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化工生产中常用到“三酸两碱”,“三酸”指硝酸、硫酸和盐酸,“两碱”指烧碱和纯碱.
(1)从物质的分类角度看,不恰当的一种物质是Na2CO3(填物质的化学式).
(2)“三酸”与“两碱”之间的反应,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有六个,请写出“三酸”与纯碱反应的三个化学方程式:
①2HCl+Na2CO3=2NaCl+CO2↑+H2O、
②H2SO4+Na2CO3=Na2SO4+CO2↑+H2O、
③2HNO3+Na2CO3=2NaNO3+CO2↑+H2O.
(3)“三酸”常用于溶解金属和金属氧化物.下列块状金属在常温时不能溶于足量稀硫酸的是AB.
A.Au           B.Cu         C.Al         D.Fe
(4)烧碱溶液可吸收CO2,当4.4g CO2全部通入95.6g烧碱溶液后,恰好完全反应得到某正盐溶液,求此正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分析 (1)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
(2)碳酸钠和盐酸、硫酸、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3)依据金属活动顺序表分析判断,氢前金属稀硫酸发生反应生成氢气;
(4)当4.4g CO2全部通入95.6烧碱溶液后,恰好完全反应得到某正盐溶液,生成的为碳酸钠溶液,依据化学方程式定量关系计算得到正盐的质量,溶液质量=二氧化碳质量+硫酸溶液质量.

解答 解:(1)硝酸、硫酸和盐酸属于酸,烧碱是氢氧化钠,属于碱,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
故答案为:Na2CO3
(2)①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Cl+Na2CO3=2NaCl+CO2↑+H2O,
故答案为:2HCl+Na2CO3=2NaCl+CO2↑+H2O;
②硫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Na2CO3=Na2SO4+CO2↑+H2O,
故答案为:H2SO4+Na2CO3=Na2SO4+CO2↑+H2O;
③硝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硝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NO3+Na2CO3=2NaNO3+CO2↑+H2O,
故答案为:2HNO3+Na2CO3=2NaNO3+CO2↑+H2O;
(3)金属活动顺序表分析判断,氢前金属稀硫酸发生反应生成氢气,在常温时不能溶于足量稀硫酸的是Au、Cu,Fe、Al和稀硫酸发生反应,故选AB,
故答案为:AB;
(4)CO2+2NaOH=Na2CO3+H2O
     44        106
    4.4g     m(Na2CO3
求得:m(Na2CO3)=10.6g
Na2C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frac{10.6g}{4.4g+95.6g}$×100%=10.6%,
故答案为:10.6%.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质分类,概念判断,物质性质的综合应用,主要考查酸碱盐的概念判断,金属和酸反应的规律,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目较简单.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有关仪器的使用方法或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测定溶液pH时,pH试纸先用蒸馏水润湿
B.蒸馏实验中,蒸馏前必须在蒸馏烧瓶中加入碎瓷片
C.用盐酸滴定滴定氨水实验中,用甲基橙作指示剂以减小实验误差
D.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排除碱式滴定管胶管中的气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3.用足量的一氧化碳还原14.5g铁的氧化物的混合物.将生成的气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生成沉淀25g,则该混合物的组合不可能是(  )
A.Fe2O3、Fe3O4、FeOB.FeO、Fe3O4C.Fe3O4、Fe2O3D.FeO、Fe2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运用化学反应原理研究氮、氧等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反应有重要意义.
(1)合成氨反应N2(g)+3H2(g)?2NH3(g),若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向平衡体系中通入氩气,平衡向左(填“向左”“向右”或“不”)移动;使用催化剂,反应的△H不改变(填“增大”“减小”或“不改变”).
(2)在25℃下,将a mol/L的氨水与0.01mol/L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反应达到平衡时溶液中c(NH4+)>c(Cl-),则溶液显碱性(填“酸”“碱”或“中”).
(3)在25℃下,向浓度均为0.1mol/L的MgCl2和CuCl2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先生成Cu(OH)2沉淀(填化学式),生成该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Cu2++2NH3.H2O=Cu(OH)2↓+2NH4+.已知25℃时Ksp[Mg(OH)2]=1.8×10-11,Ksp[Cu(OH)2]=2.2×10-20
(4)有人设想寻求合适的催化剂和电极材料,以N2和H2为电极反应物,以HCl-NH4Cl为电解质溶液制取新型燃料电池.则正极附近的pH增大(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负极的电极反应方程式为H2-2e-═2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在测定中和热的实验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实验需要用的主要玻璃仪器有:两个大小相同的烧杯、两只大小相同的量筒、温度计、环形玻璃搅拌棒
B.能用保温杯代替烧杯做有关测定中和热的实验
C.该实验至少需要测定并记录温度的次数是3次
D.若NaOH的物质的量稍大于HCl,会导致所测中和热数值偏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写出与下列离子方程式相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1)Cu2++2OH-═Cu(OH)2↓CuSO4+2NaOH═Cu(OH)2↓+Na2SO4
(2)2H++CaCO3═Ca2++H2O+CO2↑2HCl+CaCO3═CaCl2+H2O+CO2
(3)Cu2++Fe═Fe2++CuCuCl2+Fe═FeCl2+Cu.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某化学课外小组用海带为原料制取了少量碘水.现用CCl4从碘水中萃取碘并用分液漏斗分离两种溶液.其实验操作可分解为如下几步:
A.把盛有溶液的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中;
B.把50mL碘水和15mL CCl4加入分液漏斗中,并盖好玻璃塞;
C.检验分液漏斗活塞和上口玻璃塞是否漏液;
D.倒转漏斗用力振荡,并不时旋开活塞放气,最后关闭活塞,把分液漏斗放正;
E.放开活塞,用烧杯接收溶液;
F.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上层水溶液;
G.将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或使溶液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
H.静置、分层.
就此实验,完成下列填空:
(1)正确操作步骤的顺序是(用上述各操作的编号字母填空):
C→B→D→A→G→H→E→F.
(2)上述E步骤的操作中应注意使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及时关闭活塞,不要让上层液体流出.上述G步骤操作的目的是操作时漏斗里液体能够流出.
(3)下列物质不能作为从溴水中萃取溴的溶剂是A.
A.酒精  B.苯(一种有机溶剂,与水互不相溶,密度比水小)    C.汽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与粒子数(N)的关系N=nNA;物质的量(n)、质量(m)、摩尔质量(M)的关系:m=n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铜、镓、硒、硅等元素的化合物是生产第三代太阳能电池的重要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铜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已知高温下CuO-→Cu20+02,试从铜原子价层电子结构变化角度解释这一反应发生的原因:Cu2+的价电子结构为3d9,Cu+的价电子结构为3d10,3d10为稳定结构,所以在高温时,Cu2+得一个电子变成稳定结构的Cu+
(2)硒、硅均能与氢元素形成气态氢化物,则它们形成的组成最简单的氢化物中,分子构型分别为V形,正四面体,若“Si-H”中键合电子偏向氢元素,氢气与硒反应时单质硒是氧化剂,则硒与硅的电负性相对大小为Se>Si.
(3)与镓元素处于同一主族的硼元素具有缺电子性(价电子数少于价层轨道数),其化合物可与具有孤对电子的分子或离子生成配合物,如BF3能与NH3反应生成BF3.NH3,BF3.NH3中B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sp3,B与N之间形成配位键.
(4)金刚砂(SiC)的硬度为9.5,其晶胞结构如图所示;则金刚砂晶体类型为原子晶体,在SiC中,每个C原子周围最近的C原子数目为12,若晶胞的边长为a pm,则金刚砂的密度为$\frac{1.6×1{0}^{32}}{{N}_{A}}a$g•c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