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事实与平衡移动无关的是
A.实验室排饱和盐水收集氧气 B.打开汽水瓶后,瓶中马上泛起大量气泡
C.热纯碱溶液去油污能力更强 D.NH4Cl(s) NH3(g)+HCl(g)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在探究氨水成分的实验中,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氨水有刺激性气味,说明氨水中含有氨气。
B.向氨水中滴加酚酞试剂,溶液变红,说明氨水中含有OH-
C.向氨水中加入浓氢氧化钠溶液,加热产生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的气体,说明氨水中含有NH4+
D.浓氨水和浓盐酸靠近产生大量白烟,说明氨气与氯化氢容易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短周期元素Q、R、T、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主族序数相等。
(1)T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工业上常用于冶炼T单质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W同主族的某元素,其氢化物分子中含有18个电子,该分子中的共价键类型是________。
(3)元素的非金属性:Q________W(填“强于”或“弱于”),结合方程式简述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甲是R的氧化物,通常状况下呈红棕色。现有一试管甲,欲使元素R全部转化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实验步骤:将盛有甲的试管倒扣在水槽中,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校化学实验活动小组通过实验来探究一包黑色粉末是氧化铜、氧化亚铁或二者的混合物,探究过程如下:
(1)提出假设。
假设1:黑色粉末是FeO。
假设2:黑色粉末是________(写化学式)。
假设3:黑色粉末是FeO和CuO的混合物。
(2)设计探究实验。
实验小组选用稀硫酸、氯水、硫氰化钾溶液做试剂进行实验,请将实验操作步骤及现象填入下表。
实验方法步骤 | 现象 | 结论 |
取少量粉末加入足量稀硫酸 | 假设1成立 | |
假设2成立 | ||
假设3成立 |
(3)查阅资料得知,通过调节溶液的酸碱性可使Cu2+、Fe2+、Fe3+分别生成沉淀的pH如下表:
物质 | Cu(OH)2 | Fe(OH)2 | Fe(OH)3 |
开始沉淀pH | 6.0 | 7.5 | 1.4 |
沉淀完全pH | 13 | 14 | 3.7 |
若经过实验分析确定,该黑色物质为氧化铜和氧化亚铁的混合物,实验小组欲利用该黑色粉末制取较纯净的硫酸铜,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请回答:试剂1是________(填化学式)溶液;加入试剂2的目的是调节溶液的pH,该物质是________(填名称),将溶液pH调节到________(填范围);操作1的名称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在体积、温度都相同的条件下,反应2A(g)+2B(g)C(g)+3D(g)分别从下列两条途径建立平衡:
Ⅰ.A、B的起始物质的量均为2 mol;
Ⅱ.C、D的起始物质的量分别为2 mol和6 mol。
以下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Ⅰ、Ⅱ两途径最终达到平衡时,体系内混合气体的百分组成相同
B.Ⅰ、Ⅱ两途径最终达到平衡时,体系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相同
C.达平衡时,Ⅰ途径的反应速率vA等于Ⅱ途径的反应速率vA
D.达平衡时,Ⅰ途径所得混合气体的密度为Ⅱ途径所得混合气体密度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X(g)+bY(g)
cZ(g)+dW(g)反应达到平衡后,将气体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当再次达到平衡时,W的浓度为原平
衡状态的1.8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a+b)>(c+d)
C.Z的体积分数变大 D.X的转化率变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能表示反应X(g)+2Y(g)2Z(g)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①X、Y、Z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2
②X、Y、Z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③容器中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④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Z,同时生成2n mol Y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合成氨所需的氢气可用煤和水作原料经多步反应制得,其中的一步反应为
CO(g)+H2O(g)CO2(g)+H2(g) ΔH<0
反应达到平衡后,为提高CO的转化率,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 ( )
A.增加压强 B.降低温度
C.增大CO 的浓度 D.更换催化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