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0.已知293K时下列物质的溶度积(单位已省略)
Ag2SO4FeSCuSAg2S
Ksp1.2×10-56.3×10-188.5×10-456.3×10-5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相同温度下,Ag2SO4、FeS、CuS饱和溶液中:c(Cu2+)>c(Fe2+)>c(Ag+
B.向FeS悬浊液中滴加CuSO4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S2-+Cu2+=CuS↓
C.浓度均为0.004mol•L-1的AgNO3和H2SO4溶液等体积混合后不能产生沉淀
D.向饱和Ag2S溶液中加少量Na2S固体,溶液中c(Ag+)不变

分析 A.相同温度下,溶度积常数越小,溶解度越小;
B.硫化亚铁为沉淀,书写时应保留化学式;
C.Qc(Ag2SO4)=c(Ag+2c(SO42-),比较Qc与Ksp大小,依据溶度积规则判断;
D.依据Ksp=c(Ag+2c(S2-)判断.

解答 解:A.相同温度下,溶度积常数越小,溶解度越小,由图中数据可知:Ksp(Ag2SO4)>>Ksp(FeS)>>Ksp(CuS),所以溶解度:S(Ag2SO4)>>S(FeS)>>S(CuS),所以c(Cu2+)<c(Fe2+)<c(Ag+),故A错误;
B.向FeS悬浊液中滴加CuSO4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FeS(S)+Cu2+(ap)=CuS(s)+Fe2+(aq),故B错误;
C.浓度均为0.004mol•L-1的AgNO3和H2SO4溶液等体积混合,则混合后c(Ag+)=c(SO42-)=0.002mol/L,则Qc(Ag2SO4)=c(Ag+2c(SO42-)=
(0.002)2×(0.002)=8×10-9,而293K时Ksp(Ag2SO4)=1.2×10-5,Qc<Ksp,反应向溶解方向进行,不能产生沉淀,故C正确;
D.温度不变则Ksp不变,依据Ksp=c(Ag+2c(S2-)可知,向饱和Ag2S溶液中加少量Na2S固体,硫离子浓度增大,则银离子浓度减小,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沉淀的溶解平衡,侧重考查溶度积常数的应用,明确溶度积规则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3.用稀盐酸与稀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中有两处未画出,它们是烧杯上方的泡沫塑料盖和环形玻璃搅拌棒.泡沫塑料的作用是减少热量的损失.
(2)若NaOH溶液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下列溶液代替,则对中和热数值测定结果将如何影响(填“偏大”、“偏小”、“无影响”):KOH溶液无影响;氨水(NH3•H2O)偏小.
(3)某研究小组将V1 mL 1.0mol/L HCl溶液和V2 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V1+V2=50mL).由题干及图形可知,V1:V2=3:2时,酸碱恰好完全中和,此反应所用NaOH溶液的浓度应为1.5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一定温度下,三种碳酸盐MCO3(M:Mg2+、Ca2+、Mn2+)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已知:pM=-lg c(M),p(CO32-)=-lg c(CO3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可表示CaCO3的饱和溶液,且c(Ca2+)<c(CO32-
B.b点可表示MgCO3的不饱和溶液,且c(Mg2+)>c(CO32-
C.c可表示MnCO3的饱和溶液,且c(Mn2+)=c(CO32-
D.MgCO3、CaCO3、MnCO3的Ksp依次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某科研小组研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起始物氢气的物质的量对N2(g)+3H2(g)?2NH3(g)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图中T表示温度,n表示物质的量)
①比较在a、b、c三点N2的转化率最高的是c(填字母).
②在起始体系中加入N2的物质的量为$\frac{n}{3}$mol时,反应后氨的百分含量最大,若容器容积为1L,n=3mol反应达到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60%,则此条件下(T2),反应的平衡常数K=2.08.(保留3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图是某些难溶或微溶物在常温下的饱和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关系,其中pM表示阳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负对数,而pR表示阴离子物质担的负对数,据此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MnCO3在常温下的Ksp=2.5 x10-11(已知100.4=2.5)
B.三种物质在常温下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MnCO3>CaCO3>CaSO4
C.处于Y点的CaSO4溶液中c(Ca2+)>c(SO42-
D.Ca2+、CO32-浓度为X点的溶液可通过蒸发溶剂变为B点的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PCl3和PCl5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将PCl3(g)和Cl2(g)充入体积不变的2L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述反应,并于10min时达到平衡:PCl3(g)+Cl2(g)?PCl5(g)△H<0.有关数据如下:
PCl3(g)Cl2(g)PCl5(g)
初始浓度/(mol/L)2.01.00
平衡浓度/(mol/L)c1c20.4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10 min内,v(Cl2)=0.04 mol/(L•min)
B.升高温度,反应的平衡常数减小,则平衡时PCl3的转化率变大
C.当容器中Cl2为1.2 mol时,反应达到平衡
D.平衡后移走2.0 mol PCl3和1.0 mol Cl2,在相同条件下再达平衡时,c(PCl5)<0.2 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在一个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NO(g)+O2(g)?2NO2(g)
(1)当n(NO):n(O2)=4:1时,O2的转化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1所示.
①A点的逆反应速率v(O2)小于B点的正反应速率v(O2)(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②NO的平衡转化率为30%;当达到B点后往容器中再以4:1 加入些NO和 O2,当达到新平衡时,则NO的百分含量小于B点NO的百分含量(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③到达B点后,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BCD
A.容器内气体颜色不再变化                     B.v(NO)=2v(O2
C.气体平均摩尔质量在此条件下达到最大         D.容器内气体密度不再变化
(2)在图2和图3中出现的所有物质都为气体,分析图2和图3,可推测:4NO(g)+3O2(g)=2N2O5(g)△H=-787kJ/mol.

(3)降低温度,NO2(g)将转化为N2O4(g),以N2O4、O2、熔融NaNO3组成的燃料电池装置如图4所示,在使用过程中石墨I电极反应生成一种氧化物Y,Y为N2O5,有关石墨I电极反应式可表示为:N2O4+2NO3--2e-=2N2O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在T℃条件下,向1L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M中加入2mol X和1mol Y,发生如下反应:2X(g)+Y(g)?a Z(g)+W(g)△H=-Q kJ•mol-1(Q>0,a为正整数).
当反应达到平衡后,反应放出的热量为Q1 kJ,物质X的转化率为α;若平衡后再升高温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则
(1)化学计量数a的值为1.
(2)下列说法中能说明该反应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的是AC.
A.容器内压强一定    B.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一定C.容器内Z分子数一定  D.容器内气体的质量一定
(3)温度维持T℃不变,若起始时向容器M中加入的物质的量如下列各项,则反应达到平衡后放出的热量仍为Q1 kJ的是A (稀有气体不参与反应).
A.2mol X、1mol Y、1mol Ar                 B.a mol Z、1mol W
C.1mol X、0.5mol Y、0.5a mol Z、0.5mol W    D.2mol X、1mol Y、1mol Z
(4)温度维持T℃不变,若起始时向容器M中加入4mol X和6mol Y,若达到平衡时容器内的压强减小了10%,则反应中放出的热量为QkJ.
(5)温度维持T℃不变,若在一个和原容器体积相等的恒压容器N 中,加入2mol X和1mol Y发生如上反应并达平衡,则N(选填M或N)容器中的反应先达到平衡状态,容器中X的质量分数M>N(选填>、<、=符号).
(6)已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随温度的变化如下表:
温度/℃200250300350
平衡常数K9.945.210.5
若在某温度下,2mol X和1mol Y在容器M中反应达平衡,X的平衡转化率为50%,则该温度为35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废旧印刷电路板的回收利用可实现资源再生,并减少污染.
(1)用H2O2和H2SO4的混合溶液可溶出印刷电路板金属粉末中的铜.已知:
Cu(s)+2H+(aq)=Cu2+(aq)+H2(g)△H=+64.39kJ•mol-1
2H2O2(l)=2H2O(l)+O2(g)△H=-196.46kJ•mol-1
H2(g)+$\frac{1}{2}$O2(g)=H2O(l)△H=-285.84kJ•mol-1
在 H2SO4溶液中Cu与H2O2反应生成Cu2+和H2O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u(s)+H2O2(l)+2H+(aq)=Cu2+(aq)+2H2O(l)△H=-319.6KJ/mol.
(2)控制其他条件相同,印刷电路板的金属粉末用10%H2O2和3.0mol/LH2SO4的混合溶液处理,测得不同温度下铜的平均溶解速率(见表).
温度(℃)20304050607080
铜平均溶解速率
(10-3mol•L-1•min-1
7.348.019.257.987.246.735.76
当温度高于40℃时,铜的平均溶解速率随着反应温度升高而下降,其主要原因是温度升高,H2O2分解速率加快.
(3)在提纯后的CuSO4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Na2SO3和NaCl溶液,加热,生成CuCl沉淀.制备CuCl的离子方程式是2Cu2++SO32-+2Cl-+H2O$\frac{\underline{\;\;△\;\;}}{\;}$2CuCl↓+SO42-+2H+;.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