然现象又是光学现象,同时也与胶体有关
C.在溶有1mol Fe(OH)3的胶体中,含有NA个Fe(OH)3胶粒
D.分散质粒子大小介于1~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用一种试剂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的物质是杂质),写出所用试剂及对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Na2SO4(Na2CO3):试剂为硫酸;
(2)Cu(Fe):试剂为盐酸(或稀硫酸);离子方程式为Fe+2H+═Fe2++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氨基甲酸铵(NH2COONH4)是一种白色固体,易分解、易水解,可用做肥料、灭火剂、洗涤剂等.某化学兴趣小组模拟制备氨基甲酸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2NH3(g)+CO2(g)?NH2COONH4(s)△H<0.制备氨基甲酸铵的装置如图1所示,把氨气和二氧化碳通入四氯化碳中,不断搅拌混合,生成的氨基甲酸铵小晶体悬浮在四氯化碳中.当悬浮物较多时,停止制备.

注:四氯化碳与液体石蜡均为惰性介质.
(1)如用图2装置制取氨气,你所选择的试剂是浓氨水与生石灰或氢氧化钠固体等.
(2)发生器用冰水冷却的原因是降低温度,促平衡正向移动,提高反应物转化率(或降低温度,防止因反应放热造成产物分解).
(3)液体石蜡鼓泡瓶的作用是通过观察气泡,调节NH3与CO2通入比例,从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分离出产品的实验方法是过滤(填写操作名称).
(4)尾气处理装置如图3所示.双通玻璃管的作用:防止倒吸;浓硫酸的作用:吸收多余氨气、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入反应器使氨基甲酸铵水解.
(5)取因部分变质的而混有碳酸氢铵的氨基甲酸铵样品0.782g,用足量石灰水充分处理后,使碳元素完全转化为碳酸钙,过滤、洗涤、干燥,测得质量为1.00g.则样品中氨基甲酸铵与碳酸氢铵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实验室制备1,2-二溴乙烷的反应原理如下:
CH3CH2OH$→_{170℃}^{H_{2}SO_{4}(浓)}$CH2=CH2  CH2=CH2+Br2→BrCH2CH2Br
可能存在的主要副反应有:乙醇在浓硫酸的存在下在l40℃脱水生成乙醚.用少量的溴和足量的乙醇制备1,2-二溴乙烷的装置如图:有关数据列表如下:
    乙醇1,2-二溴乙烷    乙醚
    状态  无色液体   无色液体  无色液体
密度/g•cm-3    0.79    2.2    0.71
  沸点/℃    78.5    132    34.6
  熔点/℃    一l30    9-1l6
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此制备实验中,要尽可能迅速地把反应温度提高到170℃左右,其最主要目的是d;(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引发反应    b.加快反应速度     c.防止乙醇挥发   d.减少副产物乙醚生成
(2)在装置C中应加入c,其目的是吸收反应中可能生成的酸性气体;(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水        b.浓硫酸         c.氢氧化钠溶液       d.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写出吸收酸性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CO2+2NaOH=Na2CO3+H2O;SO2+2NaOH=Na2SO3+H2O.
(3)判断该制备反应已经结束的最简单方法是溴的颜色完全褪去;
(4)将1,2-二溴乙烷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加水,振荡后静置,产物应在下层(填“上”、“下”);
(5)若产物中有少量未反应的Br2,最好用b洗涤除去;(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水    b.氢氧化钠溶液     c.碘化钠溶液     d.乙醇
(6)若产物中有少量副产物乙醚.可用蒸馏的方法除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绿矾(FeSO4•7H2O)是治疗缺铁性贫血药品的重要成分.下面是以市售铁屑(含少量锡、氧化铁等杂质)为原料生产纯净绿矾的一种方法:

已知:室温下饱和H2S溶液的pH约为3.9,SnS沉淀完全时溶液的pH为1.6;FeS开始沉淀时溶液的pH为3.0,沉淀完全时的pH为5.5.
(1)通入硫化氢的作用是:
①除去溶液中的Sn2+离子
②除去溶液中的Fe3+,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H2S=Fe2++S↓+2H+;操作Ⅱ,在溶液中用硫酸酸化至pH=2的目的是使Sn2+沉淀完全,防止Fe2+生成沉淀.
(2)操作IV的顺序依次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3)操作IV得到的绿矾晶体用少量冰水洗涤,其目的是:
①除去晶体表面附着的硫酸等杂质;
②降低洗涤过程中FeSO4•7H2O的损耗.
(4)测定绿矾产品中Fe2+含量的方法是:
a.称取一定质量绿矾产品,配制成250.00mL溶液;
b.量取25.00mL待测溶液于锥形瓶中;
c.用硫酸酸化的0.01000mol•L-1KMnO4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KMnO4溶液体积的平均值为20.00mL.滴定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Fe2++MnO4-+8H+=5Fe3++Mn2++4H2O).
①用硫酸酸化的0.01000mol•L-1KMnO4溶液滴定时,左手把握酸式滴定管的活塞,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变化.
②判断此滴定实验达到终点的方法是滴加最后一滴KMnO4溶液时,溶液变成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③若用上述方法测定的样品中FeSO4•7H2O的质量分数偏低(测定过程中产生的误差可忽略),其可能原因有样品中存在少量的杂质或样品部分被氧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32g SO2所含的原子数目为1.5NA
B.0.5molCH4含有的原子数目为2.5N:x
C.10g H2O含有的水分子数目为NA
D.0.5NA个氯气分子的物质的量是0.5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