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所有需要加热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 |
B. | 所有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都是离子化合物 | |
C. | 所有主族元素的族序数等于其原子最外层上的电子数 | |
D. | 所有共价化合物分子中每个原子最外层都达到稀有气体的稳定结构 |
分析 A、不能根据反应条件来判断反应吸放热;
B、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C、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D、共价化合物中的原子不一定均达2电子或8电子的稳定结构.
解答 解:A、不能根据反应条件来判断反应吸放热,即反应条件和吸放热之间无必然的联系,需要加热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吸热反应也不一定需要加热,故A错误;
B、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故AlCl3,由金属和非金属元素构成,但为共价化合物,故B错误;
C、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即元素处于第几主族,则其原子的最外层有几个电子,故C正确;
D、共价化合物中的原子不一定均达2电子或8电子的稳定结构,如PCl5中,P原子的最外层达10电子,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反应吸放热与反应条件之间的关系和元素周期表的有关知识,应注意的是元素处于第几主族,则原子的最外层有几个电子,但当原子的最外层有几个电子时,元素不一定处于第几主族.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HC2O4-的电离程度大于其水解程度 | |
B. | B点时溶液中含有NaHC2O4和Na2C2O4 | |
C. | A点时,c(Na+)+c(H+)=c(OH-)+c(HC2O4-)+2c(C2O42-) | |
D. | C点时,c(Na+)>c(C2O42-)>c(HC2O4-)>c(OH-)>c(H+)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用磁铁可以将Fe与Fe3O4分离 | |
B. | 将生成的气体在空气中冷却可获得钠 | |
C. | 该反应条件下铁的氧化性比钠强 | |
D. | 每生成1molH2,转移的电子数约为4×6.02×102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混合物 | 试剂 | 分离方法 | |
A | 苯(苯酚) | 溴水 | 过滤 |
B | 甲烷(乙烯) |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 洗气 |
C | 乙酸乙酯(乙酸) | NaOH溶液 | 蒸馏 |
D | 苯(甲苯) |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NaOH溶液 | 分液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滴定次数 | 待测液体积(mL) | 标准盐酸体积/mL | |
滴定前读数(mL) | 滴定后读数(mL) | ||
第一次 | 25.00 | 0.50 | 20.40 |
第二次 | 25.00 | 4.00 | 24.0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实验步骤 | 有关问题 |
(1)计算所需浓硫酸的体积 | 需取浓硫酸(1.7)mL |
(2)量 取浓硫酸 | 需要用到的主要仪器是:5mL量筒 |
(3)将 浓硫酸沿着玻璃棒缓缓注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并搅拌 | 该操作要做到胆大心细,杜绝事故发生 |
(4)待溶液冷却至室温,将烧杯中溶液转移至250mL容量瓶中 | 要注意把洗涤液一并转移至容量瓶中 |
(5)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 在进行此操作时当加水至刻度线1-2cm处后的正确操作是:改用胶头滴管逐滴滴加到凹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切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③④②① | B. | ①②③④ | C. | ④③②① | D. | ④①③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