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 mL含有0.20 mol碳酸钠的溶液和200 mL盐酸,不管将前者滴加入后者,还是将后者滴加入前者,都有气体产生,但最终生成的气体体积不同,则盐酸的浓度合理的是 ( )
A.2.0 mol·L-1 B.1.5 mol·L-1
C.0.18 mol·L-1 D.0.24 mol·L-1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在烧杯中加水和苯(密度:0.88 g/cm3)各50 mL。将一小粒金属钠(密度:0.97 g/cm3)投入烧杯中。观察到的现象可能是( )
A.钠在水层中反应并四处游动
B.钠停留在苯层中不发生反应
C.钠在苯的液面上反应并四处游动
D.钠在苯与水的界面处反应并可能作上、下跳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往甲、乙、丙、丁四个烧杯内分别放入0.1 mol的钠、氧化钠、过氧化钠和氢氧化钠,然后各加入100 mL水,搅拌,使固体完全溶解,则甲、乙、丙、丁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顺序是( )
A.甲<乙<丙<丁 B.丁<甲<乙=丙
C.甲=丁<乙=丙 D.丁<甲<乙<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欲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请填写所用方法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欲除去的少量杂质 | 方法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Na2CO3固体中的NaHCO3 | ||
(2)NaCl溶液中的Na2CO3 | ||
(3)NaOH溶液中的Na2CO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关于钠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钠在自然界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存在
②金属钠着火不可以用泡沫灭火器救火
③钠的密度比煤油大
④钠比铜活泼,因而钠可以从CuCl2溶液中置换出铜
⑤钠在空气中燃烧,主要产物是Na2O2
A.①③④⑤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该装置的塑料隔板(有许多细小的孔)插入的深度以钠恰好与水接触为准,反应产生的气体将钠托起进入煤油中,反应随即停止。当钠表面的气泡消失后,钠块又下沉到水与煤油的界面上。即使钠块较大,也可防止反应太剧烈。
(1)实验之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 ______________,操作方法是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反应过程中关闭K,能观察到的现象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U形管右端仪器a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有关铁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Fe(OH)2易被氧化成Fe(OH)3,说明稳定性:Fe(OH)2<Fe(OH)3
B.铁是较活泼的金属,它与卤素(X2)反应的生成物均为FeX3
C.氢氧化铁与氢碘酸反应:Fe(OH)3+3HI====FeI3+3H2O
D.铁元素位于周期表的第4周期第Ⅷ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能源短缺是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
问题。甲醇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广泛的开发和应用前景。
(1)工业上一般采用下列两种反应合成甲醇:
反应I: CO(g) + 2H2(g) CH3OH(g)
反应II: CO2(g) + 3H2(g) CH3OH(g) + H2O(g)
上述反应符合“原子经济”原则的是 (填“I”或“Ⅱ”)。
(2)已知在常温常压下:
① 2CH3OH(l) + 3O2(g) = 2CO2(g) + 4H2O(g) ΔH = -1275.6 kJ/mol
② 2CO (g)+ O2(g) = 2CO2(g) ΔH = -566.0 kJ/mol
③ H2O(g) = H2O(l) ΔH = -44.0 kJ/mol
则CH3OH(l)+ O2(g) = CO(g) + 2H2O(l) ΔH=
(3)某实验小组依据甲醇燃烧的反应原理,设计如下左图所示的电池装置。
① 该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为 。
② 工作一段时间后,测得溶液的pH (填增大、不变、减小)。
③用该电池作电源,组成如下右图所示装置(a、b、c、d均为石墨电极),甲容器装250mL0.04mol/LCuSO4溶液,乙容器装300mL饱和NaCl溶液,写出c电极的电极反应 ,常温下,当300mL乙溶液的pH为13时,断开电源,则在甲醇电池中消耗O2的体积为 mL(标准状况) ,电解后向甲中加入适量下列某一种物质 ,可以使溶液恢复到原来状态,该物质是 (填写编号) 。
A.CuO B.CuCO3 C.Cu(OH)2 D.Cu2(OH)2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